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個6歲小女孩不怕醫生?「簡醫師很親切,我的孩子不怕來看病。」一邊還牽著4歲小女兒的手,蔡媽媽笑說,小的沒生病,居然也吵著要來。
採訪的週五下午,紛飛細雨沒停過,但簡志澔小兒科診所下午診一開始,就擠滿人。簡志澔仍然不疾不徐、仔細檢查著每個小病人,不時趁著病人進出的空檔,拿著酒精消毒桌面。
一個步驟都馬虎不得,因為簡志澔確信「基層診所工作可以更細緻」,而這也是十年前他選擇出來開業的初衷。
面對孩子,溫和不失堅持
簡志澔從台大醫學院畢業之後,擔任過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也曾是新竹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在醫院服務期間,他始終感覺診所如能在第一線就把病況處理好,病人可省去折騰,醫療資源可更有效分配。
驅使他開業的另一原因是,診所能做到醫院做不到的事。
像是隨心的空間布置,他桌前擺著兩盆粉嫩的仙客來、葡萄風信子,以及到處可見的新奇小玩具,營造滿室溫馨,也讓小病人減緩了緊張情緒。
簡志澔更看重的,還在於與病人之間的互動。
「妳看,妳的篩檢結果和哪個比較像?」簡志澔問著眼前因流感發燒的小女孩,一邊在桌上擺出她的快篩卡與流感對照卡,小女孩憑著快篩卡上的線形,選對了答案。她得的是A型流感。
「這個季節好發A型流感,妳這次要吃藥粉喔,藥粉效果比較好!」他提醒。沒想到小女孩嘟起嘴巴回答:「我想吃藥丸,比較不苦啦。」
「好啦,還是吃藥粉。我幫妳加點糖,就不苦啦!」簡志澔語氣溫和卻不失堅持,終於與這小妮子達成協議。
簡志澔通常會告知病人開了什麼藥,認為病人有權利知道自己吃了什麼;再者,病人一旦知道藥的作用,就不敢隨便停吃。
為了同理小病人的心情與反應,簡志澔親自嘗過每一種藥。他在電腦病歷中專闢一欄,如果藥太苦,便在該欄位加註「糖」字,藥師開藥就會搭配糖粉,讓孩子敢吃藥。
看診誠懇,每個孩子都是寶
在新竹醫院期間,簡志澔曾遠赴美國杜克大學兒童醫院與北卡羅萊納大學進修小兒胸腔專科,因此對胸腔問題也很精通。
曾有個兩歲孩子咳了兩個多月,跑了多處求診卻不見好,最後找上簡志澔。他一聽診,發現孩子呼吸時右胸有細微的「咻咻」聲,左胸卻聽來清澈。他判斷這孩子咳嗽並非過敏引起,否則兩邊胸膛都會有聲音。
「應該是有異物卡進孩子右胸。孩子最近是不是有嗆到?」簡志澔很快下了判斷,但孩子的媽媽卻斬釘截鐵否認:「孩子是我在帶,絕對沒有。」
簡志澔不死心,寫了轉診單要家長帶孩子到醫院照X光,證實孩子右胸卡了東西,最後全身麻醉以支氣管鏡拿出來。
孩子媽媽一見這個卡在孩子胸腔的黑色小物,恍然大悟。原來,兩個多月前的一場喜宴,孩子的舅公抱著他嗑瓜子,孩子把瓜子往嘴裡塞,卻誰也沒看到。
若沒把瓜子夾出胸腔,這孩子可能會有肺炎,甚至胸腔塌陷、有切除肺葉的危險。因簡志澔的細心而救回的孩子,不只一個。
近日,一個幼稚園大班的小女孩,長水痘發燒了一陣子,簡志澔卻在例行的聽診中,發現了更大的問題:「心雜音」。
他隨即將孩子轉介到醫院的小兒心臟科,這才發現孩子的心臟內長了一個絲瓜狀的腫瘤,緊急開刀保住一命。
驅使簡志澔成為好醫師的動力,就在一個「誠」字。因為誠懇,所以能設身處地理解家長的心情,每回父母面臨艱難抉擇,有兩個女兒的簡志澔就會告訴他們:「如果這是我的孩子,我會這樣做……。」
在簡志澔的診間,凡是中低收入的病患,他都不收掛號費,這也是他進一步實踐「每個孩子都是寶」的從醫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