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國小「城市小農夫」的訪談告一段落,一位有禮、略微羞赧的二年級小朋友在老師陪同下,拿著一張書籤準備送給訪客:書籤上是一束在繽紛花草中搖曳的稻穗,手繪愛心點綴其間,右下角以工整字跡標示完成時間「乙未年正月廿八」。
這張送來驚喜的手作書籤,具體而微呈現新泰國小的故事:小朋友動手黏貼花朵、稻穗,細心完成書籤製作,稻殼是來自校內稻田的收穫。新泰國小校長洪中明引以為傲的「有禮貌、能動手做」等學生好品格,也因此得到印證。
2014年,新泰國小獲選為「全國品德教育特色學校」。獲獎前,新泰學生有禮、快樂的口碑,早已在家長間傳開,越區就讀學生比例高達三分之一,反映現代父母生養子女少,高度期待孩子在國小階段就為良好品格奠定基礎。
洪中明認為,孩子展現的好特質應該歸功新泰著力推動的童軍教育,他以童軍銘言「準備、日行一善、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作例子,銘言用意是鼓勵童軍養成良好習慣,每天至少行一件善事並立志服務,「從小建立良好的觀念和態度」。
童軍發展完整
稚齡童軍、幼童軍、預備童子軍、樂齡童軍
新泰國小體驗農場旁有一面童軍牆,上面寫著童軍12規律,每一項都有深刻含意,「小朋友接受8年薰陶,一定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洪中明說的「8」年,並非口誤。新泰國小附設有6班幼兒園,因而成立了國內少見的「稚齡童軍團」,這群4至6歲童軍的訓練,強調在遊戲中體驗,動手做的訓練相對較少,「頂多學習摺衣服」;稚齡童軍的規律也簡單可愛,首重學習「愛自己,愛大家」。
無獨有偶,由於校內設有「樂齡學習中心」,新泰國小理所當然組成全國唯一的「樂齡童軍團」,目前有27位55歲以上樂齡學習中心成員加入。
新泰國小1,600位學童,是推動童軍教育的核心,童軍教育已列為新泰的正式課程,從入學開始,直到畢業,學生每週都有一堂童軍課,並另外設立童軍社團,安排多種戶外活動,鍛鍊學生的體能、問題解決能力與勇氣。
童軍課程設計
「沒有標準答案」的訓練
新泰國小童軍課程設計有四個主軸:服務、品格、健康和技能。四項主軸環環相扣,鍛鍊孩子互助、動手解決問題、與人相處的能力。
洪中明舉例其中一項課程活動:是模擬的救難情境,救援對象受困河流對岸,童軍小組的救援工具只有四條繩索,「如何將結好的繩索順利拋至對岸?」
洪中明說,選項可能是綁上撿來的木塊,或是自己的鞋子。「重點是,活動都沒有標準答案,童子軍必須學會動腦。」
學會動腦思考還不夠,「動手做」才足以自助、助人,也就是課程主軸之一的「技能」訓練,諸如野炊、結繩、攀岩、垂降、辨識野生植物、急救……都是童子軍技能與知識訓練涵蓋的範疇。
許多童軍訓練情境,例如生火,常具有「強迫」學習的效果,「一定要生火,不生就沒有烤肉可吃。」洪中明說,「過程中因而產生的『失敗、再來』,一定要自己嘗試,才能成功克服。」學習繩結的情況也很類似,必須反覆練習,才能做得正確熟練。
孩子透過「失敗、再來」的不斷嘗試,挫折忍耐力逐漸增加,「一旦學會、產生成就感,還會獲得較好的高峰經驗。」從此勇於面對挑戰。
寓教於樂
邀請家長加入孩子的探索
洪中明總結童軍訓練對孩子的影響,有禮貌、培養品德、學會手腦並用、挫折容忍力較佳之外,童軍的群體活動,還能培養「少子化」世代普遍欠缺的團體互動能力。
