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地方政府財政惡化最大的元凶之一,就是大批閒置建設。
伴隨台灣的民主發展,選票文化當道,過去20多年來,許多縣市長為展現施政成果,無不大興土木,並在建築物落上大大的名字。但有些建設並未符合實際需求,蓋好後就淪為「蚊子館」,少者造價千萬、多者數十億,公帑就這樣浪費了。
累積至今,你可知道全國有多少閒置、低度使用的建設?答案是至少800件,若只計算地方縣市(含鄉鎮市),剔除重複列管件數後,共有425件之多。
全台列管閒置空間 菜市場高居第一名
根據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最新資料,未達活化標準的閒置空間共108項,不含土地本成的建造經費達239.85億元,其中有91項是縣市(含鄉鎮)的閒置空間。負責閒置空間業務的工程會科長江澎指出,2013年底中央開始鼓勵地方提報,台中市最認真,且分類很細,導致件數飆高到20件,多為縣市合併後的校舍、議會辦公室等。
被列管的閒置空間中,菜市場竟然高居第一,達27項,占比達25%,再來是社福設施(13項)、工程設施(12項)、辦公廳舍(11項)等。
蚊子菜市場造價上億者比比皆是,例如位於雲林縣黃金地段、北港朝天宮右前方的北港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建設費達7億。這個地下三層、地上八層的建案採BOT執行,因得標廠商財務問題引發糾紛至今未解決而閒置。
為何會出現大量閒置市場?長期關注閒置空間且出書的台師大美術系講師姚瑞中指出,首長群起蓋現代化市場,卻忽略地方婦女偏好在平地買菜的習性,尤其行動不便的阿婆如何提菜籃到樓上,導致攤販寧可到路邊叫賣,也不想到漂亮的二樓擺攤。
造價不菲的還有停車場,目前有五件列管,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正是推手之一。
1990年代在他擔任省長期間,提出「一鄉鎮一停車場/老人活動中心」的政策,全省走透透,大方給預算,「當時的縣市長要五毛,他給一塊,大家都樂得很,」一位退休的財政局長說,蚊子停車場就是這樣來的。
列管五座停車場中,省府所在地南投縣有兩座,包含埔里鎮仁愛立體停車場,耗資3億3790萬元,十層樓空蕩蕩,使用率非常低;而名間鄉的立體停車場也花了2億7590萬元,幾乎都在關蚊子。
江澎指出,不少縣市停車場都地處偏遠,沒有遊客停靠,當地居民更不可能使用,加上樓地板面積太大,活化不易。
各縣市還有不少閒置的活動中心、游泳池。例如台北市投資1億3615萬元的迪化溫水游泳池,設有兒童戲水池,從2004年6月開館後,因地理環境不佳、附近泳池林立,十年來一直招商不順,正評估轉型中。
帶領學生踏勘全台蚊子館的姚瑞中還驚訝地發現,全國共蓋50幾座原住民、客家文化館,不管該縣市有沒有原住民統統都要蓋,但多數使用率很低,非常浪費。
全台都有蚊子館蹤跡,其實工程會列管的閒置空間,只是冰山一角。審計部所屬的地方審計處室每年都會將未盡職責或效能過低的案子,通知地方政府處理,並提報監察院。從2004年元月至2015年7月31日,累計提報件數達713件,其中,中央有369件,地方344件。
以102、103年兩個會計年度為例,地方縣市(含鄉鎮市)共被提報66件,都是金額較大、且閒置多時的案件。
從北到南列舉部分建設,即可見地方如何浪費公帑。
例如新北市八里是知名休閒去處,每逢例假日聚集許多民眾,遊客來到這裡,從遠處就能看到六顆彩繪的蛋形建築物。但是絕大多數人均不知這是閒置21年的大蚊子館。
