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新北市致力推行國際教育,期盼培養學生建立優秀的外語溝通能力。同時,為讓英語教學更加多元有趣,並且因應國中教育會考加考英語聽力測驗,自102年度起,推動「新北市提升國民中學英語教學品質計畫」,採用「浸潤式」學習,已補助47校打造情境教室,打造全英語的互動式情境教學,使得學習英文不再是應付考試的填鴨式教學,讓教學內容不再是一成不變。其中,新北市江翠國中便是率先開辦的學校之一,配合多元課程主題,讓學生親近英語,真正落實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情境體驗
讓英語學習零距離
來到江翠國中,以學習面出發、世界車站概念為設計元素,用心打造的兩間英語情境教室,分別以英國倫敦、美國紐約為主題建置,從外觀布置到教室內的情境窗簾、牆面彩繪、超大世界地圖壁貼,隨處充滿著英美元素,深受學生喜愛。此外,並規劃一間以澳洲雪梨為主題的英語資源辦公室,以及文化走廊,讓學生能隨時融入英語教學情境之中。
走進倫敦主題英語情境教室,天花板上鑲嵌巨幅英國國旗,牆上有座哈利波特電影中的「9又3/4月台」,還有座紅色電話亭,十分吸引目光。來到教室外側,站著接近真人比例的白金漢宮衛兵,栩栩如生建構出英式風格的學習環境。
再來到紐約主題教室內部,前有時代廣場、後有自由女神,天花板就是一幅特大美國國旗,教室燈光鑲嵌旗上,與國旗上象徵「北美50州」的50顆星星錯落有致,藉由導入兩位外籍英語教師的專業教學知能,有別於一般中師遵循傳統教材的上課方式,以具創造性且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上英語情境教室的境教功能,讓英語學習達到教學零距離。
就連教室旁的女廁,都被布置成「英語情境廁所」。校方選定愛麗絲夢遊仙境主題,彩繪牆面上佈滿經典對白、圖案,不只是於課堂時間進行教學,更將英語經典文學導入日常生活,讓學生能隨時體驗情境教學。
此外,教室內的硬體也非常現代化,180度環頸投影設備及電子白板,讓教師於課堂中能夠更便利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六角形的書桌設計,則方便小組討論互動;教室內並配置英語書籍、雜誌及多媒體影音,鼓勵閱讀課外讀物,增加學習面向與深度。
只要敢說
就是踏出學習的第一步
英文課的教學現場該是什麼樣子?試試看,來場披頭四的英式搖滾,或是在英語情境文化走廊中學習各國文化。在台灣,這種「互動式情境教學」愈來愈常見,課堂中,學生嘴上囁嚅著英國老歌「Let it be」,努力想跟上節拍,也許有點吃力。但來自美國的教師Eddie Sobene並不灰心,有如DJ帶動氣氛,「Let's try one more time...One, two, three,go!」音樂重新播放,台下開始有些稀稀落落的聲音,直到副歌段落,合唱聲音逐漸增強。
Eddie常運用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播放圖片、影片或音樂,搭配分組競賽,提高學習動力,學生只要舉手以英文描述文本或提出小組討論的答案,就能累計小組積分。即便文法不夠正確,無法以完整句子描述圖片內容,老師也會鼓勵「試試看、講一個單字也可以」,在同儕良性競爭之下,可以發現以往比較害羞怯懦不敢發言的學生,漸漸地也能在這時候被激勵出一些簡短的英語會話,而這就是Eddie想要的結果:勇於嘗試、不斷學習。
在他的班級,每次上課至少要有2/3學生開口說英文;若沒人主動,就透過抽籤點名,就算答錯、單字拼錯,也通通加分,因為,只要敢說,就是踏出了學習的第一步!
另一名來自英國的外師Jeremiah Connell也有獨特的教學方式。學期初、學期末,所有學生都必須和他進行一次「一對一英語對談」,以利了解學生程度。儘管一對一教學方式非常費時且需很多課前準備,但Jeremiah仍堅持採用,因為他深信有許多學生只是不敢在眾人面前開口,並不代表英文程度不好。一對一的面談,能夠降低學生的防衛心,更能啟發學習意願。他觀察,班上有3%至6%的學生整學期不開口說英文,但透過各種互動方式的引導,已看見顯著進步。
值得一提的是,幾乎完全不會說中文的Jeremiah,課堂白板上留下不少超出國中程度的英語單字,例如「metaphor(隱喻)」、「addictive cycle(沉迷)」等。他解釋,許多學生下課後會找他聊天,雙方多半透過比手畫腳、上網查圖片,達到溝通之效。他靈機一動,索性將關鍵字寫在白板上,再讓學生當「小老師」,寫上中文翻譯,增加師生間學習互動頻率,也建立出學生心中的小小成就感。
不怕丟臉的環境
工友也來哈啦
既然教室已全英美化了,教學方式更應該強調動口就能說英文。「講錯沒關係,不能怕丟臉!」江翠國中校長郭月秀指出,「全球化的時代,總不能以後到國外還只會說『How are you?』吧!」
Eddie回憶,曾教過一名七年級學生,不論師生兩人再怎麼努力,這名學生就是無法開口說,整整一年,連單一詞彙都說不出口。一年後,他不再任教於這個班級。令他驚喜的是,在校內遇到這名學生時,竟主動跟他打招呼,還能說出「How are you?」「What are you doing today?」
這不是個案。郭月秀觀察,部分學生兩年前在校園中會閃躲外師,因為不知該說什麼;如今,多數學生已「進階」到會主動跟外師打招呼,甚至連工友也加入這股英語學習熱,喜歡在課餘時間拉著外師,簡單「哈啦」幾句英文,趁機練習簡單對話。
「浸潤式」學習最大的不同,在於老師不再侷限於文義與文法上的知識傳授,而是讓學生真正親近英語,浸潤在全英語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出學習興趣和創意,跳脫為了考試而學習英語的框架,讓學生透過各種有趣的互動練習,引發對於英文學習的真心喜愛。
江翠國中在推行英語情境教室後,發現有趣的是,在各個班級,英文考試成績最好的學生不見得「最敢講」;不少英文程度並非頂尖的學生,透過每週與外師接觸,逐漸累積自信,甚至還有排名中段的學生在聯絡簿寫下:「我的英文很厲害!」讓郭月秀十分滿意這兩年來的推行成果。
此外,讓學生逐漸融入外國生活情境,了解語言溝通的重要性,並且從小培養世界觀及國際觀,深入了解西方及多元文化,對於學生未來發展非常重要。
「聾啞英文」
到提高英檢通過率
一名八年級學生回憶,兩年前剛上外師的課,好像「聾啞」,「聽不懂、很可怕」,更無法適應老師的口音,造成了一開始上課的學習門檻。
隨著課堂上安排有中師的協助,加上分組形式的同儕學習,以及情境體驗的互動教學,現在,他不但習慣外師的說話方式,甚至會模仿老師的口音和慣用語。最近,他跟同學的開場白就是「Sorry guys...」,將英文學習耳濡目染的呈現在日常生活當中。
互動的英語學習已反映在英語檢定通過率上。今年江翠國中通過全民英檢初級的人數為63人,較去年41人多出一半;此外,3人通過中級考試(相當於高中畢業程度),去年則為0人。中高級部分(相當於大學非英語主修系所畢業),已經連續兩年有1名學生通過。短短兩年,「聾啞英文」的情況幾乎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有目共睹的學習成效。
明日的教室,教什麼就得像什麼,讓學生能將學習知識帶出教室、走進生活,而江翠國中的英文教室,就為我們做了最佳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