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製造業而言,因新法規定每七天強制放假一天,這一天也不能加班,將造成調班困難。而若休息日加班,加班費將增加兩倍以上,也增加營運成本。在目前全球景氣並不樂觀的情況下,無異雪上加霜。
一家台灣工業電腦大廠人資長明言,工廠SMT線(表面零件黏著)原本是兩班制,為了應付旺季3~5月的急單時,將要轉成三班制,新法實施後,預計要增加10~15人。
但,很多外勞來台灣工作,就是想多加班賺點錢,但現在公司不希望員工休息日來加班,「最後可能導致這些外勞不想加入你的公司,」這位人資長擔憂將產生雪崩效應。
員工難調度,人事成本提高
聘雇6000多位員工的漢翔航空,自一例一休提出後,高層便與人事部門討論因應之道。
身處追求品質與交期的航太產業,漢翔航空董事長廖榮鑫指出,客戶的交期很硬,不是單方面能控制,所以不加班不可能。
按照一例一休的新規定,漢翔經過測算,每年約要增加的勞務成本為200萬新台幣。「其實還好,」廖榮鑫說,因為公司的毛利算高,尚能忍受這筆增加費用。
然而,看到同屬航太業的華航罷工風波,加上一例一休引發的爭端,廖榮鑫不禁憂心:「我只是覺得勞資會愈來愈對立,處理勞資爭議的挑戰也會愈來愈高。」
同為經濟部下屬的國營事業,相較於漢翔,中鋼就傷腦筋得多。
讓中鋼人事部門覺得困擾的是,勞動部已經先於6月29日公告廢止「每週一天例假日可挪移」的解釋令。
「如果有人休長假,代班就不知道如何調整了,」中鋼人力資源處副處長曾晞儒說。
中鋼總員工人數為1萬400人,24小時不能停機,採的是四班輪班制,如今解釋令廢止不准雇主挪移例假日,請長假的員工將很難處理。
曾晞儒也表示,一個月加班不能超過46小時的規定,中鋼可能也很容易超過,「假使有二位同仁同時請10天以上的假,我們就會爆掉。」
有些員工想加班,多存積蓄
南部一家企業集團經營含括製造業及服務業,一例一休對各別事業體的影響宛如冰火兩重天。
以旗下7000~8000位員工的鋼鐵公司為例,原本每七天休假超過二天多,優於勞基法,平時也很少加班,所以一例一休的影響沒那麼大。
「假使正職員工在休假日必須加班,公司會傾向增加約聘雇員工來因應,」該集團人資主管表示,畢竟2.33、2.66倍的加班費,必然大幅增加營運成本,不如增加約聘雇人員的人手。
但,其實有些員工想加班多賺加班費。該集團人資主管指出,南部人希望靠加班多存點積蓄,一旦擁有更多假期反而不知如何利用,新法「受害者」也包括了想多賺點錢、不想休假的勞工。
由於該集團還有飯店、購物廣場、樂園、客運及保全公司,一例一休的影響比鋼鐵廠更大。
該集團人資主管以客運為例,本來50位司機,每天休息八小時,調配得宜。現七天休二天,絕對不夠人,但也不能不開車,勢必要增加司機人數。保全也是一樣。
該集團人資主管直言,一例一休對勞力密集的服務業比想像中的影響還大,而且服務業大多低利潤,加班費假使增加很多,導致獲利下跌,誰會做賠錢生意?
