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退〉公務員、勞工不對等
在延退方面,政府已把勞工請領退休金年齡,逐步延長到2026年的65歲,但軍公教平均退休年齡仍偏低,公教約在55歲間。
台大財務金融系特聘教授張森林建議,除軍警消等危勞職業,各職業別支領月退俸的年紀,都應趨向一致。代表勞工的大同公司工會顧問白正憲強烈表達,公教50幾歲退休,依平均餘命計算,至少領20、30年,勞工65歲退休,已差一大半,「這個非改不可」。
多繳〉軍公教勞費率都偏低
再來是多繳,涉及費率與投保薪資兩項指標。
雖說社會保險不必足額提撥,但不管軍公教或勞保年金的費率都偏低。勞保2015年精算費率為27.3%,目前僅9%,導致快速失衡。
但在不景氣的當下,要求各行各業多繳,實在難推動。
另外,退休金平均投保薪資的算法,目前勞工退休給付是以工作期間,最高60個月投保薪資平均計算,軍公教卻是以最後一個月薪資計算。「造成軍人、公務員搶在退休前升官,部分主管也從善如流,讓大家流輪當課長,」一位專家說。
工總常務理事何語則建議,拉長平均投保薪資年限,全世界約在15至20年,才能真實反應薪資。
少領〉替代率算法有盲點
怎麼少領法,改革也很不容易。
有人提出替代率可訂比例上限,但這對高所得者影響較少,對低所得者衝擊較大。「千萬不要迷信替代率,」退撫司主管說,關鍵在如何認定現職待遇,台灣的軍公教加給項目太多,每種職務都不同。例如2011年時,李元簇、連戰兩位前副總統的替代率已被砍到61%,由於分母大,即便對半砍,月退俸仍超過16萬。
何語提醒,各國的年金改革至少都要八至十年,2015年瑞典開始改革,預計2023年完成,絕對不可能一次到位。白正憲認為,在職因專業、能力不同,薪資有高低很合理,但社會保險應盡量一致,目的在保證老年基本生活,不是給跟在職一樣舒適的生活,這可靠個人所得,從事退休理財規劃。
台灣13種年金改革的工程浩大,想在一年內定案,是否會操之過及,失去周延考量,日後還得再修修補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