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電影賣不賣座 看西門國賓的臉色

西門淘金傳奇1〉全球最賣座的單廳電影院

李建興
user

李建興

2016-08-30

瀏覽數 514,400+

電影賣不賣座 看西門國賓的臉色
 

本文出自 2016 / 9月號雜誌 哈日新主張 風格就是商機

李安此話一出,全場會心一笑。因為他一語道破很多人的心聲。在台北,從年紀當阿祖、阿公的二、三年級生,到現在假日呼朋引伴看電影、追星的九年級生,橫跨六個級別、四個世代,很多人的青春影像,都曾經投射在這個偌大的巨幕上。

最賣座〉曾是全球票房最高影廳

位於西門町的國賓戲院,不僅是台灣放映業上的一大異數,更是台灣娛樂事業足以端出來,向全球說嘴的經典。它不僅是台灣最大的單廳電影院,更是全球第三大杜比全景聲影廳,僅次於美國好萊塢杜比劇院及中國上海影城。

1997年,《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在國賓上映,連續21天早場滿座,橫掃千軍下賣出1000萬美元,寫下全球單一廳院最佳賣座紀錄。時至今日,每年仍有近100萬名觀眾到西門國賓看電影。因此,西門國賓向來是電影票房指標,賣不賣座?它說了算。

多年來,包括飾演《007:明日帝國》的皮爾斯布洛斯南與楊紫瓊、《007:縱橫天下》的蘇菲瑪索、《神鬼認證》的麥特戴蒙、《BJ單身日記:男人禍水》的芮妮齊薇格,都曾在此開首映會。

而這個很國際,素有台版「好萊塢中國戲院」之稱的戲院,原址是由日本人在1924年打造的——芳乃館。1945年日人離台,易名為「美都麗戲院」。

直到1965年,從事建築業的張明吉(國賓戲院老董事長)與原美都麗的李姓地主,合力改建七層樓的新式戲院,國賓就此問市。

有趣的是,蓋國賓前,從沒看過一部電影的張明吉,卻大膽砸重金打造出超越時代的電影院。七層樓高的西門國賓,是當時西門町的最高建築,三到七樓挑高四層樓的影廳,至今仍無人能比,遑論一整張寬22米,高12米的巨幕,留下多少經典畫面。

當時,絕大多數電影院是斜坡式,但51年前的西門國賓,就採劇院階梯式,墊高後排觀眾視野,讓看電影無死角,足足比同業領先半世紀。也因此,打從國賓第一部電影《良言巧遇》起,偌大的影廳常常座無虛席,至今仍是台灣人心中第一戲院。

最講究〉一個廳院設135道喇叭

對比許多在西門町盛極一時的戲院,要不銷聲匿跡、光芒頓失,國賓戲院仍能無畏後起之秀,及國際影城集團的夾殺,還能開枝散葉,在西門町以外,開設新式影城。截至目前在全台擁有11座影城,規模僅次威秀。關鍵就在於第二代掌門人——現任董事長張中周的創新經營模式。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1988年頂著企管和電腦雙學位,原本在美國從事電腦設計的張中周,父親一通電話,回來接棒。天生愛電影的他,對於經營影院,好像渾然天成。

張中周不但不守成,一連改裝了兩次,不僅讓老國賓得以用新面孔迎戰新局,也向外擴張版圖。

對於西門國賓最引以為豪的巨幕,有鑑於當時銀幕布幔都是先切成一塊塊再拼接成片,挑剔的張中周,總覺得畫質不夠完美,二話不說,從國外引進造價逾400萬的無接縫銀幕。

2003年10月,又砸下1000多萬引進全球首套供商業播映的數位電影系統。這外行人看不懂的設備,張中周講得頭頭是道:「這能讓影片從首映到下片,都維持原來的拍攝品質。主角們的膚色、髮色……皆逼真呈現。」

在電影院,觀眾圖的自是聲光效果的享受,張中周深諳此理,繼畫質革新後,身為音響迷的他,更不容硬體落後他人。自接班後,西門國賓的音響已不知換到第幾代。目前採用的杜比全景聲設備,一個影廳就安裝135支喇叭,34個頻道,許多電影的震撼場景,惟有國賓才能身歷其境。

不但視聽設備得講究,連座位都暗藏玄機。老國賓原有1600個座位,為增加舒適度加寬,將總座位縮減為1200個,後來再犧牲至800個,「等於從經濟艙,變商務艙,再升等為頭等艙!」

最逼真〉不只要3D還要4D

前幾年,還引進能隨著劇情擺動的D-Box座椅,俗稱4D座椅,意謂著比現在最時興的3D,還多了一個空間的享受。

不過戲院的成功,最關鍵的仍是影片,「挑片」才是經營者最傷腦筋的事。有別於時下「少量(座位)多樣(廳院)」的影城,單廳大院的西門國賓一挑錯片,承擔的風險往往是同業好幾倍。因此從老國賓時代起,不是經典賣座片,就別想擠進。

1974年,美國片《大地震》和另一部災難片《火燒摩天樓》同時上映。在全球,其實《火燒摩天樓》較賣座,但國賓老董張明吉認為,當時台灣並沒有摩天樓,觀眾很難投射,反倒大地震較符合國情,於是挑了《大地震》,上映後果然盛況空前,連演13週才下檔,至今仍是國賓「最長效」的經典,1300萬元的驚人的票房,使台灣是全球《大地震》唯一票房贏過《火燒摩天樓》的地區。

而一年要看200多部電影的張中周,挑片的慧眼更出於藍。1994年的《阿甘正傳》,片子很長,講述的多半是美國歷史,很多片商不看好,但時值台灣錢淹腳目,他反而認為這種勵志電影很能反映社會現狀,大膽引進,果真拿下4000萬票房。

如今,從西門町發跡的國賓戲院,不但帶著在西門涵養的能量持續發威,更已在全台布下了11個據點,是純台資影城系統的龍頭,再度向世人展現,西門商人深不可測的實力。

你可能也喜歡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數位專題

奧斯卡96 X《遠見》專題報導

2024、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入圍名單正式出爐,《奧本海默》(Oppenheimer)以13項入圍成了今年最大贏家,《可憐的東西》(Poor Things)以11項入圍居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