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粉」有問題! 60億個餐盒的潛藏危機

食安問題死角 仍藏在你我身邊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15-01-27

瀏覽數 118,700+

「粉」有問題! 60億個餐盒的潛藏危機
 

本文出自 2015 / 2月號雜誌 百大黃金農夫

以下這些景象,再尋常不過。早餐來不及吃?在早餐店,外帶一份蛋餅,裝在免洗餐盒裡;中餐時間吃的是公司叫的便當,裝在免洗餐盒裡;晚餐懶得煮飯?去自助餐點幾樣菜,同樣裝進免洗餐盒裡。

台灣外食人口多,從早餐店、夜市小攤、自助餐、連鎖餐廳、咖啡茶飲店,常常可見用紙製免洗餐具堆疊成的一座小山。 根據統計,台灣一年免洗紙容器具的消耗總量高達60億個。一個免洗便當高度約3.5公分,台北101大樓為509.2公尺。換算下來,台灣一年免洗紙容器具使用量,竟有41萬2411座台北101這麼高!足見台灣人對免洗紙容器的依賴程度。

不過,《遠見》調查發現,目前市售的免洗紙容器所使用的印刷噴粉,竟混雜工業用噴粉,經《遠見》委託SGS檢驗後發現,竟殘餘對身體有害的重金屬「鋁」,在民眾渾然不知的情況下一天天微量吃下肚!

現況1〉 廉價噴粉印刷餐盒占八成 噴粉太多 貢丸湯變玉米濃湯 問題根源在餐盒的圖案上。

「台灣的餐盒,圖案就是特別花,」一位免洗餐盒中盤商說。

原來,許多先進國家的外帶餐盒大多是白色,唯獨台灣的廠商習慣在餐盒上印上花花綠綠的圖案,企圖以美觀來取悅消費者。

然而,印刷花花綠綠圖案時的油墨,在大量印刷時不易乾燥,紙張層疊時很容易產生背印。因此,就需要在紙張上加入噴粉,協助紙張快速乾燥。

國內目前有幾種不同的印刷方式,包含墨內印刷、水墨印刷、UV印刷與一般油墨印刷。前三種分別使用紅外線加熱風與UV光觸媒乾燥,都是「無噴粉印刷」,唯獨一般油墨印刷需使用噴粉乾燥。

由於前三種無噴粉的印刷機一台至少上千萬,而一般油墨印刷機大約50萬左右,價格差異甚大。因此,台灣仍以廉價噴粉印刷為大宗,占了八成市場。

專做無噴粉紙杯的圖騰包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勝紘指出,他的客戶包含肯德基、拿坡里披薩、英國藍等。這些知名連鎖餐廳因為品質考量,通常會採取前三種無噴粉印刷方式。但一般小吃、餐廳或自助餐店所使用的餐盒、碗、杯,則許多都採用較廉價的噴粉印刷產品。

然而,噴粉若無經特別擦拭,就會像一層薄薄的膜覆蓋在餐盒上,並透過餐盒的層疊擺放,與盛裝食物面接觸,導致消費者把噴粉殘留與食物一起吃下肚。林勝紘曾經點一杯貢丸湯,因為免洗碗的噴粉太多,端到面前時,覺得好像變成玉米濃湯!

現況2〉 噴粉安全 由業者自主管理 食用級噴粉?沒這種東西!

到底這些噴粉的成分是什麼?負責為食安把關的政府單位,是否有掌握?

全台目前製造紙類食品容器的工廠大約30家,超過半數廠家集中在台中、彰化地區。「噴粉」的成分與安全性,兩個縣市的衛生局都曾接獲民眾的質疑投訴。

2014年7月,彰化衛生局就曾發出一篇名為「衛生局查核食品用紙製容器,為民眾健康把關查核」的新聞稿,說明「油墨及噴粉的成分為本局此次的查核重點。」

彰化縣衛生局食品衛生科科長林毓芬表示,「噴粉因可能和食品接觸,按規定要符合食品原料、食品添加物成分的規定才可以使用。」

根據稽查結果,彰化免洗餐具共有10家,有4家有使用噴粉,成分都是食品等級的「玉米澱粉」,稽查沒有異常。

至於台中市衛生局,2014年10月3日亦曾發給印刷業者一份公文,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6條與第7條,要求業者應自主管理,確認噴粉之中文標示(包括品名、成分、有效日期)、使用方式、使用量及用途等項目,「均屬『食品用途』範疇,始得使用。」

台中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科長邱惠慈表示,台中市紙類食品容器印刷工廠有13家,有4家有使用噴粉,經過輔導,其中3家已經沒有使用,另一家則是使用玉米澱粉。

由上可知,地方的衛生局在食品藥物衛生管理法「自主管理」的精神下,皆相信免洗餐盒印刷業者都已聽話照辦,且噴粉成分並無異常。

成分不明 拿工業噴粉印餐盒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但是,事實真的如地方主管機關相信的嗎?

