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是鄉下小孩,憑著還可以的記憶力,小學時還真的在田裡玩泥巴,不知道考前是要讀書的。念中學之後才發現,原來考試還是要抱佛腳的啊,對我這種自尊心強的人來說,看著考卷發愁是最不舒服的,於是稍加努力;我憑著一點點個人的讀書祕訣,一路上未曾念過第二志願。然而……
我人生的挫折,雖不來自考試,但感情上的,工作上的各種難題,還真是多少次痛心疾首。直到如今,關關難過關關得過,仍是我們一直在面對的「社會大學」實際功課。
我做夢也沒想到,現在孩子的讀書壓力這麼大。在小學前,就要學會52個英文字母(大寫和小寫一起算),還有37個只有台灣小孩必須會的注音符號……
在我的年代,注音符號小一和小二才學,英文更是天高皇帝遠,初中一年級才開始。
這麼早就學英文,奇怪的是,為什麼大部分的當今大學生英文這麼差?說穿了,學和用變成兩回事。
進小學後六歲的孩子還拿不穩筆,卻要寫啊寫啊寫。我對老師說,我們最後一名沒關係,睡眠比作業重要,有時我不忍心要她全寫完。老師可以體諒,但他也有壓力,一個趕不上統一進度的孩子就是大家的壓力。我們都感到無奈,而那種「你趕快寫才能睡覺」的催促也讓我們的母女關係備受考驗,不管我多有耐心。
接受不快樂填鴨學習 需要勇氣
為了不想當一個「恐龍家長」,我保持沉默,老師交代什麼,我們就依樣做。這麼早咕咕噥噥的教孩子反抗體制,絕對不是良好示範。可是,如果我當初有選擇,我絕對不會選擇這樣的填鴨,寫啊寫啊寫,背啊背啊背,寫到都恨字,背到都丟書。
我和爸爸達共識,幫孩子轉了學。是的,回歸初心,如果當時我可以有選擇,我會選擇一所讓我愛上學的學校,而不是只要她依樣畫葫蘆,只要求「跟大家一樣」的教育。
喪失自我求知的快樂,才是學校教的最可怕的事情。
轉學那天,我發表私人感言:我讓小熊去當土雞了,不再接受所謂教育部規定的正規教育。如果連一個在正規教育中百分之百的勝利組,回首被教育過程,仍受傷害,且無法感恩,就沒有讓親愛的孩子繼續接受的必要。有趣的是,回「做很好」的,大多是我那些在正規教育百分之百獲勝的醫生朋友們。呵……只是加了一句「好大勇氣」……
其實,有什麼比長期的接受不快樂的填鴨學習需要更大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