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破壞式創新能力 根本源自於教育

前瞻觀點1〉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嚴長壽

陳承璋
user

陳承璋

2016-12-15

瀏覽數 75,150+

破壞式創新能力 根本源自於教育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預見2017未來大趨勢

在過去150年裡面,科技的改變,從笨拙的有線電話變成智慧手機,改變了人類溝通的模式。

150年前的馬車,現在也進化成汽車,未來更將有無人駕駛的汽車。

用傳統方式 教未來的棟梁

但是教育呢?150年後的今天,完全沒有改變!停滯於老師在講台上授課,所有人都在台下聽的方式。

由此可知,我們一直用傳統的方式,來教必須面對未知未來的學生;我們犯了很大的錯誤,這是非常大的罪刑,面對現有的教育方式,我們必須嚴正控訴。

沒多久之前,我應台灣師範大學的邀請前去演講,演講上同時也邀請一位來自芬蘭的教育改革專家,當我演講完後,我在台下全程聆聽。

我發現,芬蘭現有教育狀況,我全然知道,在座的各位,也一定十分熟悉,但大家知道有什麼用處?

我們知道了,卻對所有問題無一改變。

在芬蘭,他們每十年,都會針對教育做不一樣的調整,面對所有的改變,老師都必須重新學習新的教學技能,與時俱進,然而,倘是在台灣,卻總是難以推動,處處受阻。

這是一件嚴重問題,當世界不停改變,台灣學生卻仍陷入不停死背與考試的泥沼中。

面對網路資訊大量爆發、新科技不斷出現、機器人將取代大量工作、自然環境劇烈改變,全世界的政府,都意識到這股危機,急著因應時,台灣卻仍止步不前,因為老師無法改變。

現在的企業,急需具備破壞式創新點子的人才,幫助我們提升產業競爭力,但我們都知道,一切根源都要從教育做起,要有革命性的變革。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大學教育體制 與社會脫節

然而,如今大學的教育體制,卻過於鬆散、自由,沒有扎實的內容;現在的中小學,還是停滯在考試讀書經驗,完全失去與社會互動的能力。

教育更重要的工作其實是教導我們下一代的年輕人,具備有與社會連結的能力、關懷弱勢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生活的能力」,不管從事哪一份工作,他在音樂、藝術、文學等領域,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發展的空間。

另一方面,讓年輕人知道,把基本慾望下降,精神能力提升,是我們教育更重要的元素。

現在的企業、政府乃至整個社會,都不斷在巨變中迷失,我們在全球經濟舞台上的能見度,光芒早已大不如前;年輕人在安逸的生活下,也不斷在生命之中迷航,找不到方向。

我們必須用下一代的思惟,來看新一代的未來。面對所有困境,單單依靠政府的能力,很難真正達成改變的目的。

我今年已經70歲了,但是我卻從事台灣最基礎的教育工作,從台東出發。

我必須強調一點,當大船沉掉的時候,我們不分藍綠,必須有這樣的危機意識,去面對下一代的未來。

我在此呼籲,年輕人代表20%的人口,但卻代表我們100%的未來。

有一句名言是:「如果不是現在,我們要等到何時?如果不是你我,我們又要等待誰?」

教育的改變,我們一起努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