為了追根究底,《遠見雜誌》自2014年10月開始從市面上蒐集噴粉成品,共取得大崎噴粉、Saphira噴粉、SS噴粉、CPM TOP 噴粉的書面「物質安全資料表」。

結果發現,大多數噴粉的外包裝並沒有標明成分,且在物質安全資料表中,說明標示詳細度不一,成分也並非百分之百透明。

例如,有些廠家的噴粉包裝上僅標示「澱粉大於60%」,至於是什麼樣的澱粉?剩下40%的成分是什麼?未見說明。

此外,亦有業者表示成分乃是「商業機密」無法透露,卻函覆說明「該噴粉產品本係工業用,產品外包上亦載明禁止用於食品與飼料加工,建議印刷廠應自行評估適法性。」

一位噴粉廠商甚至直言:「食用級的噴粉?沒有這種東西啦!我們賣的是印刷材料耶,印刷材料哪有可以吃的?」

原來,噴粉在國外原廠生產的主要用途,本來就是工業使用,用來印刷海報、月曆等,從來不需考慮這些噴粉可能被人體食入。因此,自然沒有所謂「食品級」的要求與相應措施。

「問題就出在,台灣人太聰明了!」一位印刷廠業者表示,全世界只有台灣人想得到要把工業用的噴粉,應用在餐盒印圖案上,才會出現當前的食安「跨界」問題死角。噴粉成分未明卻可能被食入,原來,在台早已存在數十年,卻一直沒人發現。

現況3〉 安全規範不明確 業者無所適從 SGS合格?測試內容搞錯方向

面對噴粉安全疑慮,在《遠見》記者詢問下,食藥署與台中市、彰化縣衛生局雖均已做出正式回應,表示若噴粉對人體有害,可援引「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6條進行懲處。

該條規定,「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食品用洗潔劑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製造、販賣、輸入、輸出或使用:一、有毒者。二、易生不良化學作用者。三、足以危害健康者。四、其他經風險評估有危害健康之虞者。」然而,官方雖一致表示要「食品等級」才可使用,但到底噴粉怎麼樣才叫食品等級?如何對身體才叫有害?政府卻沒有給出標準,許多業者也無所適從。

不過,食藥署餐飲衛生科科長鄭維智卻認為,「業者不知何謂安全,是不負責任的說法。任何一個業者,產品含化學成分、可能被人體攝入,就應該知道是否有害,這是業者自己應有的體認。」

然而,記者卻發現,有些噴粉業者為取信客戶,還會出具SGS報告書,但不少測試項目卻幾乎文不對題。例如,有業者以在中國SGS做的「ROHS」實驗,顯示在鉛、汞、鎘等項目「無檢出」,來證明自己「安全」。

台灣SGS綜合化學實驗室行銷副理詹于萱指出,ROHS是針對電子產品指令,電子產品管制是偏重電子廢棄物,會不會殘留有害物質,完全不是食品容器具的測試內容,「這完全是搞錯方向!」

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建議,既然目前噴粉成分出現疑問,應該進行「化學成分分析」,而不是只是針對特定項目去問。就像是要做全身健康檢查,而不是單一項目。如果一開始就問錯了問題,答案當然是「沒有檢出」!

現況4〉 稽察死角!印刷廠夜間開工

等公務員下班 繼續做 兩縣市衛生局一致的立場是:「噴粉成分未確認對人體無害前,不應該使用。」但當記者詢問先前被稽查時發現曾使用噴粉,而後停用、或使用玉米澱粉的名單時,兩局均拒絕透露名單給記者。

《遠見》記者只好在10月至12月間,數度走訪台中市、彰化縣市的免洗紙容器具印刷廠,發現部分廠家到了晚上10點多仍燈火通明,甚至有些鐵門雖已拉下,但印刷機都仍隆隆作響。

「公務員下班了,大家拉下鐵門,繼續做!這樣衛生局根本查不到,」一位印刷業者私下透露,中小型鐵皮屋工廠大多只有噴粉的印刷機,根本買不起昂貴的無噴粉高端印刷機,怎麼可能停止使用噴粉印刷?「如果真的停止了,我們吃的餐盒從哪來?」

由此可見,衛生局對印刷廠的了解,可能出現「白天不懂夜的黑」的稽察死角。

為實際了解印刷廠使用噴粉的情形,《遠見》決定透過應徵員工的方式,第一手直擊印刷廠的工作現場。適逢「興佳聯」印刷廠有學徒職缺,《遠見》便選定該廠為觀察對象。

【現場直擊〉彰化印刷廠】 廠內戒備森嚴,噴粉如雪花漫天飛舞……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