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出版22本書的女作家丘引,今年59歲,當年在年近50歲時,遠赴美國學英文、念高中、考大學,只為有個快樂晚年,可以活得像自己。
丘引生長在雲林的傳統家庭,因為家境貧窮,大人不希望她升學。可是,她從小就愛念書,小學開始就到食品工廠半工半讀,一路讀到紡織廠附設的榮隆女子工商補校。
伴讀激發興趣 50歲返校求學
2003年,因為小女兒在國中有恐懼上學症,母女一同前往美國。那時已經46歲的丘引,除了伴讀,竟然自己也重拾校園生活。
丘引先學了一年半英文,47歲半,和女兒同時念美國高中,49歲半,申請就讀中喬治亞州立大學數學系,當上數學社社長,還創辦乒乓球社,並且到心理系修更年期和老年學課程,很有意識要提早為老年做準備。
丘引上第一堂老年學的時候,當時70多歲的教授給學生一張算命表,要大家依據家族壽命、生活型態,推算能活到多久,她算出92歲!她想起一份美國報告,人到50歲,如果沒有心臟病和癌症,預計可以活到92歲,和自己的預測不謀而合。
從那時起,她就認真想著,如何讓自己健康活到92歲?「做自己!」丘引很有把握地說,返校求學,就是做自己的開始。
她遇到年紀相近的台灣朋友,都跟她唱反調:「妳很自私,還要念大學?」「都什麼年紀了,還上大學?妳是中年人,上大學是年輕人的事!」還有人說,「數學系出來能做什麼?妳50幾了,是在浪費金錢、時間和社會資源!」
人生字典 沒有憂傷、沮喪、悲觀
但不管外人怎麼說,丘引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從課堂上,她吸收老化知識,了解遺傳、周遭環境和生活型態固然會影響壽命,但其實,變老的同時,健康快樂是自己決定,她打算把自己照顧好。
「憂傷、沮喪、悲觀不在我的人生字典!」她選擇快樂、活躍、樂觀。她做過心理學的快樂測試,結果分數是最高等級,顯然滿意自己的生活。
「姊姊從小就知道自己要什麼,」么妹黃學雯說。在觀念保守的家族當中,丘引算是異類。
除了中年讀大學,丘引甚至已經遊歷過50多個國家,世界之大,有太多文化、風土民情要她去探索,在她的眼裡,每個人就像一本書,有著許多故事等待去發掘。
旅行不花大錢 甚至「以工換宿」
她在1995年出版的《愛走就走》,是當時國內少見的女性自助旅行遊記,展現無畏精神,更帶動女性自助行的風潮。
2013年她獨自在美東開車旅行半年,從喬治亞州北上到緬因州,在大雨中、在大雪裡,不靠導航系統,只用三本地圖,闖蕩杳無人煙的森林;也曾經在非洲旅程中,半途結識異國朋友,共同結伴,留下許多足跡。
問她,周遊列國要準備很多錢嗎?原來不用。
每到異鄉,她會主動和陌生人聊天,迷路,就開口問,總是有人指引解圍,陌生人會請她到家裡吃飯、邀她到家裡住,她甚至像年輕人「以工換宿」,到有機農場幫忙做飯、打雜、養動物,不花大錢就能四處旅行。
「我是走到哪裡、聊到哪裡、吃到哪裡!」她爽朗地大笑。令人稱奇的是,她經常現學現賣當地語言,土耳其語、希臘語都是在飛機上向陌生人學了幾句,下飛機就能上手。
友人陳素真觀察,丘引個性開朗,能和陌生人打成一片,儘管家人大多觀念保守,不能認同,可是,她壓根兒不想為了當乖孩子而改變個性。
丘引的中年生活多采多姿,曾經有個鄰居跟著她生活三天,發現那三天比自己的一年還豐富!
她也時常應邀演講,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工作人員王孟秀說,她的演講總能吸引眾多女性,台上台下互動,笑聲不斷。
「我要每一天活得更像我要的自己,」她說出現在和老年的目標。下一步,她甚至想考美國達美航空,繼續環遊世界,成為空服員的不老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