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1〉價格合理 破除免費、凍漲迷思
首先,價格應該合理。多年來,倡議餐費調漲不遺餘力的全國家長聯盟食安小組執行長孫文昌強調,應該打破營養午餐免費和凍漲的迷思。
據了解,四年前孫文昌為了推動餐費調漲,這些年,他不斷遊說嘉義市政府、各級學校和家長協會,主張讓餐費上漲10元,且堅持10元都用來採購食材,讓學生吃得更好。
他原本想讓家長埋單,孰料,嘉義市政府加碼補助10元。目前,嘉義市國小餐費從32元變成42元、國高中則從35元提升至45元。
價格一合理,營養午餐品質明顯提升。目前供應雲嘉地區營養午餐食材的豐富家實業負責人趙任專就指出,嘉義市對於食材的要求和驗收,明顯比雲林和嘉義縣嚴格。
方法2〉定型化、循環式菜單 簡化流程
除了鬆綁價格,學校和家長更應該改變對午餐規格予取予取、吃到飽的心態。
台北市餐盒公會理事長陳明信指出,過去校方和家長一直認為營養午餐是暴利,當餐商一得標,就會盡其所能地要求提高規格、服務加碼,如菜單不能重覆,飯菜要增量、送餐送到各班。
先不論成本大增,一些非必要的規格,徒讓製程和運送變得複雜,影響到了食物的新鮮和衛生。
為此,陳明信自2015年初擔任台北市餐盒公會理事長後,就說服同業和北市各中小學,推行「定型化」「循環式」菜單。將菜單簡化和規格化,優先選出最營養也最迎合學生口味的菜色,每週一循環,依序供應。菜單定型化後,食材就容易計劃性購買,可有效節省成本,購買更高等級食材。
方法3〉加強飲食教育 降低剩食率
另外,訂餐率過低及剩食率過高,亦是營養午餐的一大殺手,這得從孩子的教育著手。
「我們的孩子都需要『食育』!」主婦聯盟祕書長賴曉芬認為,學校應利用營養午餐,教孩子了解食物背後的故事、和農夫的辛苦,同時灌輸正確的飲食概念,以體會營養午餐的價值,減少剩食率。
據了解,2005年日本政府就訂定了「食育基本法」,以法律位階推動全民健康飲食,而學校必須加入飲食教育課程,非常值得台灣參考。
在台灣,主婦聯盟也已致力推動「食育」。2013年就與台中市黎明國小合作,進行一系列綠食育課程,包括繪本、話劇、演講、煮飯和種菜,從課堂到菜園,再從土地到餐桌。午餐也有學生參與的部分,學生久而久之,就戒掉偏食及剩食的陋習。
方法4〉就地取材監督 縮短供應鏈
而導致營養午餐不好吃又吃不好的另一原因,是食材大部分經過傳統的農產運銷系統,難逃中間商疊價的宿命。
孫文昌提議,全台有200、300萬名學童吃營養午餐,有足夠經濟規模與農民進行契作,使用在地食材,不但能縮短運銷流程,降低成本、快速運送保持鮮度,亦能監督農民,落實源頭管理。
「這比推『有機營養午餐』有意義多了!」孫文昌說。
近幾年,孫文昌已積極尋找嘉義在地的友善耕作、自然農法的農民組織合作,讓安心食材來源無虞。例如與嘉義社區大學自然農法蔬果班合作,成員大部分都是嘉義地區退休高階主管、醫生組成,十分重視養生,雖不進行有機認證,但卻奉行有機耕作的理念。
只要從四大方向努力,可望讓學生的營養午餐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