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之前,任誰也想不到,外表光鮮亮麗、薪水令人稱羨的空姐、空少,竟也必須因勞資糾紛走上街頭罷工這條路。
本以為是場硬仗,南京東路上台北分公司前的罷工現場,不時傳來廣播,要熬了一夜的空服員回去梳洗休息後再來,做足長期抗戰的準備。
但就連主導的桃園空服員職業工會發言人黃慧甄也想不到,華航舊經營團隊堅持不放的七項訴求,上任不到11小時的新董事長何煖軒竟「全盤同意」,讓罷工旋即結束。
全盤同意,妥協還是高招?
然而外界批評紛至沓來。「不戰而降」,「全盤讓步,那還叫談判嗎?派誰去都可以,厲害在哪裡?」
華航全盤讓步後,也讓其他國營事業工會躍躍欲試,有的要爭取加人,有的要爭取休假或獎金,「反正會吵就有糖吃,」不少輿論指出。
甚至,有人憂心,這次華航事件,將是台灣勞資關係惡化的歷史新頁。
面對外界批評,何煖軒只有罷工後第一天,接受幾個電台訪問後,就鮮少對外說明,專心做他的內部溝通與管理工作。
他在上任後「給全體同仁一封信」上寫著,「對於所有的批評與情緒,我坦然接受。」但也批評,罷工是因為過去缺乏溝通或管理疏失,間接暗批前高層難辭其咎,而他是被刀架著脖子上談判桌的。
何煖軒出身於警界,從擔任台北市議會總務主任開始,深受當時議長張建邦重用,一路跟著他轉任交通部。
在前總統陳水扁時代,何煖軒一路從高公局長、高鐵局長、台鐵局長、中華郵政董事長,升至交通部次長。直到鄭文燦當選桃園市長,接下桃園機場捷運董事長。
但外界對他的評價也很兩極。他在高鐵局長任內,因機場捷運BOT仲裁案遭監察院彈劾,還有接受廠商外傭的官司弊案纏身,擔任桃捷董座任內又因一再將通車跳票歸咎馬政府,引發藍綠中央地方互槓,而沒有航空專業背景卻坐上華航大位,也被認為是政治酬庸。
何煖軒本人對這些批評倒是很不以為然。
他反駁,他拿到美國明尼蘇達曼徹州立大學的碩士論文,就是飛航安全,當初兩岸通航談判和觀光交流,更是由擔任交通部次長的他督導。
熟悉何煖軒的人形容,他最大的優勢就是身段柔軟,溝通能力很強。也因為如此,十八標弊案後,他臨危受命擔任高公局長;高鐵遲遲未通車,是他在高鐵局任內破除困難;亞太電信爭議,也是他擔任交通部次長時斡旋解決。
看似止血,難題才要開始!
罷工落幕了,但華航危機真的解除了嗎?7月中到華航南崁總部,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檯面下卻仍藏不住暗潮洶湧。
何煖軒一上任,就對管理階層進行大整頓。先是撤換前總經理張有恆、客貨運資深副總董孝行,被罷工空服員點名下台的服務兼公關資深副總楊辰,也主動在6月底申請提早退休。
「以往幾次政黨輪替換老闆,都是隔一陣子換一位,總要一年半載才換齊,這次最猛,一星期內搞定,」一位內部資深員工透露。
據何煖軒在台鐵局長任內曾撤換50多位段長以上主管的經驗,華航內部員工預估,各副總經理、處長等主管將逐一被拿來檢討適任與否,後續應該還有一連串調動。
罷工造成的華航內部分裂也尚未彌平。一位家住台北的華航員工就忿忿不平說,「公司搬到桃園後,每天早上6點多就要出門,誰不想把交通時間計入工時?每個人都這樣吵,公司還要營運嗎?」
至於那些拿到好處的基層人員,似乎也沒有想像中樂不思蜀。不只是空服員,罷工事件之後,地勤也同步分階段加薪,比例達25%,還有交通加給。過去新進人員3萬5000元上下的起薪,未來將加到4萬5000元至5萬元。
總計華航將增加成本28億元。其實除了去年因油價下跌有獲利,華航長年虧損。
一位高階主管透露,最近不少年輕同事很恐慌地問,「公司撐得下去嗎?」甚至形容自己「含淚領高薪」。
一位知名航空專家分析,華航今年前三個月獲利不少,但他坦言,「今年歐洲線垮,日圓升,日本線熱度退,兩岸航線又斷,南向政策又難上加難,只能靠北美,你說怎麼賺?」
或許因為如此,不久之前,華航內部正式公告,不管升職、輪調或是遞補都暫停。華航罷工看似止血,但是經營難題才正要開始。
何煖軒接受《遠見》專訪,說明他在談判桌上面對工會代表的談判原則?未來又打算如何重建社會大眾對華航的信心?以下是採訪精華整理:
駁不戰而降「有道理才給」
《遠見雜誌》問(以下簡稱問):你到任後,希望提升效率,更換了不少高階幹部?
