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八大指標,馬扁經濟數據比一比

兩岸觀察

林祖嘉
user

林祖嘉

2016-02-25

瀏覽數 34,600+

八大指標,馬扁經濟數據比一比
 

本文出自 2016 / 3月號雜誌 小診所 大醫生100

指標一:出口成長率

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對外貿易依存度超過140%,很容易受到國際經濟影響,而同樣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亞洲四小龍也均如此。

很不幸的,在2001年陳水扁當選總統的第二年,台灣即面臨國際.com泡沫;同樣的,馬總統在2008年5月就任,9月就出現百年少見的全球金融海嘯,致使2009年全球大衰退。相信大部分國民都還記得2009年1月,政府發放每人3600元消費券,這是台灣唯一一次政府全面發放消費券來刺激消費。

2001年全球出口成長率驟降到-4.07%。而2008年5月受金融海嘯影響,到2009年全球貿易成長率也出現-22.31%的負成長,這大概是自1929年全球經濟大恐慌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之後又出現歐債危機,一直到2015年,全球出口預期再度出現負的成長(-11.0%)。

總計,馬總統任內八年,全球出口成長率平均只有3.40%,遠低於陳水扁時期的12.13%,是這兩時期台灣經濟表現差異的最大原因之一。

指標二:經濟成長率

馬總統任內八年,由於全球經濟普遍不佳,進出口成長率大幅下降,使得大力依賴貿易的台灣經濟受到影響。

2001年全球.com泡沫時,台灣GDP實質經濟成長率為-1.26%,這是1949年政府遷台以來,台灣第一次負成長。其後國際經濟景氣都不錯,所以陳總統時期,台灣平均GDP成長率達到4.87%。但這八年台灣GDP成長率在亞洲四小龍中敬陪末座。

2008年後,全球金融海嘯造成景氣衰退,直到2015年均如此。其中2009、2012與2015這三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表現不佳。總計,馬總統八年任內,台灣的平均經濟成長率(2.81%)低於陳水扁總統時期(4.87%),但亞洲四小龍的韓、星及香港均下滑,尤以香港最為嚴重(2.64%)。

指標三:人均所得

用美元計價的人均GDP,在陳總統執政的2005年被韓國超越後,至今能處在四小龍中排在最後。

雖然名目上,韓、星與香港的人均GDP比台灣高許多,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這三地的通貨膨漲率較高。若採用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結果就會截然不同。例如2015年台灣的人均GDP為22083美元,但是如果考慮物價因素,台灣在2015的人均GDP達到47407美元,遠高於韓國,與大多數的歐洲國家是相當的,台灣人民真的不應該妄自菲薄。

指標四:失業率

在2001年,台灣經濟出現第一次負成長後,失業率在2002年達到歷史最高峰5.17%。

而馬總統上任後即面臨全球金融海嘯,2009年第一季嚴重無薪假,失業率再度創下5.85%的新高。其後又逐漸下降到2015年的3.78%。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雖然馬總統執政八年期間的平均失業率(4.47%)略高於前八年(4.26%),但是在景氣較差的情況下,現在失業率相對在控制內。

指標五:物價與通貨膨漲

由於國人對物價上漲一直非常敏感,在陳水扁與馬英九兩位總統任內,台灣物價都非常穩定。在陳總統八年內,平均通膨率只有0.89%,只比香港略高;馬總統時期,平均通膨率略為上升到1.08%,遠低於其他四小龍。

指標六:痛苦指數

國際間用來比較各國人民生活所遭遇困苦的指標,就是痛苦指數,亦即失業率與通貨膨漲率的加總。陳總統八年間,台灣痛苦指數平均為5.19%,略高於新加坡和香港。在馬總統八年間,雖然台灣失業率上升,但由於物價相當穩定,痛苦指數均維持在很低水準,台灣平均痛苦指數5.58%,但低於韓、星與香港,是四小龍中最低。

指標七:貧富差距

可能許多國人認為台灣近幾年來所得分配惡化,但從統計上看,並不盡然。台灣最高20%個人所得,與最低20%個人收入平均的倍數,在2001年達到4.57倍的歷史新高,所幸其後就逐年下降。

然而,在2009年國際金融海嘯時,台灣再度出現負的經濟成長率,此一倍數又再上升到4.35倍。雖然馬總統時期的平均為4.19倍,低於陳總統的4.32倍,且為四小龍最低。其實快速全球化以來,所得分配惡化已是一個國際趨勢,未來全球的經濟學家必需要提出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指標八:實質薪資

台灣過去幾年薪水上升緩慢,是很多人民不滿意的一項,尤其年輕人。不論在陳總統時代或是馬總統時代,台灣薪資都呈現停滯。在陳總統時期,年成長率只有0.2%,遠低於韓(4.15%)星(2.8%)和香港(0.9%)。而到了馬總統時代,實質薪資的平均成長率又略為下降到0.1%。同時期,韓(0.2%)星(0.0%)和香港(-0.3%)的實質薪資也呈現停滯,甚至比台灣更慘。

從這八大指標大約可得到幾個重點結論。

首先,台灣與其他四小龍經濟,深受國際影響,尤其是全球貿易的影響最大。

第二,與其他四小龍相比,其實台灣的表現並不差。雖然薪資及所得分配的情況讓人民感受較差,但與四小龍相比,台灣的表現相對較好,甚至以購買力評價(PPP)計算,台灣表現並不差,所以台灣人民實在不需妄自菲薄。

展望未來,台灣最大挑戰,是如何加速融入國際和東亞經濟整合。以新加坡和韓國為例,前者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和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成員。而韓國在最近幾年與東協十國、美國、歐盟及中國大陸都已洽簽自由貿易協定。

因此,台灣最重要的應該是對外洽簽FTA,包含大陸及其他國家,並爭取加入TPP與RCEP。此外,國內須加速產業轉型升級,例如目前政府努力推動的生產力4.0、生物科技產業發展等,也應儘速實現。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