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道理,這是說瞎話。如果孩子遇上的不是騙子,就可以跟人要東西吃嗎?以誠待人,也適用在教孩子。大人這樣說理,哪來的誠信。孩子表面上對你說好,但不久又固態復萌,這時候你們只是「兩不相欠」——他先貪吃,接著你說瞎話,是半斤八兩。
這位媽媽也知道這個理由沒用,再換個說詞:「你要什麼跟媽媽講,媽媽會努力工作。你乖乖的話,我再買給你。」
對不起,這還是說瞎話。因為買糖果跟你努力工作,一點關係都沒有。難不成你真的非得等到老闆發薪水才能買嗎?還有,「你乖乖的話,我再買給你」也不是管教孩子的說詞。不是只要孩子乖,要吃什麼你都會買,不是嗎?所以「孩子乖不乖」和「你買東西給他」,根本是兩回事。很多時候,他很乖,你也是無法如他的願。
為什麼不能跟別人要東西吃?道理很簡單,「跟別人要東西吃,不禮貌。」好了,你可能會說小孩聽不懂「不禮貌」,或說,只是這樣輕輕說,孩子聽不進去。不對,孩子不是聽不進去,只是自制力還不夠。大人多說幾次,就是強化孩子自制力的方法之一。但你用其他理由騙他,難不成希望最後孩子不再犯了,是因為「怕被別人帶回家」嗎?
說謊和侮辱,只會教出不聽話的孩子
要小孩不要一犯再犯,他們得先在心裡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威脅、利誘,都不是。父母不能先「以身作則」啊!大人教孩子,任何蒙混的方法都不能用,因為我們不希望孩子最後相信我們說的瞎話吧!
好好跟孩子說,「跟別人要東西吃,不禮貌。」再說上三分鐘的故事——小乖,上次媽媽帶你去麥當勞,你有沒有看個隔壁有個小朋友,他媽媽好像沒有買漢堡給他,那時候,如果他走過來跟我們要漢堡吃,你會不會嚇一跳?他如果想吃,應該是跟自己的爸爸或媽媽說,但是,有沒有可能是他昨天已經吃過漢堡了。漢堡不能常常吃,所以他媽媽今天才沒買給他……其實我還能說更多。我說的每一個字,都是實情——先讓孩子知道這個行為是不對的,接著找生活中可能的情況來跟孩子舉例。說什麼都可以,但我不說謊、不討好、不虛與委蛇,我甚至不怕讓孩子知道,「垃圾食物,媽媽是不會買的。」
一次兩次三次,慢慢說、好好說,大人對還是張白紙的孩子,說話一定要有禮貌,千萬別貶低孩子。相信我,孩子一定有聽懂的一天。等他們懂了第一件,就會開始舉一反三,那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比較好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