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王成意 要做就做最好的製茶達人

鬍鬚茶園 文山包種茶

林琮盛
user

林琮盛

2015-01-28

瀏覽數 33,200+

王成意 要做就做最好的製茶達人
 

本文出自 2015 / 2月號雜誌 百大黃金農夫

明年起,這處「重生」的茶田將冒出整片翠綠的茶樹。

這片環狀茶園並非傳統梯田式設計。茶園主人王成意指著這片田園,自豪地說:「很少看到茶園規劃成圓形的吧!」

早年,台灣茶素有「北包種、南烏龍」之名。尤其在坪林地區,因地處水源保護區嚴格的管制,當地茶農在很早以前就採行安全農業作法,產出的茶葉品質既優良,又有安全保障。

一抹灰白落腮鬍、今年50歲的王成意,其茶園名稱正如個人形象,稱為「鬍鬚茶園」。

從王成意以上五代,全部以種茶立命。王成意曾經在1000個參賽者中,獲得四次優良文山包種茶比賽冠軍和全國製茶比賽第二名,讓「鬍鬚茶園」的知名度不脛而走。

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為何?接觸種茶產業近半世紀的他走在茶園裡,說出一個論點:「天、地、人」,即天氣、土壤、技術。

幫茶樹保濕 還要適度休耕

採訪當天,正好遭遇強勁的寒流。但王成意並不以為意:「天氣冷,對茶才好,茶樹不怕冷。」因氣溫低,茶樹成長速度較慢,能讓葉子長得較厚,品質才會好;尤其,坪林區濕度高,有利包種茶的栽種。

若氣溫過高,導致纖維質多,反讓泡出來的茶水缺乏圓潤口感,甚至苦澀。

為了確保茶樹生長品質,王成意還斥資添購灌溉設備,從山下打溪水上茶園,讓茶樹保持「有水喝」的狀態。2014年,台灣面臨乾旱,王成意因為有了這套設備,不致讓茶樹枯死。

講了一口種茶經,但王成意卻曾立下不種茶葉的志願。「小時候,我很討厭做茶,」王成意回憶,烘炒茶過程耗時費力,經常熬夜。有次為了幫家裡做茶,還曾向學校請了29天的長假。那種疲累感,曾讓他直呼吃不消。

但身為獨子,看到父親不忍荒廢茶園,退伍後仍接下3甲地的茶園擔子。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成為「大掌櫃」後,王成意從頭開始學製茶。「要做就做最好的,」從討厭做茶,到立志把家裡的茶事業發揚光大,王成意開始精進和研發製茶過程。

他花了好幾年專門鑽研茶園管理和室內萎凋(茶葉發酵)。不講求過度使用茶田,讓共3甲的不同茶園適度休耕,休養生息。

每年採收完春茶後,他就把茶樹進行適度的修剪(台刈),讓茶樹重新發芽,煥然一新。

他撫摸著寶貝茶樹說,年輕茶樹的香味比老茶樹更好。因照顧得當,十多年樹齡的茶樹,展現生機勃勃的生命力。「茶葉是活的,要不斷研發和創新,」王成意強調。

祕訣傾囊相授 培育製茶王

其次,就是他口中「不做好,就做白工」的室內萎凋。室內萎凋講求溫濕度控制。王成意斥資用空調來控制溫濕度,儘可能減少氣候客觀條件的影響性。這正是他能夠獲獎不斷的祕訣。

他更不藏私,帶著產銷班一起做、通過產銷履歷,甚至培養了許多願意學製茶的當地年輕人。別人還罵他笨,幹嘛培養「競爭者」。但王成意不以為意說,既然有人想學,就傳授出去。

果然,名師出高徒。被王成意帶過的徒弟,有四個奪下過製茶冠軍。能有這樣的成績,讓他十分自豪。

為了保障茶樹品質,王成意施以成本比化學肥貴上十倍的有機肥。最初,父親還罵他,何必多花成本,但目睹茶樹長得健康、茶葉口感更好,得獎連連,才認同此一作法。

有了冠軍光環的加持,鬍鬚茶園的包種茶1斤價格達5萬元;即便沒有參加比賽的高級包種茶,最貴1斤也有3200元,硬是比當地同業貴兩倍以上,銷售仍供不應求。

目前,王成意的茶葉全部轉為零售,早已沒有經銷商,採取直接賣給消費者。

曾有旅行社想要和他談合作,用大量團客,增加鬍鬚茶園的銷售量,都被回絕了。他形容:「每年產的茶都不夠賣了。」

由於堅持品質,王成意絲毫不怕進口茶競爭。「要做就做最好的」的理念,讓他成為坪林區名聲響亮的製茶達人。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