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念頭不是異想天開,鈞富綠能公司董事長邱秉楓就發明了這樣的發電公路,還拿到2015年美國愛迪生發明獎永續能源獎金牌,打敗來自三星、LG等重量級參賽者,是首位獲獎的台灣人。
400位評審把關 賈伯斯、楊元慶曾獲獎
1987年成立的愛迪生發明獎被全球科技業視為最高榮譽,iPad均曾經是獲獎商品。賈伯斯、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也曾是獲獎者。想要得到這份榮譽,得通過400名評審評選,相當困難。
相較國際間的發電公路,發電系統厚達30到50公分,需要開挖馬路裝置,車輛經過造成路面顛簸,只能感應時速低於20公里的車子,邱秉楓的發明大幅領先:輾壓發電板厚度不到2公分、不必挖路就能裝設、無論車速快慢,都能發電。
目前,印度國家能源局看上邱秉楓的發電公路,2015年底在孟買的公路鋪設6公里,估計一天有6萬輛車次經過,發電容量可達5400千瓦,估計一天產生的電力,可供上萬個家戶使用。
很難想像發明這項產品的邱秉楓是無師自通。他沒有念過相關科系,還當過12年職業軍人,但是,憑著恆心、毅力和不斷實驗,得到國際肯定。
在高雄長大的他,父母不識字,家境並不富裕,小時候沒有錢買玩具,便自己動手做。他撿廢棄的燈罩、輪胎,加上小馬達,做成車子,還用龍眼籽和塑膠管做成手槍。後來,為了減輕家人負擔,去念憲兵學校,畢業後擔任教官。
或許是童年自己做玩具的經驗,長大後的邱秉楓也很喜歡動手做東西,充滿研發精神。
他在軍中發現拆卸炸彈的機器人,電池很快就沒電了,就想著,如何增加電池續航力,甚至想,車輛在路上行駛時能產生動能,卻白白浪費了,能否回收、利用,變成電力?
他開始構思、畫圖,想了千種方法,進行實驗,即使退伍後,仍沒有忘記。前後砸下超過500萬元研究經費,雖然不斷失敗,甚至花光退伍金,還是不氣餒。終於努力沒有白費,他在2008年做出輾壓板為4公分厚的第一代發電公路。
他表示,為了保有研發特色,他進行研發時,並不參考別人的資料,而是依賴自己的直覺。
「我想像自己躺在馬路,車子壓過身上,會有什麼反應?」他說,靠著敏銳的觀察力,不依賴既有的知識,才能突破研發困境。聽起來很玄妙,這項連大學教授都認為困難的發明,他卻做出來了。
孤獨研發不服輸 不怕品嘗失敗
「沒念過機械原理,反而能天馬行空地憑空想像,」南台科技大學電機系副教授陳盛基協助邱秉楓設計公路發電機,發現他想像力很豐富,很有機械天分,敢於嘗試錯誤,比專業人才還優秀。果然,2011年,他研發出厚度僅1.6公分的第二代輾壓板,裡面裝有省力材料,發電效率更高。
股東之一的宏賓機電董事長吳銘銅表示,邱秉楓對機械原理很敏感,舉一反三,因而能設計儲存動能的公路,電力轉換效率達到七成,比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的研發更棒,才投資邱秉楓。
如今,經過修改,邱秉楓發電公路的效率比太陽能還好,同樣的電力,有效發電時間是太陽能的四倍,因此,拿到英、美、日、大陸、印度等九國專利,還獲得2015年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競賽金牌獎和特別金牌獎。
雖然他得到發明大獎,仍重返校園,到大葉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研究所念書。系主任蔡耀文發現,他不同於其他學生,對課業抱持懷疑態度,科學仍有許多未竟之處,很需要他這樣的人。
回首自己的研發路,邱秉楓不在意冷言冷語,曾經失敗,也不服輸,「我品嘗失敗!」他說。
失敗經驗還讓他研發出發電地板。以射出塑膠為材料,輾壓板回收行人踩踏地板的動能,變為電力,行人每踩一次,可產生50伏特電力;他更發明河川用的水輪發電機,放在河床,回收水流動能而發電,是他未來參加國際發明競賽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