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扭轉墊底宿命 讓年輕人回流

基隆市長 林右昌

林珮萱
user

林珮萱

2016-05-27

瀏覽數 193,250+

扭轉墊底宿命 讓年輕人回流
 

本文出自 2016 / 6月號雜誌 永遠望向未來的領袖 孫正義

今年再次接受《遠見》民調檢驗,林右昌果真沒漏氣,民調滿意度大幅進步。

坐在市長室會客室,「這裡裝潢跟前任一模一樣,大家說要喬一下,但我不在意,」他深知,比起辦公室內風水,解決市政更重要。

基隆當地議員評論這位新市長,認為他有年輕人的創意,又懂得拿捏。過去的市長多從地方議員轉戰,人情包袱很多,但林右昌非民代出身,反而更敢用專才,「看得出企圖心,不是只想做4年,」一位議員說。

林右昌過往的政治歷練,包含行政院參議、民進黨黨部發言人、黨主席特助等,培養他看問題癥結,已接連處理掉好幾件延宕多年的棘手案例。

上任11天就淨空成功陸橋下30年的攤販,便是一例。

基於安全要拆除陳年陸橋,但底下長年存在的攤販抗議不斷。林右昌把他們邀來辦公室,和局處首長協調。攤販滿腹不滿,各種難聽字眼盡出。市府局處長則以法為據,直言攤販違法,早該驅離。

林右昌提出折衷,到拆除日之前,指示警察勸導、不開單,找公有市場提供兩個月免租金,等於給攤販更多時間因應,讓民眾感受到政府解決問題的誠意。協調圓滿後,還留下這群攤販阿伯阿姨,讓他們坐市長椅拍照留念,搏感情。

火車站一旁的中山一、二路擴寬,卡在10多戶居民住宅拆遷,延宕5、6年,林右昌也解決了。

他把住戶找來,發現許多關鍵糾結在小細節。比方說拆遷補償認定要算房屋坪數,政府機關堅持從牆的內線開始算,但民眾主張從牆的外線算才有利,爭吵多年。

林右昌分析,過去市政府依法行政,腦筋太硬,沒有從人民立場想辦法。最後他決議從寬認定、重新查估,終於讓多數住戶願意搬遷,去年8月完成拆除。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能讓市民感受到基隆動了起來,很大因素之一是,林右昌從貼近市民的小地方改變。

以往走在基隆街上,抬頭一望各種電纜線張牙舞爪宛如蜘蛛網,影響市容。林右昌去年推動清除,一年就剪1.2萬多公斤的舊電纜線,還給市民乾淨天際線,「這些都不需要花大錢,一個行政作為就能讓市民有感,」他說。

經濟沒特效藥 先做好基本條件

以往常被市民詬病的市公車,被嫌硬體差、服務不好,去年特別添購6部新車,今年要再換20多部。由公車處舉辦講座,安排公車司機上課。林右昌親自出席,賦予榮譽感。去年整年的每月平均客訴減到個位數。

對於經濟發展和振興就業,林右昌直言「明年會很好」。他強調經濟沒有特效藥,首先要把基本條件搭建好,過去就是基礎設施沒跟上,才會衰敗。

從郵輪、遊艇、會展、物聯網、工業4.0製造園區,都被列為未來重點。他透露,基隆港已站穩台灣國際郵輪母港優勢,今年將有229艘郵輪停靠,郵輪停駁次數已占全台89%,進出旅客今年預估突破75萬人次,他的目標要做「大台北首都圈東側海洋國家門戶」。

林右昌自評一年多最有成就的事情,愈來愈多人敢說自己是基隆人,看到更多年輕人回來。

「所有市府一線主管,只有民政處長是我的選舉團隊,其他都是廣發英雄帖邀來的,」林右昌自我定位,把舞台打造好,一步步把市民對基隆的信賴贏回來。

你可能也喜歡

青年,就是城市的未來
數位專題

青年,就是城市的未來

在少子化、高齡化的現在,縣市無不積極爭取青年移居。被視為勞動力的18-44歲青壯年人口,成為22縣市積極祭出政策守住的族群,青年人口變化,更可窺探各地的發展潛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