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建築學群〉安養、節能融入思考 善用軟體模組運用

認識18大學群〉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15-09-23

瀏覽數 9,150+

建築學群〉安養、節能融入思考 善用軟體模組運用
 

本文出自2016研究所指南

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邱浩修表示,建築領域目前正面臨極大的轉變。從人口結構、城市建築老化和公民力量的參與,由下而上的力量變得亦趨重要。因此,建築也該反映這股現象,透過社會關懷,達成跨界創新。

邱浩修說,未來建築趨勢,將朝向環境永續、社會創新與虛實整合三大目標發展。

在環境永續上,比如綠建築含括土地的綠覆率、建材的使用、能源的消耗運用等,都將因應氣候變遷的問題做出改變。

人口老化的問題上,建築更該有所創新,讓老年人有便利、安全的居住環境,並符合無障礙、人性化的需求。

關於虛實整合,則是結合軟硬體設計應用,如目前最夯的3D列印技術,未來甚至可能結合到蓋房子上。

邱浩修說,將來工資愈來愈貴,製造業將開始缺工;若學生懂得軟體的模組運用,就可以模擬出建物的資訊,並讓電腦讀取、建造。雖然目前還牽涉到許多技術上的問題,不過這正將是未來的建築趨勢。

累積實務經驗 提升個人價值

成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鄭泰昇表示,建築的領域很廣。以成大建築所為例,建築可分為建築設計、環境規劃、建築歷史與保存、建築工程、環境計畫控制與建築結構等類科。但不論是任何一門領域,都會往綠建築、節能、減碳、環保、長照、安養的方向走。

鄭泰昇說,雖然建築產業一開始很辛苦,薪水也並不高,與資訊產業差別甚大,「但建築靠的是經驗累積,實務經驗與人脈,都是一點一滴建立,有一定的資歷後,個人價值將無可取代。」反觀資訊產業因為變化快速,年輕人很容易取代資深人員。

頂尖的設計師、建築師在完成一個大案子時,那成就與感動,以及看到他人滿意、喜悅的笑容,都是工作最大的收穫。

邱浩修鼓勵所有建築領域的學生,想要在建築產業脫穎而出,必須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並努力自學、鑽研,堅持、耐心非常重要。雖然無法很快看到結果,但只要想法創新、懂得因應趨勢改變,未來的機會依舊相當大。

教育現場〉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

與國外大學合作 讓學生跨文化交流

東海大學建築系設立於1960年,創系主任是東海校園設計者之一的陳其寬;研究所則於1980年成立,旨在培養建築設計人才,並著重建築設計的創作與人文,強調創意思考。

東海建築所從建築的設計訓練,擴大到整個都市的規劃與設計,讓學生有更廣泛、全面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建築所分為城鄉規劃組、學士後建築組與建築設計組,透過不同的學制與學程,培養廣泛且全面的建築人才。

城鄉規劃組學生主要是建築系相關學科畢業,在已有一定基礎的大學建築訓練後,繼續往城市永續規劃、生態都市設計等方向深造,未來城市、環境生態的議題將是主要研究目標。

但現在,許多大學生畢業後會選擇不同領域深造,東海建築所特別針對非本科系大學畢業生設立學士後建築組,以三至四年扎實訓練,幫助外系生打好建築基礎。

建築設計組則是與國外大學合作的雙聯學程,是台灣唯一全英語上課的建築所。

運用3D列印 實際操作演練

邱浩修表示,在新興的建築變革之下,為了讓學生更加了解業界概況,系上特別採用3D列印設備、電腦數控銑床、雷射切割機等機具,讓學生實際操作、演練,真的要進入職場操作時,就會更加容易上手。

他指出,東海建築所的最大特色與優勢,在於與國外各大學皆有合作,也有許多交換學生、出國進修的機會,不僅增進國際視野,也幫助學生從亞洲觀點看到不同的跨文化交流。

師資部份,邱浩修主任在數位媒材方面頗有研究,包含將虛實整合、參數式設計、大數據資料等概念結合建築設計;關華山教授則在老人空間研究、永續計劃多有涉獵,長期關心長照與居住品質的結合;邱國維教授專精於都市設計理論與生態城市研究。

