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日本商店中大多數台灣人熟悉的,2011年在東京代官山開幕的蔦屋書店,無疑會雀屏中選。這家書店一開幕旋即造成轟動,立即入選「全球最美的20家書店」之一。
不只在日本與台灣聞名,代官山蔦屋書店也已經是全球文化人與建築師前往東京時的必遊景點。世界級出版人、知名品牌總部的設計師頻繁造訪取經,其中不乏英國《GQ》、《Monocle》總編輯的身影。
擅溝通的舒適空間〉
以幸福為核心, 自在沉浸文字殿堂
「蔦屋是書店的進化版,」台灣唯一受曾受邀到蔦屋策劃「絆」台灣特展的MPX很有文化社長錢翠雯說,這裡不只是書店,還是為消費者增加生活情趣及巧思的場域。
實際走訪代官山蔦屋書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鑲滿無數大大的字母T形成的外牆。T,正是蔦屋的日文拼音「TSUTAYA」的第一個字母。
書店由三棟相連的兩層建築組成,二樓以百葉式鋼橋所連接,透過陽光照射,形成不同的光影風景。建築設計為來自英國的KDa,從80多家競爭者中,受蔦屋經營團隊、CCC集團創辦人兼社長增田宗昭青睞,脫穎而出。
以溝通為設計概念,蔦屋裡充滿增田宗昭希望打造的「現場、精神食糧、崇高理想」,是「有關生活方式的提案」「以幸福為核心」的書店。
一樓的「雜誌街」從1館綿延到2館再連接至3館,陳列了東京都內最大規模的世界著名雜誌和稀有版讀物,讓人橫跨三個館的同時,仍浸淫於文字的殿堂。
1館二樓的影像區,號稱「沒有你找不到的電影」,提供DVD租借;音樂區則準備了大量的爵士、古典、搖滾樂CD唱片,全曲均可免費試聽。
館內提供了大量的座位跟插座,可以在隨意取書閱讀,甚至是辦公,比在家裡還舒服。館內的星巴克是全日本生意最好的星巴克,點一杯咖啡可以攜帶到店內任何角落。
錢翠雯指出,紙本閱讀在式微,但蔦屋讓人們認為油墨的溫度仍需保留下來,並不是數位閱讀能取代。
書架上陳列的不只有書,還有物件。比如料理區,除了各國不同的書,旁邊還擺筷子、食材等,牆面更壁掛著形形色色的餐盤;旅行區除放置不同國家的旅遊書,也並排各國土產;汽車類的兩排書櫃中,赫然擺著一輛亮紅色的跑車。
每件事都為你提案〉
達人店員就是專屬生活顧問
「它在講一種生活美學,」非常喜歡代官山蔦屋書店的世界名廚江振誠,對書店的空間設計起了獨到的共鳴。
他寫道:「空間的設計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而蔦屋創造了一個讓人想做某一件事的空間,或許在這樣的空間裡,令人很自然地買了一個杯子,但你原本的目的可能不是買杯子。」
CCC集團在1983年於大阪枚方開立第一家蔦屋,就像台灣人熟悉的錄影帶出租店,核心業務為租借DVD及音樂軟體、書,現今已在日本開設1400家連鎖店,是日本第一大連鎖出租DVD店。
2003年開辦T卡集點卡事業,將眾多消費贈送的點數集中到同一張卡裡,得到超商、餐廳、加油站等一致支持,目前T卡會員數高達5000餘萬人。等於每兩個日本人,就有一人有卡。
多年前,增田宗昭走在紐約街頭,發現知名的維京百萬唱片行銷聲匿跡,巴諾連鎖書店的商品愈來愈少,感受到經營環境正發生巨變,他心中醞釀著改革,隨之在2011年啟動「代官山計畫」。
