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1〉18%優存
一:最具爭議的,首推18%優存。
銓敘部退撫司長呂明泰回憶,當年財政困窘,發不出一次性退休金,鼓勵回存付利息,以一年期定存利率加50%支付。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機後,定存利率高達15%,加計50%為22.5%,1983年12月才訂下限為18%。
沒想到後來利率像溜滑梯,現在僅剩下1%。去年政府光支付18%的利息就高達824億元。由於退休法並無明文規定18%,僅說「辦理優存」,銓敘部樂觀看待,只要比現在利率高都算「優存」。
雖然軍公教訴求「信賴保護」原則,不能溯及既往,但過去已三次調整,大法官會議也解釋過,給付法定退休金須顧及公益性,合理調降18%及所得替代率並不違憲、也不違反信賴保護原則。
不過對僅靠回存18%過活的老一輩軍公教,應設基本門檻,另案處理,以保障其老年生活。
爭議2〉軍公教撫慰金
二:軍公教過世後,另一半可領半俸到往生。原先2013年擬廢止或改成1/3,經基層抗議後,又被立法院檔下來。
月撫慰金形同年金,財政壓力可想而知,「這是債留子孫的制度」,呂明泰明白指出,何況現已有國民年金,不應再繼續存在了。
爭議3〉服役年資採計認定
三:男士如考上軍公教,過去兩年服役年限也算年資,這點雖已獲大法官釋憲,全世界都採計服役年資,但勞工服役卻不算工作年資,確實不公平。
台北大學財政系名譽教授黃世鑫認為,男士服役算年資很合理,比女性少兩年不公平。建議國防部幫勞工付勞保費,保障男性服役的年資。
爭議4〉公教早退「五五專案」
四:早期政府為鼓勵公教早退,把缺額讓給年輕人,推出「五五專案」,凡任職25年、年滿55歲自願退休,加發5個基數退休金,約可多領47萬餘元。2010年時公務員已取消,但老師仍適用。
不過,目前時空環境已不同,一位30歲國小老師認為,五五專案不合理,「透過淘汰機制,無法勝任就自行退休,不能再加碼給福利。」
爭議5〉退休轉職領雙薪
五:退休軍公教轉任國營事業、公私營公司或到私校領雙薪,一直受到批評。對此,政府已立法規範公務員、教師退休轉任國營事業或其他公職,只能領該單位薪資,不能領月退俸,軍人轉任的薪資如高於3萬1260元,也不能領退休金。
據悉,教育部正研擬擴及私校,避免公立學校教師退休再到私校任教領取雙薪。
爭議6〉退休子女也享教育補助
六:退休軍公教比照現職人員,領取子女教育補助費。過去薪資微薄年代確有需要,現已今非昔比,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的報告,不含地方的預算,近三年光中央平均支付給月退人員的費用都超過10億,去年為10億4164萬餘元。
爭議7〉黨職年資併公職
七:過去以黨領政時期,曾在國民黨任職的年資也併入公職,這次是否也應一併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