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開名為「TVD momo」的網購App,琳瑯滿目的商品介紹,赫然是泰文夾雜少量的英文,最上方飛舞著可愛吉祥物的圖案,不正是台灣電子商務業者momo購物的正字標記嗎?
鏡頭轉到曼谷市區的TVD momo辦公大樓,一樓的攝影棚正在錄製電視購物節目,燈光怎麼打、商品怎麼擺、主持人開場合說什麼等,皆是來自台灣momo電視購物顧問的建議。
擁千萬收視戶 一年內平損
網購App加電視購物,這家台泰合資公司TVD momo每個月的成交額可達上億元泰銖(1台幣=1.09泰銖),成績相當不俗。
耕耘泰國市場僅兩年,便繳交出亮麗的業績,富邦媒體科技(momo)為台商南進,立下了「比較有把握」的商業模式。
2014年,觀察到台灣電視購物市場愈趨飽和,必須尋找新的成長動能,富邦媒體科技總經理林啟峰除了將眼光瞄準中國大陸,也沒忘了東協國家。
斥資台幣1.6億元,富邦攜手泰國當地的TVD Shopping,合資成立TVD momo,富邦媒持股約35%,正式進入東協市場。
TVD momo經營的是24小時電視購物頻道,短短不到一年即損益兩平。目前在泰國擁有1400萬收視戶及90%的覆蓋率,躍升為泰國第二大電視購物平台。
出海泰國得以滿載而歸,關鍵在富邦媒獨到的商業路徑:第一箭技術輸出,第二箭在地擴張。
第一箭〉技術輸出
節目製作到經營 完全傳授
起初,momo以顧問方式為泰國TVD提供全面性的營運建議,不但派駐台灣的導播、系統人員、採購與製作人到泰國進行指導,最短一個月,也有派駐長達一年。同時,泰國TVD也會定期派員到台灣進行為期一~三週的教育訓練。舉凡節目製作、SOP、後台系統、電子商務,乃至於經營分析,雙方每季定期舉行一次交流會議。
「我們什麼都給他們看,毫無保留,全力地教,」林啟峰說。
台灣電視購物發展得比泰國好,林啟峰也不怕對方學會後被拋棄,因為富邦媒不斷在進步、不斷有新東西跟對方分享。
但富邦在此階段沒走跨境電商的路,並未將台灣商品直接賣到泰國。原因在電子商務必備的資訊流、金流及物流,要在台泰兩國間建立起來,還不夠成熟。
以資訊流為例,台灣人懂泰文的很少,泰國人也看不懂華文的購物網站,若靠Google翻譯總是隔了一層。金流方面,當時台灣的第三方支付法規落伍。最要命的是物流。
林啟峰指出,台灣與東南亞國家沒有簽訂貨貿協議,小包裹寄到泰國需要報關清關,化妝品及食品類還牽涉到品質認證,台灣核准的規範東南亞未必核准。
純電商南向,勢必會遇到來自這三流的障礙,比較可行的是與當地公司合作,優勢互補。
「momo的成功是技術輸出,扶持當地公司,賣當地的產品,」林啟峰點出。
儘管沒賣台灣商品,但做為股東仍能分紅,TVD momo去年在泰國的營收年增率超過100%,獲利挹注於富邦媒的海外收益。
第二箭〉在地擴張
推出手機App 搶食網購商機
2015年12月,富邦媒成立國際事業處,展開泰國在地擴張的第二箭。手機App上線,進一步搶食移動端網購商機。
根據市調機構Euromonitor的報告,2015年泰國網路零售營業額為470億泰銖,成長率30%,而且是跳過PC,直接手機網購,展望2016年市場規模更上看580億泰銖。
值得注意的是,泰國人口近6800萬人,上網人口約2500萬,其中一半曾經網購,隨著智慧型手機流行帶動網路購物,成長潛力值得期待。
不同於第一階段的技術輸出,富邦媒在TVDmomo的網購App上,開始販售台灣商品。
鑑於清關法規,momo的台灣商品賣到泰國,是數千個商品大批進入,以傳統的商貿型態進行出口,手續費及時間成本將低於小包裹。
林啟峰說,電視購物的商品是少樣多量,網路購物則是多樣少量,「兩者搭配在一起勉強可以做。」
直到此時,momo在泰國才是真正意義上「台灣貨在泰國的電商平台」。
「南進,我們接下來會更積極布局,」林啟峰說,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越南皆在興趣之列,以泰國模式為藍本,繼續射出「國際複製」的第三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