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少吃兩口飯 不讓醣類謀殺你

名醫帶你擊退三高2〉宜蘭游能俊診所院長 游能俊

滕淑芬、黃漢華
user

滕淑芬、黃漢華

2016-09-20

瀏覽數 344,900+

少吃兩口飯 不讓醣類謀殺你
 

本文出自遠離三高,從三低做起

也因衛教成績好,吸引中國大陸和國內醫療團隊紛紛前來取經,三不五時登上媒體新聞,知名度更是大增,連住在美國、加拿大的華僑都不遠千里而來。

診所院長游能俊,原本是花蓮門諾醫院新陳代謝科的醫師,1991年受到糖尿病衛教之父林瑞祥「照顧糖尿病患必須建立衛教團隊」的啟發,他利用時間到台大跟診,之後即為門諾、宜蘭博愛和聖母醫院規劃了衛教團隊。

「醫師必須承認不足,時間有限,加上病人太多,很難顧及病人的生活細節,」游能俊說,當年他在醫院時有不少因為血糖飆高,或腳部傷口潰爛、久久無法癒合的病患湧進急診,他看完門診,還要照顧住院病人,忙到一人要管60床,有時住院病人還多到必須借用小兒科病床,也練就自己可以幫病人包紮傷口的本事。

他依照林瑞祥的理念和自己的想像,在聖母醫院訓練五位衛教師協助一起照顧病人,住院病人才慢慢減少。但健保開辦後,因總額制度運作,讓醫師必須斤斤計較藥價成本,「甚至要挑選哪些病人才能使用較貴的胰島素,」他深感如此下去,無法再好好照顧病人,決定自己出來開業。

照顧糖尿病 醫師難單打獨鬥

十年努力,他也發展出一套讓病人自我管理血糖的方法。

「三高病人愈趨嚴峻,是全世界共同現象,原因不外肥胖和飲食,而匯集三高於一身的就是糖尿病,」游能俊說,有糖尿病者通常血壓、血脂也會異常,估計其中八成會合併高血壓,七成五合併血脂異常。

初診病患來,游能俊開門見山會告知三件事:健康是自己的事,糖尿病雖然很難痊癒,但控制得好,生活作息和正常人完全一樣;糖尿病不能只靠藥物,要搭配測血糖工具;最後,各種藥物也要配合飲食、運動。看診完,衛教師就會接手解說細節。

「測血糖是我們的管理核心,沒有學會病人就白來了,」游能俊常如此告訴病人,醫生不可能照顧你一輩子,自己在家測血糖,「你比我先看到數字,也最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而血糖值的概念,就像開車前方的路標,指引方向,知道距離目的地還有多遠。

在醫療團隊的教導下,連在地不識字的阿嬤,也有辦法學會看血糖。兩年前,診所也開始教病患使用測血糖的智慧工具App。

「有了糖數據,每個人都能智慧控糖,」他說,讓病人自己做駕馭血糖的主人,他們也會有成就感,就診頻次可拉長到三個月,一年看病四次,生活和其他人無異。

衛教團隊設計的「自我血糖管理記錄冊」,要求病人每星期最少檢測三天血糖,三餐輪流檢測,每次檢測餐前、餐後兩小時的血糖數值。即可知道這一餐的醣類是否攝取過量,也有助調整飲食和藥物。

從新求診的病人中,游能俊觀察,不少病患家中雖有血糖機,卻不會使用;甚至對藥物使用存有很大誤解,以為吃太多藥會洗腎或導致低血糖,而低血糖容易造成肚子餓、心悸,身體不舒服,就擅自停藥,這樣的病人約有60萬人,比例達糖尿病患的1∕3。

「中斷治療不只是前功盡棄,病情還會惡化,讓胰島素更加混亂,身體也不堪如此摧殘,」游能俊說,病人血糖管理不好,多出在沒有找有衛教團隊的醫師,「但糖尿病照顧很難靠醫師單打獨鬥。」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飲食吃菜配飯,運動擇所愛

目前國內約有400家醫療院所參加國健署的「糖尿病共同照護網」。這個照護網以病人為中心,整合新陳代謝科、眼科、腎臟科等,橫跨醫師、營養師、護理師等專業。他建議病人可就近查詢離家近的照護網,衛教團隊才能協助長期追蹤,病人不會「逛醫生」,醫病關係更持久穩定。

肥胖是糖尿病的源頭,但「關於肥胖,千萬不要責備個人,要檢討的是食物供應體系。」游能俊很認同前國健署署長邱淑媞今年5月在WHA會議上的發言。

在日常飲食上,他認為「吃菜配飯」法,改變進食習慣,最適合有三高症狀的人,控制體重。也就是,把菜當主角,先不要裝飯,而是先吃一個碗份量的蔬菜,纖維量足夠,也能產生足夠的醣。

在家料理時,蔬菜要少放鹽,為了增加香氣提味,可加入少量辣椒、枸杞,蔥、薑。他特別強調,是辣椒,而不是辣椒醬,因為辣椒醬鹽分較高。

許多食物都含有醣類,蔬菜、水果的醣類必須和澱粉類食物合併計算,做為一天的攝取量。至於高糖分的甜點,則是淺嘗、分享,例如中秋節月餅,不妨放進冷凍庫,要吃時切成16塊,大家一起享用。

病人若行有餘力,也可學習醣類代換算法,有助控制飯後血糖。其中奶類、水果、全穀根莖都富含醣類,是能量的主要來源,可以互相代換。

例如七、八分滿的飯,相當一碗半麵條、三片薄吐司,有45公克醣類;半個饅頭等於一碗米粉,有30公克醣類;半個葡萄柚相當半個芭樂,有15公克醣類;一盒240c.c.的脫脂鮮奶相當兩片起司,含12公克醣類。

在運動方面,則要找個自己喜愛或是可以做得到的項目,每次半小時,也可以分成三次,每次十分鐘;或者增加步行時間、距離,都能達到效果。

今年夏天,游能俊在診所旁,成立「糖管理學苑」,這是一個病友可分享控糖經驗,醫界也能來參訪的學習空間,希望讓更多人受益。

這一個不看感冒,只看糖尿病的基層診所,堅守自己價值,把照顧糖尿病患、糖尿病管理當成品牌經營,病人也幫他做出口碑,創造他的價值,是名符其實的小診所大醫師。

【名醫帶你對抗三高】

➊成立台灣最大糖尿病衛教團隊,教導病人自我管理血糖

➋邀請病友提供控糖經驗,分享給需要的人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