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東京澀谷最熱鬧的公園通商店街,頭一遭的「萬人搖紅包」在倒數計時結束後立即展開,幾乎讓整個街頭沸騰。
至少1萬1693人同一時間打開了手機App微信(WeChat),叫出App裡的「搖一搖」功能,搖動手機,希望在一年一度的東京購物節中搖出好運氣。
大約1秒鐘內,手機螢幕上就會顯示搖出的紅包金額。每一個微信帳號有5次搖紅包的機會,活動啟動的10分鐘內,1萬1693人總計搖了4萬7520次,效應火爆擴散。
不少大陸觀光客因此憑空獲得1000日圓的現金券,60人搖中1萬日圓。來自香港的林姓兄弟姊妹全家人來東京自助旅行三天,受街頭宣傳吸引前往澀谷公園通,抽中了1萬日圓,開心地直呼賺到!
「東京購物節澀谷搖紅包」活動總計將送出200萬日圓的「紅包」現金券,可用於澀谷的896家商店,涵蓋百貨公司、時尚精品店及餐廳等。最大獎10萬日圓,直到2月29日活動結束,皆可試試手氣。
華人之光 首打入日本商圈
對於澀谷896家參與活動的商家,這是前所未見的促銷手法。主辦單位、澀谷公園通商店街振興協會理事長小松原一雄表示,這一次破天荒的作法,希望能向大陸及台灣遊客大大宣傳澀谷商圈。
號稱「東京必逛」的丸井百貨(O1O1)也明顯感到當天的陸客人流量超多。丸井株式會社營業販賣促進擔當主管鈴木智晴笑著說:「好像農曆春節期間的大陸人潮!」
令人難以聯想的是,促成這次盛事的企畫營運單位,是來自台灣的賽博集團。這也是首度有華人打進閉鎖的日本商圈,承接東京購物節這樣的販促大案。
而它的母公司,則是與旅遊八竿子打不著的鴻海。
電影《阿甘正傳》中的經典台詞說:「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會知道你將拿到什麼。」對今年56歲的賽博國際控股董事長張瑞麟正是這種感覺。
1999年,張瑞麟投資的賽博數碼廣場在上海淮海中路開設第一家店,銷售電腦、手機及消費性電子產品,一炮而紅。更吸引鴻海旗下的廣宇及投資公司注資。
但接下來,在與網購的殘酷競爭中,賽博數碼廣場的成長變疲軟,經營愈來愈困難。直到2014年5月1日,鴻海釋出部分股份給張瑞麟買回,從此擁有自主空間的賽博,尋求新股東注資。
賽博的思考是,若在大陸做電商,那是不折不扣的紅海市場,此時,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進入了賽博的眼簾。
轉型求生 切旅遊O2O藍海
根據《朝日新聞》報導,大陸觀光客赴日旅遊人數屢創新高,2015年1~8月赴日陸客達334萬人,是前一年同期的2.17倍,且人均消費超過10萬日圓。
赴日陸客的爆炸式成長,張瑞麟認為是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毅然決定以旅遊O2O(online to offline)切入。
但是,從IT商城一下子轉做旅遊O2O,跨界非常大,所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我告訴自己,要否定自我,超越期待,」張瑞麟說,這是賽博的社訓,過去的成功不代表未來會成功,經營企業,隨時都要提醒自己活在危險中。審視所有的機會,陸客赴日遊最有前景。
2014年10月,張瑞麟開始跑日本,自此每月跑2、3次。那時他找了數家之前認識的日本商社,對方當面反駁:「你不懂日本,你的商業計畫根本不可能成功。」賽博當時的商業模式是,大陸觀光客到日本後,下載賽博的App,按照推薦去購物及用餐,能獲得一定的折扣。同時,商家回饋賽博一定佣金。
後來終於找到一個賣場願意給他實驗,張瑞麟親自在上海虹橋及浦東機場,帶領所有一級主管,拿著傳單親手發,還被公安驅趕。被趕之後,張瑞麟回公司商量對策,第二天再來,每個人拿著行李箱假裝要chech-in,繼續發傳單。
接著,張瑞麟飛日本,到講好的線下商場帶著一級主管在身上披掛紅布條,上面寫著「我會講中文」,介紹陸客買明星產品、下載賽博的App,商場看到每個客人的收據一大串,終於認可了賽博。
「Steve(張瑞麟英文名)真的是我見過最會做生意的人,」一路見證賽博轉型、鴻海科技集團前總裁程天縱笑著說。除了會做生意,程天縱也認為張瑞麟很有創意,且兼具耐心、用心及細心,統稱「三心兩意」。
以東京購物節為例,陪伴澀谷公園通走過11年的小松原一雄透露,當初就是覺得賽博的提案十分新穎,加上澀谷一向走在潮流最前端,兩者不謀而合。
「托了賽博的福,」澀谷新竄紅的話題百貨、MODI株式會社營業販促擔當經理藤掛常臣,則以「非常棒」形容,用微信連結陸客不但順理成章,活動帶來的好處更是無法衡量。
下載App 滿足旅遊多元需求
賽博獨建的「智慧旅遊」(CyberSmartTravel),是一種生態圈的概念,除了賽博樂搖(CyberShake)將陸客變顧客,還透過各種O2O提供自由行遊客眾多優質便利的旅遊服務。
名為譯遊(CyberTalk)的手機App,點選後便有真人出現,即時為你中文翻日文,充當隨身翻譯助手;購物完請專車將戰利品送回飯店的CyberCarry;回國後意猶未盡想再買,可上賽博的跨境電商平台CyberEC;用手機掃瞄明信片,便能展開虛擬實境旅遊的CyberAR;還有赴日健康檢查、癌症篩檢的客製化醫療旅遊CyberHealth。
透過這套生態圈,賽博打造出「一站式旅遊體驗電商」,旅客不管出國前、旅途中還是回國後,皆可滿足需求。種種體驗服務,皆是前所未見的新型商業型態。賽博集團亞太區執行長于肇嘉一言以蔽之:「顛覆過去,賺錢模式就出來。」
自稱擁有「五○後身軀,九○後心靈」的張瑞麟,接著計劃將這套生態圈系統包裝為「一座城市吸引國外遊客」的解決方案,銷售給各大城市。日本福岡市及上海已經下單「採購」,而獨特的解決方案,像是一個商業模式的百寶袋,眾多工具可以讓各個城市「自由配」。比如上海向賽博買的是「譯遊」,給進入上海的外國人使用。
外號「賽博張」的張瑞麟是個衝動派,當一種模式成功後,立即大規模複製。「賽博樂搖」在短短時間內已與台灣8000餘家簽約,遍布從南到北的200個熱門商圈,包括永康街、寧夏夜市、日月潭等。
2016年,賽博預定進軍關東、關西、北海道、沖繩、九州,韓國則是2017年的布局。而法國、英國、德國的相關業者均已遞出邀請的橄欖枝,機遇萬千。
對今日的賽博,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做一個創新的引領者,才是未來的出路。這條出路很辛苦,卻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