一個童軍小隊有8名成員,分別擔任大廚、二廚、火伕、水伕等不同分工,成員不必擁有十八般武藝,重點是各司其職,互助合作。洪中明認為,童軍訓練能幫助孩子認識自己在團體裡的角色,以及與人相處之道,「知道世界上不是只有自己」,團隊生活可以幫助孩子靈活與人互動。
「童軍就是玩。」洪中明提醒童軍課程寓教於樂的本質,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從國中加入童軍,直到36歲進研究所,以7年的時間完成碩、博士學位,「之前20年都在玩遊戲。雖然愛玩,但童軍訓練讓我的行為從未偏差,後來還成為老師、主任、校長。」新泰國小獲得「新北市特色學校樂活之星」特優的童軍課程,就強調玩出好品德、玩出好感覺、玩出未來力,讓孩子透過有趣的活動,探索學習,以成就未來領袖人才。
邀請家長一起玩,是新泰童軍課程另一項特色。為了增進親子關係,讓家長更加瞭解孩子的學習,同時也考量爬樹、溯溪、浮潛、垂降、射箭等戶外活動需要大人陪伴,童軍社團特地將集會時間訂在每週日下午兩點到四點,請長輩親屬擔任活動的「家長服務員」,洪中明希望大人踴躍參與,因為「家長愈支持,發展愈好。」
在大人的支持方面,新泰的孩子可說是得天獨厚。這裡擁有兩百多位分工細膩的優秀志工,包括農場志工、環保志工、圖書館志工、交通導護志工、補救教揮各司其職的童軍精神,支持校務運作,其中「新泰故事團」更得到104年度教育部閱讀磐石獎「閱讀推手團體組」獎,這群帶給小朋友閱讀之樂的志工,自己也樂在其中,「常感謝有機會到學校說故事給小朋友聽。」
食農教育
學習自食其力
擁有全國第一座校園農田,新泰國小的稻田已經收穫7、8年。洪中明就任校長以後,發現特色學校似乎是偏鄉才有的「物產」,於是他決定將新泰國小打造為「都市裡的叢林小學」,讓孩子在食農教育裡,認識大自然的奧妙。
新泰食農教育課程架構規劃完整,一至三年級偏重「食」育:一年級先建立食安觀念,二年級學習認識廚餘,三年級「蔬菜寶貝」是實作課,自己動手醃漬醬瓜、洛神花,在老師專業指導下,吃過成品的大人都讚不絕口;學生每學期都可帶回一瓶醬瓜與家人分享,待新學期開始,老師計畫帶小朋友到農夫市集擺攤,體驗自食其力的成就感。
四至六年級的食農課程以農事及實作練習為主,四年級負責體驗農場中的水生動植物與18種香草植物,並由專家教做香草茶;五年級種稻,收成後,先以學校的「打鼓一號機」將收成的稻穗脫粒,並在碾米後留一小瓶做紀念。六年級是廚藝教室裡的整合課程,學期末還要實際展現廚藝,六上以「敬老養生餐」宴請長輩,六下則是端出「感恩謝師宴」,謝謝老師辛苦教導。
食農教育其實可視為童軍無具野炊(野外求生技能)的訓練,洪中明說:「這正是我力推童軍教育的原因,它可以整合所有的課程教學。」
教給孩子整合的知識與能力
洪中明所言不假,在新泰國小功能明確的空間規劃裡,校舍地下室有不少體育項目的練習空間,包括桌球、體操等。新泰國小是新北市桌球、網球、田徑重點學校,去年全國選出16位桌球少年國手,其中一位就來自新泰。
品格好、體育傑出、具團隊精神之外,新泰的智育也表現傑出。2015年,新泰是「新北市教學卓越特優獎」得主;2014年獲頒「新北市補救教學行動研究」第一名。
多數家長都希望教出會玩、會念書、好品格的孩子,新泰國小童軍課程藉由有趣的團隊活動,引導孩子學習思考、動手實踐,並將幾乎被遺忘的「誠實、忠孝、助人、仁愛、禮節、公平、負責、快樂、勤儉、勇敢、整潔、公德」童軍12規律,化為生活習慣與一生受用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