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為企業找人才,為學生找未來

產學合作亮點1〉臺北科技大學

蕭玉品
user

蕭玉品

2016-09-22

瀏覽數 9,050+

為企業找人才,為學生找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2017研究所指南

事實上,北科大不僅是六個教育部區域產學合作中心的其中之一,和17所大專技職院校共組策略聯盟,自己校內的產學合作案也琳瑯滿目。

了解業界缺口 提升研發水準

友達光電和北科大簽署產學合作備忘錄,將原有的3.5代廠線轉型為全台首座液晶面板實習工廠,目前僅開放給北科大的學生實習、觀摩。瑞健集團和北科大、木柵高工則合推「瑞士師徒制」,培育機械加工高階技術人才。日立也和北科大籌設五星級智慧空調研發與體驗中心,預計2018年完工,合作金額約8000萬元。

「我們學校的產學合作案真的太多了!」請北科大產學合作處產學推動組組長鄭景玲分享出色的案例,她一時還不知道挑哪個好。

為什麼北科大的產學合作案如此多元?「我們根據企業需求,打造客製化的產學合作案,」鄭景玲說,過去的產學合作模式較單一,現在往多元發展,企業需要什麼人才,即由學校量身打造。

她強調,企業和學校合作,為的是縮短學用落差,而根據企業需求設計課程與合作模式,是最能達到目標的方式。

以拓凱產碩專班為例,2014年8月起,拓凱和北科大攜手培育航太暨複合材料產業人才,在製造科技研究所下開設產碩專班,招收12名化工、機械、材料背景的學生。學生只需繳交學雜費,其他費用由拓凱負擔,平均在每個學生身上花費約36萬元。

北科大製科所教授周文祥解釋,專班的特殊之處,在於有一半以上的課程,北科大自己都沒開過。例如「航太結構與材料」這門課,便是應拓凱要求開設,但因為北科大沒開過,所以必須找外聘老師。

周文祥認為,這種模式不僅能培養業界需要的人才,從業界要求的課程內容,學校也能觀察產業走向,「了解業界的缺口,藉此提升研發水準。」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拓凱產碩專班第一批畢業生、已到拓凱服研發替代役的楊白水說,報考專班的學生,通常對未來有明確目標,不是為了學歷念研究所,而是規劃好畢業後就想馬上工作。

依規定,拓凱只要聘任七成專班學生,但拓凱方面反應良好,甚至表示若是第一屆專班學生如期畢業,願意全額錄取。加上每位學生在求學期間,都必須到拓凱實習約七個月,因此實習場所幾乎是以後的工作部門,更能學以致用。

重視與業界連結 校長帶頭衝

拓凱產碩專班是北科大與企業正式合作的案例,其他各種模式的產學合作案,也持續在學校、老師、學生與企業間發酵。北科大智財所助理教授江雅綺帶領學生參加大專院校專利分析與布局競賽,讓學生能夠實際接觸業界。參與賽事的智財所碩四生周明毅發現,學校的專業是切塊學習,但透過和企業互動,更能了解產品從研發、生產到上市行銷,是交互連結的過程,「法律專業內容,可透過認真讀書學習,參與競賽則是獲得無形的經驗。」

綜觀來說,除了標榜多元、客製化,北科大產學合作的遍地開花,還要歸功於學校特別重視學生和業界的連結,甚至連校長姚立德,都親自帶領學生參與高鐵的產學合作案。

有別於多數學校將產學合作掛在研發處之下,北科大也單獨成立產學合作處,專責所有的產學合作案,「讓資源更集中,」鄭景玲點出關鍵。

建立起一個個產學合作典範後,拿著出色的案例,到下一間企業推廣,鄭景玲為蓬勃的產學合作案下了精闢定義:「我們協助企業,找尋業界需要的人才,也幫助學生,找尋他們想要的未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