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招「甩手踏步」運動,是黃建成結合長年運動經驗歸納出來的養身保健之道。動作很簡單,雙手手肘打直、輪流平舉至與肩同高,搭配雙腳輪流踏步,踏步時膝蓋與腰同高,擺動時,右手配左腳、左手配右腳,左右各踏一腳才算一下。
黃建成自己每天花20分鐘,做1000下,診所同仁每天早上10點也做300下。2014年4月13日在大村國小操場,由大村鄉體育會和黃建成診所共同舉辦運動園遊會,還號召2500民眾一起做200下甩手踏步。
如今,大村鄉的左鄰右舍幾乎無人不知他在倡導甩踏運動,大家稱呼黃建成「黃老師」比「黃醫師」還多,他對運動教學的用心程度,絲毫不亞於醫師本業!
醫療是種文明病,不可過度
推廣甩踏運動已四年的黃建成很欣慰,自己不僅為病患治病,更能讓他們邁向健康。
社會高齡化,社區醫師除了診治感冒等急性病,更多的是高血壓、糖尿病的慢性病照顧,除了開藥,黃建成也常思索如何讓病友更健康。學習過多年氣功、太極拳等10多種運動的他,決定開始教病患運動。
遇到病患的血糖值較高時,他會請對方先做200下甩手踏步,休息10分鐘再測一次血糖,比對數值,讓患者知道每做100下可以降多少血糖值。
用量化數據,提高病患們運動和自測血糖的動能與意願,效果顯著。診所從2012、2013、2014年連續獲得健保署頒贈「糖尿病照護品質卓越獎」。
在診間,常可聽到傳出「碰、碰!」的踏步聲,同仁和來看病的民眾早就習以為常,大家都知道醫師又在教人運動了。
畢業於高雄醫學院(現為高雄醫學大學)的黃建成,曾在台北市立陽明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工作,1990年擔任大村鄉衛生所主任,1998年自行開業。
從小生長於台南縣將軍鄉,父母經營香鋪生意,生活樸實。儘管沒有動人的從醫初衷,但身為醫師,黃建成對諸多醫療觀念有許多堅持。他認為醫療本身是一種文明病,不可過度醫療。甚至將「藥」定義為,一種物質適時適量的應用於個體,好處大於壞處是藥,反之就是毒。
打針,只打預防針和疫苗
20年前曾寫過〈我是怎麼開感冒藥的〉〈我不喜歡幫人打針〉〈我不喜歡幫人打點滴〉等文章,至今還在網路流傳。內容導正民眾的錯誤觀念,像是要求醫師多開幾天感冒藥、打針的治療效果沒有比吃藥好,還能吃能喝就不需要打點滴等。
當時,衛生所主任幾乎是醫學系公費生,黃建成雖是自費生卻主動選擇到衛生所服務。他發揮衛生所功能,改變內部員工「公務員心態」懶散、不積極的陋習,「衛生所是維護地方公共衛生、民眾衛教的最前線,角色很重要,」黃建成充滿理想。
在衛生所的首次會議,黃建成宣布要改變衛生所習慣,不隨便打針、打點滴,卻引來同事潑冷水,「這樣沒人會來看病!」黃建成不氣餒,遇到要求打針、打點滴的民眾,他不厭其煩地勸說,也主動到企業、學校進行衛教,上任首月就跑了九場。
他的努力,為自己在地方累積好口碑,做了七年多衛生所主任後,選擇自立門戶。
黃建成高中時曾因感冒去看病,診所醫師在他臀部打了一針,他好奇詢問,為什麼幫自己打針,醫師自己卻從來不打針。當上醫師後,黃建成常以此為戒,秉持視病猶親的態度,自己生病不打針、不打點滴,為什麼要幫其他病患打?
開業至今,除非是打預防針和疫苗,「我打出的點滴絕對不超過10瓶!」黃建成掛保證地說。
如今若有人來診所要求打針治病,黃建成還沒開口拒絕,一旁的民眾聽到都會幫忙勸說,「這裡沒在注射啦!」
不放棄該有的堅持,從醫近30年、黃建成始終忠於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