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而美法案》恐讓美債、美元雙弱!三大解方迎戰

廖君雅
user

廖君雅

2025-07-09

瀏覽數 650+

美國國會通過「大而美法案」,短期內擴張預算、延續減稅承諾。取自X@HouseGOP
美國國會通過「大而美法案」,短期內擴張預算、延續減稅承諾。取自X@HouseGOP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近日,美國國會通過《大而美法案》,短期內擴張預算、延續減稅承諾,卻也額外增加未來十年約3.4兆美元赤字。面對赤字膨脹與美元地位存疑,投資人應拉高現金緩衝、降低槓桿及多元避險,避免被「溫水煮青蛙」。

美國國會於2025年7月4日國慶前夕通過「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簡稱OBBB或BBB),結合稅改、支出及移民三大政策,短期內大幅擴張政府預算,同時延續2017年稅改的多項減稅措施。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強調「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法案」,但不少經濟學家警告,此舉將使未來十年聯邦赤字額外攀升3.3兆至3.8兆美元,並可能推升通膨與利率,對長期財政可持續性構成嚴峻挑戰。

最終版本剔除爭議的899條款

最終版本中,國會悄悄「剔除」了飽受爭議的第899條款。原先這條規定要對推動「歧視性稅收政策」的外國政府、企業、主權基金、退休基金,乃至私人信託,課以重罰性關稅或反制稅款,引發國際間「雙重制裁」恐懼。

批評者擔心,一旦上路,愛爾蘭、盧森堡等歐洲低稅率國家,以及中東和亞洲的主權財富基金,都可能成為首當其衝的標靶,更可能把全球資金逼走。支持者則認為,這是捍衛美國稅基的必要武器。經過最後協商,第899條款終被割捨,兩黨都鬆了一口氣,也避免了美國與盟友間更大的經濟衝突。

但也別掉以輕心,由於大而美的正面效應是擴張短期刺激經濟,但相對地預計在未來十年內額外增加約3.4兆美元的赤字,推高政府對資金的需求,也就是加劇美債負擔與市場不確定性。市場普遍擔憂,當債券供給供過於求時,需求相對減弱,投資人將要求更高的利率補償,造成美國政府借款成本上升。

由於大而美的正面效應是擴張短期刺激經濟,但相對地預計在未來十年內額外增加約3.4兆美元的赤字。僅為情境配圖,Unsplash by Alexander Schimmeck

由於大而美的正面效應是擴張短期刺激經濟,但相對地預計在未來十年內額外增加約3.4兆美元的赤字。僅為情境配圖,Unsplash by Alexander Schimmeck

三大評等機構先後調降美國經濟展望

來看看這個數字,2024一整年,美國光是美債利息支出就達1.1兆美元,年增29%,相當驚人。國際信評機構更是為此調降美國主權評級,繼惠譽(Fitch)與標準普爾(S&P)先後將美國主權債展望調降為「負面」後,穆迪(Moody’s)亦於2025年5月將其長期評級由Aaa下調至Aa1,並同步將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

而為了填補短期資金缺口,財政部會大量發行短期國庫券(T-bills)。儘管這些短債目前殖利率略低於十年期公債,但其利率對市場情緒及貨幣政策變化更為敏感,如通膨升溫或聯準會緊縮貨幣政策,短期債券融資成本可能急速攀升,進一步推高整體借款成本。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換句話說,大而美法案這把「雙面刃」,正面影響是短期內可能刺激經濟增長,吸引投資者信心,並有助於美國經濟短期表現。但也有長期負面風險,尤其未來十年聯邦赤字大幅增加,導致美國國債急速膨脹,可能引發通膨和利率上升的擔憂,那麼長期的財政可持續性就會面臨極大挑戰。

馬斯克:國債高漲讓美國走向破產

近日宣布自行創立「美國黨」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去年底就曾公開警告,不斷膨脹的美國國債需要付出高昂代價,光是利息支出就占據美國政府一年整體收入的23%,數字還在不斷上升,那麼就只會走向「破產」的方向。

若觀察近期美債殖利率,2025年6月中旬以來至7月初,隨著市場對赤字擴張及貨幣寬鬆預期升溫,10年期美債殖利率自3.8%上揚至4.3%~4.5%,2–5年期短債殖利率則觸及4.6%水平。

總結來說,「大而美」法案帶來的財政擴張短期刺激經濟,但同時加劇美債負擔與市場不確定性,美債風險警報尚未解除,投資人應保持警覺,謹慎布局,債蛙們要避免被「溫水煮青蛙」式的風險侵吞。

馬斯克去年底就曾公開警告,不斷膨脹的美國國債需要付出高昂代價。取自X@Tesla Owners Silicon Valley

馬斯克去年底就曾公開警告,不斷膨脹的美國國債需要付出高昂代價。取自X@Tesla Owners Silicon Valley

美債攀升、美元續弱,三大解方迎戰

國際貨幣基金(IMF)過去常建議美國要透過加稅來彌補龐大赤字,沒想到新通過的「大而美法案」不但堅持川普第一任期的減稅承諾,還把優惠力度再往上加。可別小看這招,政府少收的稅,最終都得向市場借錢填補,而赤字愈滾愈大,對美元來說可是重大利空。一旦投資人開始懷疑美債,連帶也會動搖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

和台灣最密切相關的是,不少投資人為了追求高收益,甚至乾脆拿房子做擔保、向銀行貸款後買進美債或高息債券。問題是,一旦利率或匯率波動,這些人就可能在「房貸利息+債券虧損」的雙重夾擊下,出現現金流斷鏈。去年就有投資人因台幣對美元大幅升值,短期美債價格下跌,加上房貸利率調升,不僅賣債套現困難,甚至得動用定存備用金才夠繳息。

專家建議三大解方,首先務必要留足現金緩衝,別把房屋抵押成滿倉;其次,可考慮利用「美元定存+美元期權」或「台幣/美元遠期合約」等工具,為外幣曝險設下停損點。

最後,不妨分散投資,將部位分散到國內投信發行的債券基金或台幣計價的收益型商品,一旦美債風險升溫,也能減輕壓力。這樣一來,就能在川普的動盪時代中,找到比較穩健的平衡點。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