今年碩二的王柏嘉,大學時念的是電機,工作兩年後,決定回研究所轉攻建築,就讀學士後建築組,從頭學起建築理論與實務。

他希望能結合電機與建築,找到兩相可以配合的領域,如整合資訊、智慧城市。他說,研究所幫助他培養觀察能力,很多原本不甚了解的設計理念,已逐漸變得更加熟悉。(研究所招生人數:12名)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未來出路】

適合就讀對象:對建築、設計有興趣,並有一顆想要改善居住環境的心,堅持,勇於認真學習,有想法,有創新

可能就業產業與職位:建築事務所、營造廠、建設公司、設計公司、美術公司等產業;設計師、建築師、事務所人員、美編、藝術家、公務員等

產業現場〉馥華開發建設專員 曾映霖 

團隊合作培養多元觀點 掌握重要人脈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為何讀研究所?如何選定讀這間研究所?

曾映霖答(以下簡稱答):我大學讀的是建築系,透過五年來建築設計課程的分析、概念、議題討論到規劃設計,我漸漸發現,建築討論不只是建築本身的造型美醜或獨特,反而更需著重在大環境的對應以及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在進行畢業設計的議題時更是有深刻的感觸。

因此,我決定往都市規劃及設計的方向學習。

選擇台科大,除了學校是技職體系中數一數二的頂尖學府外,教授更是在各個領域當中的佼佼者。另外,也希望能藉此體驗台北的生活,畢竟讀的是建築系,對於不同城市的生活,都有一股好奇心。

進入職場後 學習力突飛猛進

問: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課是什麼?

答:「建築開發企劃」這堂課令我印象深刻,學校請到國內知名建設公司的董事授課,這門課帶進了建築業界實務角度的思考模式及作業方法,讓我們了解學術理論和業界實務上的差別,對於沒有工作經驗的我,真的是一門會讓人緊張,又充滿好奇和鬥志的課。

當然,即便是比較實務的內容,也是在紙上談兵,和業界還是有落差,所以,學習最快的方法就是把自己推入職場,強迫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吸取所有知識的精華。

問:讀研究所過程中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答:人脈是我覺得是在研究所過程中的一個大收穫。建築的分類很細,從都市規畫設計、古蹟保存維護、建築物理環境、防災消防計畫、營建管理到室內設計等,各種不同領域和方向都是一門學問。

讀研究所的過程中,透過共同科目或選修,可與不同研究室的研究生學習、一起製作報告,透過彼此間的合作交流,了解他人專長,學習從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情。除了獲得更多的知識外,也因此獲得可貴的人脈。

在職場上,每每遇到不同建築領域的問題,都可以即時請教大家,相互幫忙,解決工作上的疑難雜症,是非常重要的收穫。

問:如何在讀研究所過程中充實就業力?

答:知道自己的興趣及未來方向,對於在研究所時充實就業能力很重要。因為有明確的方向,加上研究所時課堂上討論的議題、理論的分析或法規實務上的檢討,都會接觸到台灣當前都市規劃及設計,這部份的訓練都與目前工作息息相關。

即使沒明確目標,透過各種學習尋找方向,雖然會花比較多時間,但學到的經驗絕對是無價的。

問:在你的產業,研究所訓練對求職與工作有什麼幫助?

答:在研究所求學期間,自我規劃管理的訓練非常重要,也對工作有很大幫助。

不論在事務所、營造廠、建設公司,或和朋友開設工作室,每天有許多事情要處理,都有意料之外的事會發生,像廠商與工地現場施工之間的衝突、客戶臨時翻案變更需求和喜好等。這就要透過時間管理,才能使工作順利進行。(台科大建築研究所,2010年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