到底各製造業怎麼看修法衝擊,《遠見雜誌》整理如下: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名譽理事長 徐秀滄〉
一例一休或二例都很困擾
製造業為最近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法很傷腦筋,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很多會員廠商本來就已施行週休二日,勞資調假調得很好。
但,現在不管是改成一例一休或二例,都會傷透腦筋。像我們(雍興精機)員工不排斥加班,甚至很希望加班,尤其是外勞。沒班可加的話,外勞就不會來你公司上班,很可能轉去韓國。
政府管太多,搞得台灣的競爭力愈來愈低,勞資對立也愈嚴重。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祕書長 王正青〉
留些彈性讓勞資雙方協商
產業要的是競爭力,沒有能力競爭,一切都是空。來台灣的外勞要求的是加班與賺錢,沒有了加班,可能都要離開台灣,希望勞基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能夠留一些彈性空間,由勞資雙方協商「假怎麼放」。
台灣省印刷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名譽理事長 吳朝陽〉
建議讓週休二日常態化
印刷業是跟時間賽跑的行業,急單來時一定要加班趕件,像立法院開會,要印很多法條,隔天就要,一定要趕夜工。但是,沒加班時,可能一連休息好幾天。
印刷業總計6~7萬名從業人員,以中小企業居多,大約有2萬多家,平均每家員工3~4人。師傅的平均薪資是5萬元,如果每工作7天放2天,休息日加班要給雙倍以上薪水,企業主換算成本,有可能會將年終獎金縮水,或者是反而使雇主調漲薪資的打算停滯下來。
一例一休,印刷業不好配合,預計將要多請很多人,成本一定會提升。休息日的加班費要給2.33和2.66倍的話,也難承受。
後來又冒出來週休二例,應該是反對黨故意給執政黨難堪,故意唱反調,又要休假,又要加班費,誰來負擔?
勞工的票比較多,在選舉時比較受重視,業主相對聲音式微。不過,假使調整力道太猛,業主無法承受,乾脆收一收不要做了。
我建議週休二日常態化,但由勞資雙方協調何時是例假日、何時是休息日,政府不要管那麼多。這樣企業經營腳步不會停頓,勞工也能安排自己的休息日期。
中華民國公共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名譽理事長 王應傑〉
應讓企業主彈性調配工時
客運業者原本可以彈性排班,駕駛可連上12天班後休2天假,一例一休後,連上6天班後就必須休一天假,遇到農曆春節、端午節等連續假期時,會造成客運業者排班困難,成本大幅增加。
以國光客運為例,一例一休將增加國光客運一年加班費支出1.8億元,人事成本增加一成。
我們會將此問題向交通部、勞動部反映,若無法解決,只能假期減班、停駛較少客人的班車,不排除將成本轉嫁到票價上。
客運業者大多在週六、週日生意好,若一例一休,駕駛又正好在週六或週日休假,就找不到駕駛開車。
勞動部提出一例一休迄今,都未與國道客運、公路客運業者溝通。希望新政府能聽到業者心聲,業者並不想走上街頭,但無法生存時只好收掉公司,不營運了。
公會訴求是彈性工時,勞資合議。加班費應該給,但不能連上六天班就須休一天假啊,最重要是彈性工時,讓企業主可以調配。
台灣區玻璃工業同業公會祕書長 張克成〉
排班困難將付出更大成本
我們反對一例一休,玻璃廠的窯爐一開,就是24小時不能中斷,不然全毀。
一例一休讓玻璃廠的排班變困難。至於週休二例,影響就更大。
這次修法好像是民間漫天要價,政府就地還錢,未來勢必付出巨大成本。
玻璃產業從業人員7萬800人,是沒有生產彈性的產業,3班制,一例一休會讓成本增加很多,現在景氣那麼蕭條!
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處長 吳智魁〉
規定後就依法處理
車輛製造整個行業約有30多萬人,光是汽車零件廠商就2000~3000家,是出口大宗。但汽車製造很少三班制,除了輪胎製造業的熔解爐需要持續點火、必須三班制之外。
台灣國內汽車生產量與往年持平,加班機會不多。比較特別的是,車廠在8月上旬會放一週暑休,作為歲修。在暑休前通常會調整加班1、2個小時,提前生產完畢。
汽車廠也幾乎沒有外勞,除非是3K零件廠。說實話,一例一休對汽車製造業沒太大影響,法律一旦規定下去,就依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