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堅持自然放牧、不施打藥劑的飼養方式,還讓產銷量和投入不成比例,三個月就花光退休金積蓄,甚至連住的房子也賣了,堅持自然放牧的心仍不動搖。
他開玩笑地說,要當農民是有資格限制的,都必須要是「阿達」(呆子),因為很容易失敗,「失敗了還一直做下去,不是阿達是什麼?」
來到他經營的鄉庭畜牧農場,位在花蓮壽豐鄉豐山村,開車上到農場,得爬一小段山坡路。這海拔150公尺上的山地,望過去大半個山頭上,是由張進義放養的上萬雞隻園地。
這裡顛覆一般人對於畜牧場臭氣沖天的印象,地處空曠,雞隻活動範圍寬廣,加上鄰近無其他住戶,連上山的路都彷彿是為他家特別開的,人煙罕至,成為雞隻的世外桃源。
目前鄉庭畜牧農場共飼養烏骨雞、黑羽小土雞、牧草雞三種雞,個別圈出一大片山坡地,共六甲山野,供雞隻活動。雞隻外表看似瘦小,其實各個肌肉結實,「整天讓牠們在山坡地爬上爬下是最天然的訓練場,」張進義形容。
拒抗生素 吃玉米青草長大
一般大量商業生產的肉雞,常被關在格子籠內,吃、睡活動範圍小得可憐,雞本性是好動生物,密閉空間的飼養十分不人道。張進義說,雞和人一樣,一旦不快樂,就容易生病。
他比較,為了讓雞快點長大能賣錢,外頭的雞飼料往往添加生長激素,3個月大就賣到市場上供消費者食用。但他養的雞全都放養達4.5到5.5個月,且不打抗生素,吃的是玉米、野生青草、牧草等天然食材。
初期,對養雞根本是一張白紙的張進義,第一批買進1000隻小雞,卻沒準備好該有的保溫燈與飼料槽,最後僅存不到300隻。因為什麼都不會,也沒有人教,養雞方式全是土法煉鋼,但他唯一的堅持就是「不用藥」也「不求量」。
他慢慢觀察雞隻的喜好,從給牠們最舒服的生長環境開始。例如,雞下蛋時不喜歡被打擾,他在雞舍裡頭就隨時準備好乾草堆、搭配灰暗燈光,讓雞隻在安心的狀況下產蛋。
抱著順應自然的心態,張進義偶然發現農場內隨處而長的小花蔓澤蘭,是雞隻最愛的零食。深入研究後,找出小花蔓澤蘭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功效等中藥功效,便將其拌入雞飼料,不僅解決小花蔓澤蘭蔓生的困擾,同時又照顧雞隻健康。早年雞隻死亡率達三、四成,目前降到約一成。
月賣千隻雞 再多也買不到
有別於生意人多半配合顧客喜好,付錢的顧客是老大。張進義很有個性,不是看顧客要買什麼雞,而是要看農場裡什麼雞養好,才能賣給你。龜毛的硬脾氣是產出安心美味雞肉的關鍵。
張進義每月固定賣出1000隻雞,牧草雞養足5.5個月,一隻售價750元,烏骨雞以及黑羽小土雞都養足4.5個月,一隻售價700元。是一般市售一隻雞約只有300元的二倍以上。
雞蛋每月則有1200顆的產量,一盒6粒裝賣80元。下蛋的母雞每一年半淘汰一次,讓雞蛋品質維持在最佳狀態。雞肉和蛋都是產量穩定、不求大量販售,因此就算想多買也沒有。
聽到廠商不合理的要求,例如運送和處理方式,會影響到雞肉品質、造成不新鮮或是要為此施打藥劑的,他寧可得罪對方、丟了每月上萬元的訂單也不賣。
每當有人來到他的農場參觀,張進義總是會興味盎然的表演兩道拿手絕活。一是手抓蛋黃而不破卵,凸顯身體健康的母雞才能產下健康的蛋;二是打開雞舍大門,抓隻雞放在自己手掌上,雞隻竟乖巧地一動也不動。
張進義解釋,一般雞生活環境太壓迫、很容易緊張,根本不可能冷靜的待在人身旁,但他家的雞活得很自在,因此不會怕人!牆上掛著一面面獎狀和檢驗證書,他很自豪養雞超過十年,不管是動物防疫所、農業局處來檢驗自家雞肉,從沒有過不合格。
擁有特種部隊的體格,又因酒量好、性格海派,張進義坦承過去曾放蕩不羈,46歲那年才決心過不一樣的生活,半路出家當養雞農。
現在他、太太和三個兒子,一家人住在半山腰上終日與雞為伍,卻愈活愈開心,腳踏實地生產安心美味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