原來在1990年間,當時省政府為解決台北市、台北縣(現新北市)、基隆市的汙泥,耗資42億9039萬興建八里汙水處理廠的蛋形消化槽。但1994年6月完工後,卻沒有試車運轉。
直至2001年,營建署又編列1億7000萬預算,委託台北市政府整修、試車,沒想到工期又延宕兩年,2009年才正式啟用。
令人驚訝的是,好不容易整修好的消化槽至今卻英雄無用武之地。
原來21年前的錯誤規劃,導致現在北北基的汙泥量僅需二顆消化槽即能處理,其餘四顆就被晾在一旁,這六顆就花了44億2156萬元。
對台北市民來說,天母棒球場、運動場再熟悉不過了,但你可能不知道,那裡差點變成台北體育學院(現為台北市立大學)的校園。
當年台北體專要升格學院,按規定須擴充校地,市政府看上16.81公頃的天母運動公園,將此劃為校地,卻未經都市計劃變更就率先興建,被糾正需補辦程序後,2008年12月經都市計劃委員會核定只需5.82公頃,導致當時已蓋到一半的演藝廳被迫拆除,同時為讓學生有上舞蹈課的場地,又重鋪另外一間教室地板。前前後後,連同興建、規劃設計費等,總計浪費公帑4235萬。
未評估效益 環保公園荒廢、兒藝館轉型
場景來到中台灣。開車民眾只要行經中山高大甲溪,遠遠就會看到一座以馬為圖騰的焚化爐煙囪,旁邊正是閒置多年的台中后里環保公園。
這裡原是22公頃大的垃圾掩埋場,2000年后里焚化爐完工,被台中縣政府規劃為公園。2010年12月19日,縣府還舉行「花田綠廊」揭牌儀式,現場有啦啦隊表演、薩克斯風演奏等,熱鬧非凡。
但實在地處偏遠,沒多久就繁華落盡。未料縣府並未審慎評估可行性,又編列預算興建遊客中心,2013年4月一完工,就閒置不再使用。當年10月台中市審計處去調查時,雜草叢生有一人高,總計浪費7054萬餘元。
目前后里環保公園已交由后里區公所代管,定期除草,遊客中心也當做市府建設局的員工訓練、會議地點,卻早已失去原先的興建目的。
又如八年前台中市民曾歡天喜地迎接全國唯一且最大的兒童藝術館,但誰料想得到,日後也變成一座漂亮的蚊子館。
這座樓地板面積4229坪,有明星攝影棚、藝術英語村的兒藝館,投資經費3億9449萬餘元,規劃時高估需求,開幕後因人潮不如預期,營運不彰。
根據台中市審計處的調查,歷年付費平均人數約3.5萬人次,光是每月水電費就要30幾萬,根本入不敷出,承接廠商因營運不佳而退場,去年7月至今年3月經三次招標,皆未能選出最優申請人,今年台中市又編列預算整修內部,擬轉型成纖維工藝博物館,能否起死回生,有待觀察。
整修預算不斷追加 仍難起死回生
從台中再往南行駛到台南市(前台南縣)的柳營科技園區,就會看到標有顯著大紅字體「柳營科技園區」的H型建物。任誰也猜不到,這個醒目建物竟是一座高架水塔,地下則是配水池。
但別小看這個建物,不含土地成本的建設費為2億5216萬餘元,離譜的是從2008年8月31日完工至今,連一天都沒有用過。
原來,當初縣府並未督促規劃單位調查產業的生產規模及用水量推估,即貿然興建。
根據台南市審計處調查發現,即便現有進駐廠商全部量產,所需水量仍不及當初興建時用水計畫預估2萬公噸的三成,後來卻直接由自來水公司供應各廠商所需,導致蓋好近七年來均未使用。
照理說,水塔是用來存水以備不時之需,法規也規定工業區必須有3天存水量。這幾年台南已經歷過幾次限水,工業區有水塔卻閒置不用,嚴重浪費公帑,至今都未提出改善計畫,經審計部多次督導無效後,今年再度呈請監察院核辦。
同樣一天都沒用的蚊子館,還包括前台南縣及台南市的北門多功能魚市大樓。
當初台南縣、市共同爭取到5420萬經費,但可行性及效益評估失真,又輕忽近海漁業資源逐漸枯竭、當地漁民以養殖牡蠣為主的事實,導致完工後長期閒置,目前正在設法活化中。
