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改變教學現場,成為每天加1分的老師

名人觀點6〉為台灣而教(TFT)創辦人 劉安婷

陳芳毓、李雅筑
user

陳芳毓、李雅筑

2015-07-29

瀏覽數 116,650+

改變教學現場,成為每天加1分的老師
 

本文出自 2015 / 8月號雜誌 0.1的改變

教育不平等是台灣的問題,一個孩子的出身會決定教育品質,並產生學力雙峰化。以PISA成績來看,台灣前段和後段學生的差距是世界受測國家中最大,例如15歲程度的數學,就有七年之差。

提供培訓和支持 送老師到偏鄉

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容易,我們可以想想,其實真正的教育存在於老師和學生間,發生在每個教學現場,若沒有好的教學環境,即便上頭政策如何改、經費如何補助,仍是徒然。

這也是為何我想要成立TFT。以往一流老師會在一流學區任教,但如果偏鄉要改變,就需要有一流人才進入,所以我們提供老師培訓和支持系統。去年有10名老師到台東和台南的學校,今年預計擴散到屏東和雲林等地。

在這過程,我看了上百份的履歷,大多是20到30歲的年輕人來應徵,每個人的獨特故事都很動人,老實說我幾乎每份都哭著看完。

不可否認,台灣想要做事的年輕人太多了,光是看這幾年站上街頭、抗議不公不義的年輕人有多少就知道,但是當大家離開街頭,卻不曉得如何長期發揮一己之力,這時,TFT提供一個平台,讓他們能有效發揮。

在這些年輕人裡,我看見了一些很根本且純粹的價值,像是傳統師培背景出身的年輕人,開始反思為何要當老師,這很不簡單。另一批不是受師培教育的人,則是回顧自己的經驗,希望藉由教師職業,能幫助更多小孩。

面試老師時,我們想找的老師,跟我們希望培養孩子的特質常是不謀而合的,第一要有好奇心,擁有探索世界的欲望。第二則是創造力,當發現世界不夠好,該如何創造改變?第三是批判力,在過多資訊中如何篩選和分析?還有同理心和團隊合作能力。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過去的工業化社會,標準化教育能創造許多可用人力,但進入後工業化,教育應有所轉變,每個孩子需要的教育並不相同,老師的引導和技巧也需要細膩操作。

有個派去台東的老師曾說:「我從不期望能成為100分的老師,但是我期許,成為每天加1分的老師。」這也變成我的座右銘,教育永遠不會完美,是個朝著更好方向前進的生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