何煖軒答(以下簡稱答):接下來還有一級、二級主管必須處理,航空業競爭太激烈了,根本沒辦法「等一下」,馬上就要做決定,所以我希望引進一些更能幹的幹部進來。
問:你覺得原本幹部的效率不好嗎?
答:這次57年來第一次大罷工,其實是可以避免的,但卻沒有避免,讓華航受重傷,真的是受重傷。
我認為要調整他們的腳步,必須要從重整開始。當然不錯的幹部,我都會留下來。
問:外界很多評論認為是桃園市該開仲裁卻沒開,才產生這次罷工,事實是這樣嗎?
答:不是,不是。鄭文燦市長上任17個月,華航就因為違反勞基法,被裁罰了43次,罰款1044萬元,長榮航空則只有一件,就算有幾件弄錯,差距也不應該這麼大。
華航之前的高階主管曾去拜會鄭市長,從第一句話到最後一句話都在指責空服員,市長問,你到底有沒有備案,他們回答,「沒有!」就是希望進行仲裁。
華航的資方和勞方一共開了三次的協調會,但沒有幾分鐘就解散,紀錄送到勞動局,勞動局很生氣,資方根本沒有誠意解決,就把責任轉嫁到勞動局,這跟仲裁有什麼關係?一點關係都沒有。
問:之前資方連退都不想退?
答:不是連退都不想退,連談都不想談嘛。
問:為什麼是這種態度?
答:我只能說所以我來了。
問:所以你毅然決定七項全部答應?
答:如果沒有罷工,我還好談。其實在罷工前,交通部高層透過幾個勞工立委,在外面跟華航的工會談過,後來交通部高層打電話給孫董(孫洪祥)和張有恆(前總經理),他們也都沒有回電話,找不到他們。
那時(員工)同意,只要改報到地點,還有外站津貼從兩塊漲到三塊,其他訴求都撤。但已經開始罷工了,球在他手上了。
問:可是外界會誤以為,你全答應,不戰而降?
答:我先問,我答應了哪七項?你們說?真的沒有人答得出來。其實我分了兩個區塊談,一個是法律規定,另一個是法律沒有規定的事。
七項中,跟法規相關的,一共四項。以前未按照法令給的,這次都同意。比如說,「勞基法」規定,國定假日出勤雙倍工資,本來就規定要給。而改變會員報到地點和工作時間的計算方式,這是勞動條件的改變,得要對方同意。(但公司之前更改上班地點,員工沒有同意。)
問:外站津貼,他們可接受兩塊變三塊,為何又加到五塊?
答:原來他們要求兩塊到三塊,但罷工後,堅持要五塊,怎麼都不肯退,為這一條吵兩個半鐘頭,我沒有輕易退讓,但我那天在談判桌上居於劣勢。
本來他們要求在7月1日執行,我堅持不行,財務上會出狀況,我退而求其次,把時間拉長到兩年,財務才有機會去調整,不是你們想像中全部給他們。
問:目前整個社會氛圍變成好像只要鬧,以前要不到的,現在都要得到?
答:要鬧也要看有沒有道理。我認為有道理,該給就要給。
砍航班 讓空服員、機師充分休息
問:你才上任,成本就墊高那麼多,對未來的經營有沒有一些盤算?
答:罷工一天就會耗損5.53億元,如果再多一天,又是5.53億元了。
7、8月是旺季,如果不好好賺一筆,就真的完了。
你們不知道,我在談判桌上的壓力很大,內外都有壓力。7月份是公司的旺季,如果沒有達到營業目標,可以告訴你,華航今年慘了,而且會很慘很慘。
問:會有多慘?
答:預估7月份的營收大概可以到80億、90億元,我不要嗎?我當然要。我以前沒做過生意,但兩個月能達到160億到180億元的生意,我為什麼不要?
我東顧慮西顧慮的,那是沉重的負擔。更何況,如果華航國際航線合約出問題的話,怎麼辦?所以前十天我知道要來華航,我根本都在失眠,沒辦法入睡。
問:之前的管理階層怎麼那麼篤定?
答:我不想批評前面的人,只要檢討我自己有沒有做好,我的決定對不對,個人做事個人擔。
問:你打算怎麼重整華航?
答:我應該會砍掉一些無效航班,讓大家有充分的時間休息,才不會操勞過度,不只空服員,機師也常要求要休息,這是攸關所有旅客的安全,不能開玩笑。
問:跟社會的信任關係要如何重新恢復?因為當初是無預警罷工,有很多消費者的行程受到影響?
答:我現在就要極力補這塊,我寫信給過去合作的企業客戶,告訴他們,我一定會盡力維持穩定性,請他們多多支持。我們的工作一定要讓人信任,尤其身為服務業。
【華航空服員七項訴求】
1 反對勞基法第84-1條迫害,除越洋航線之外,其餘工作條件一律回歸勞基法
2 外站津貼應從每小時2元美元提高至5元美元,非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會員不得享有
3 為經工會同意,不得變更報到地點及工時計算方式
4 國定假日依法給予雙倍工資
5 保證年休123天、月休8天、季休30天
6 實施考績雙向互評
7 給予工會代表、理事及監事會務公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