另外,台南市目前也有不少閒置的公立游泳池。台南市審計處統計前台南縣市及各鄉鎮市公所,從1992至2010年共耗資8億9815萬餘元,興建及整修14座游泳池,目前善化、新市兩座年虧損幾百萬元,而官田、佳里、玉井三座泳池更閒置未用。
其中佳里游泳池2010年還追加1463萬預算整修,總建造費9480萬元,仍無法起死回生。
再往南來到高雄。這兩年被審計部提報的案子,就有2002年落成的花卉批發市場。當初市府蓋花卉分貨處理場時,並未徵詢承銷商進駐意願就先投資,造成8600萬元蓋好的花卉分貨處理場低度使用,場區經常空空蕩蕩。
另外,2013年蓋好的東臨港線(中山路至憲政路段)自行車道,短短5公里就花了3068萬餘元,現在卻禁止通行。因為高雄市興建中的輕軌捷運與自行車道重疊,已經設置圍籬禁止通行,白白浪費錢。
觀光景點疏於維護 拆除工程釀人命
離島同樣也有蚊子館。以澎湖縣「莒光新村及篤行十村」建設為例,2010年興建,2012年7月完工,總共花費4702萬餘元。其中篤行十村閒置至今五年,僅生態教育館開放參觀,其餘的設施都未使用。
而莒光新村閒置多年後,今年終於有15個特色小吃店鋪進駐。不過據當地人說,生意非常清淡,營業時間也不穩定,另外由軍營改建而成的國際青年旅店,先前因沒有衛浴設施而閒置,月前澎湖縣剛興建完成,能否吸引業者進駐,還有待觀察。
除縣市有不當建設外,鄉鎮市公所也不例外。
以前台北縣三峽鎮公所「三峽舊橋與長福橋間的攔水壩」為例。當初鎮公所為打造觀光景點,未經前台北縣政府許可,就將攔水壩的混凝土壩體改成橡皮壩。
完工數年卻疏於維護,造成橡皮壩破損。2012年8月蘇拉颱風期間,臨河道路坍塌,造成民眾跌落死亡,經技師公會鑑定塌陷主因之一竟是橡皮壩破損,阻礙水流。這項工程被迫於2013年3月拆除,不僅浪費3381萬元,還造成民眾死亡。
又如苗栗縣頭份鎮公所投入2970萬餘元蓋好的建國假日休閒花市及農特產品產銷中心,擁有造型新穎的20個開放式店鋪及表演舞台,卻因事先未審慎評估,導致完工後,沒有廠商進駐。根據審計部調查,從2011年3月開幕至2013年9月底,只有無償出租過9天,嚴重浪費公帑。
目前苗栗縣政府接獲鄉親捐贈1億元、指定用途的經費,正在辦理都市計畫用地變更,規劃將拆除花市,改建成圖書館。
首長要戒除浪費 別留爛攤給子孫
位於台灣南端的屏東縣崁頂鄉也出現大蚊子館。崁頂鄉公所承租台糖50年土地,向內政部支借6000萬興建老人長期照護中心,2004年底蓋好一層樓,連屋頂都來不及搭,就因廠商履約糾紛而停建,後雖獲910萬餘元的補助費續建,仍因經費不足,完工遙遙無期,擱置荒廢至今11年。
不僅如此,每年崁頂鄉還要支付台糖租金,截至去年底,連同建設費及租金共為2888萬餘元,現鄉公所已無力善後,預計近期內拆除。
其實,早有許多有志之士對蚊子館提出警告,卻無法杜絕,原因與選舉文化脫不了關係。任何選舉都要經費,支持者贊助候選人,等到當選後,就要收割了,而金額龐大的建設正是最好的回饋方式。
政大公共行政系特聘教授江明修指出,首長為勝選,搞建設忙剪綵,讓民眾看到政績,既贏得選票又能回饋支持者。例如苗栗的後龍溪,短短8公里蓋六座橋,有的橋相距還不到1公里,密度實在高到離譜。
姚瑞中也說,只要有選舉就會有綁樁,建設案就會衍生出蚊子館,為活化蚊子館,又會編列預算,不然就是拆掉重蓋,又能「照顧」不少人。他因此悲觀指出,蚊子館不會滅絕,因為全台興建中、將會變成蚊子館的「孑孓館」,還有上百件。
儘管目前的閒置空間大多非現任者所興建,但在財政困難下,期許現任與未來的接棒者,都能引以為戒,不要再留蚊子館給後代子孫,導致國家財政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