增田宗昭認為,蔦屋想成為令人想要光臨的書店,需要打破傳統書店的邏輯,不以賣書為思考,而是成為消費者的「生活提案家」,呈現出與傳統書店及百貨店截然不同的新面貌。
因此,蔦屋書店的書籍陳列,以各種生活提案為分類,從料理、建築到交通、文具、體育等。
此外,每家店平均配置30位不同食衣住行專業的「達人店員」,做為消費者買書時諮詢的「生活顧問」。蔦屋也設法延長顧客在店內逗留的時間,空間設計得舒適愜意,特邀星巴克進駐,戶外空間綠樹掩映,讓主人可以帶著心愛的寵物一起逛逛,周遭有餐廳、相機專賣店、寵物美容店等,增加流連忘返的趣味。
提供優質生活靈感〉
讓逛街更有趣,激發無限想像
抱持著「生活提案家」的理念,CCC在2015年再度投入了逐漸式微的家電量販產業,於距離澀谷8.6公里的二子玉川設立蔦屋家電。
同樣如平地一聲雷,開創了全新的家電販售模式。蔦屋家電瞄準的主客群,是生於1947年到1951年有錢有閒的日本「團塊世代」,以及三、四口之家的小家庭。
東京都共有23個行政區,二子玉川所在的世田谷區是東京人口最多的區,在日本少子化嚴重的情況下,世田谷區從2010年到2013年的人口增加率卻能達104.3%。
這裡也是居民最有錢的黃金區,年均收入為890萬日圓,亦為市調中東京人最想居住的行政區。加上大自然資源豐富,憧憬住在此地的人相當多。然而世田谷區的商業用地很稀少,CCC從十餘年前就想在世田谷區開店,但始終沒機會。直到2015年東急電鐵買下目前二子玉川蔦屋家電的所在地,進行土地開發,廣達2000坪的商場計畫用地租給蔦屋,成就了當地規模量體最大的複合商場。
「在生活中,什麼樣的物品,可以讓人滿懷幸福及滿足感?」其實就是生活方式,這是增田宗昭的體會。他覺得要對來到實體店的顧客,提供生活建議,跳脫傳統賣場以賣東西為主。因此,蔦屋家電提供的是上百種優質生活的靈感。
從「生活提案家」出發,蔦屋家電巧妙結合了書店、咖啡廳、餐廳、美容院及家電賣場於一身。日常生活想看、想聽、想吃、想用、想玩,全在一個空間裡解決。
走進兩層樓的蔦屋家電,首先會在一樓看到植物銷售店。家電店賣盆栽,蔦屋家電是頭一家。
販售的植物以仙人掌、觀葉植物、鮮花為主,還有奇特的空氣鳳梨,種它不必再買培養土和花盆,噴水即可活。「人與植物融合的生活,是幸福感的來源,」報導蔦屋家電的《pen》雜誌中敘述。
從一樓搭上往二樓的手扶梯,迎面而來是11公尺長的巨大蜻蜓,由於鏤空竹編的構造特徵,一點也沒有壓迫感。設計師北山善夫表示,蜻蜓擁有複眼,寓意複眼是俯瞰現代社會必備的技能。
二樓的圓弧形走道,一邊是書架,一邊是書桌,屋頂的天花板垂墜下名家設計的燈籠造型燈,總共160盞。燈光在固定的時刻進行變換,營造出宛如空中浮雲流動、光影搖曳的空間感。
曲面電視、氣泡水機、鼻頭毛孔清潔儀、Pepper機器人、乾洗機、極限運動攝影機,各式各樣稀奇新穎卻激發人無限想像的生活家電,充斥其中。
甚至還有罕見的高壓氧艙,一台380萬日圓,也可以花1500日圓現場體驗30分鐘。店員透露,擺售至今真的有人買,而且是台灣人,海運到台灣。
經營至今年餘,蔦屋家電成功吸引了大批顧客,光是假日,一天就有2萬5000人到店,平日則是2萬人。不僅當地社區視蔦屋家電為假日全家最佳去處,海外客人也絡繹不絕前來朝聖。
靠著掌握美好生活風格的提案力,蔦屋為書店及家電店,找到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