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高三學生銜接大學課程,教育部與數十所大學共同開設21門線上開放式課程(http://nsdua.moe.edu.tw/elearn/class-all.html),去年有《史記》、線性代數與行列生活計算、基礎程式設計、趣味物理、御宅學和英文閱讀等課程,由各校名師授課,讓學生提前體驗大學上課氣氛。
其中,台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系副教授顏榮泉的「基礎程式設計」課程,上課學生能學到如何用App程式做自我介紹、設計個人專屬出氣筒App遊戲,十分實用。而曾獲教學創新獎的東海大學物理系教授施奇廷的「御宅學」,則從文化、科技、經濟、創作四個角度,探討日本動漫次文化。
暑假累一點 減少日後課業壓力
想修課的學生只要依各校開課教師的要求,定時繳交作業、參加考試,即可獲學分證明。若是大學認可,還能抵免學分。除了線上課程,台大、台科大等大學也會針對已錄取的準新生開實體課程,抵免學分。
台灣科技大學創意設計學士班一年級的蕭雅芩,入學前就修完了兩門課、共九學分。其中一門是必修的「基礎設計」,整個暑假7月,她和十幾位新生,週一到週五,每天早上9點半就來學校上課,下午動手實做,4點半才回家。雖然已拿到學分,開學後她仍繼續旁聽;此外,當大家為了沉重的設計作業哀號時,她卻因為可以少修學分,得以全力應付負擔最重的模型課。
也有部分大學的先修課,會開放給高一、高二學生選修。例如海洋大學就與基隆高中合作,由海洋環境化學與生態研究所教授龔國慶開設「海洋科學探索」課。只要高一新生的會考成績達一定標準或經由導師推薦,就能報名,去年共有97人錄取。成績部分則須通過期末考試,就能獲得學分證明;未來若就讀海大,將可抵免兩學分的博雅課程,最多可抵免八學分。台北科技大學與基隆二信高中,也有類似課程認證合作。
想度過一個充實暑假的大學新鮮人,不妨好好利用這些大學先修課程。
熱門先修課〉台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呂世浩
教學生活用歷史,訓練思辨也自我反省
「為什麼叫作學『生』?就是學習如何『生』,學習如何在世界上活得更好,更有意義。如果學東西卻不知道對人生有什麼意義,那就是在學『死』!」YouTube螢幕上一位穿著中式立領長袍的男子對著台下的聽眾說,他是台大歷史系專任助理教授呂世浩。
呂世浩在線上課程平台Coursera的課「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秦始皇」,全球超過4萬人選修,學生遍及五大洲。他擷取高中生耳熟能詳的歷史段落,做為線上課程。一開講就以「學生Vs.學死」來挑戰思考慣性,說明大學與高中的學習差異。
「大學是理性思辨的殿堂,沒有標準答案,」呂世浩認為,大學並非高中知識的擴充,而是要使思惟更縝密、眼界更廣,因此,教學方式也須有所不同。「我要教的是20年後學生還記得住的事。能記住,是因為真的有用!」
什麼是「有用的歷史?」有次,學生在網路上討論「孝道」,呂世浩現身說法,「中國人說『不孝有三』,其一就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趙高假冒秦始皇賜死太子扶蘇,扶蘇照做,秦國因此滅亡。但歷史重演,重耳的父親想殺了兒子,重耳連夜逃出,流亡19年後成為春秋五霸的晉文公,「哪一個才是孝?」
「學歷史的目的,在於用古人的智慧來啟發我們的智慧,」呂世浩認為,人生有許多難題,但我們絕不是歷史上第一個遇到這個難題的人;古人也遇過,而且將解決方法寫進史書,因此才會認為「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但為何現代人覺得歷史枯燥乏味?「因為古人學史用想的,現代人學史卻用背的!」他一語道破填鴨式教育的癥結。
因此,他鼓勵學生讀史書時,要將自己放到古人的環境中:「這一刻,如果你是他,會怎麼做?」把書闔起來思辨一番,再打開書,對照古人的作法。如此一來,自然會想通許多原本不明白的事。這種思辨的學習,才是大學生應該具備、對人生啟發最大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