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一在台灣,和全世界漸崩漸蝕的權威一樣,集體流行已經瓦解。
執全球潮流之先的設計師曾經宣稱「迷你裙將復活」,但一年下來,街頭仍舊是短裙長裙高高低低各領風騷。
建築已經從「現代」、「後現代」,走到了「解構主義」。加入傳統古典素材的後現代建築依然矗立,而急欲打破慣性、喜歡以斜度表現的解構主義式建築也悄然昂起。
具冥想風格的新時代音樂(New Age Music)和具迷幻色彩的浩室音樂(House Music)正在雅痞的房間和舞池裡迴盪,而藍調和爵士樂也仍然固守不少咖啡廳。
這是一個各擁一片天、各選各的調的時代。
獨特才吸引人
「在國際疆界漸漸消失的時候,大家會發現保有自己的生活哲學和想法,才會被人尊重。」曾經以舊情綿綿餐廳,引導出一陣「後現代式」旋風的建築師登琨豔,坐在一家具六0年代風味的咖啡廳,把弄著啤酒杯說。
他的身上,一件購自大陸、稍嫌寬大的灰格子西裝,一條強調自然色彩的淡綠色花草圖案領帶,一條黑色西褲,是與三宅一生齊名的日本設計師作品,全身上下沒有獨尊的潮流,卻有自己的章法。
流行喪失了它權威統一的力量,訴求的不再是「大家都一樣」,而是「有什麼不一樣」。
「你如果能提出不一樣的東西,就能賣。」客戶涵蓋食品、香水、航空公司各層面的百帝廣告公司總經理林柳君發現到。
於是,沒有招牌、沒有菜單的小小一間鄉土小吃「攤」總是高朋滿座,招呼顧客問的不是「你要吃什麼?」而是「你不吃什麼?」,然後端上來一盤盤的家常菜。
當人們「要」的太多、太久之後,開始問起「不要」什麼。
八0年代的繁華落盡,步步逼進世紀末的一九九一,漸漸尋求單純、回歸自然,思索人類的環境和未來。
流行裡也有環保
畫家吳炫三觀察到近來幾個世界性畫展中,不少年輕畫家描繪出布滿蝗蟲的天空、受工業傷害的人像、有蛇蠕動而出的水管,紛紛表達出對環境的恐懼和關懷。
時裝界取材森林、田園的生態色系一直持續,據說一九九一春夏將流行一片藍色,像海洋、像天空,各式各樣的藍。
科技產品汽車也緊隨時勢,不久前剛巡迴採訪國外汽車市場的民生報記者徐世華探知,目前全球車廠設計車種時有三大走向:環保(排放乾淨)、省油(能源節約),以及安全考慮(當汽車馬力愈來愈強,速度愈來愈快時,確保安全平穩更顯重要)。
當時代列車疾駛經年,求取沈穩平和似乎也成了一種新的流行趨勢。
「我希望現在流行待在家裡,享受家庭樂趣,而不再是夜夜狂歡那樣子。」以司迪麥口香糖一系列特殊廣告引起注目的意識形態廣告公司創意總監許舜英若有所思的說,「好像是疲倦了吧!」
「接下來應該是簡單而豐富的,不再是張牙舞爪的。」登琨豔環顧四周質樸而精緻的木製擺設說。
電影中男與女一對一執著的愛情又受到歡迎(如「麻雀變鳳凰」、「第六感生死戀」等賣座大片);不論男裝女裝,大都走向柔和純淨的造型。在現今凸顯「個性化」、「不一樣」的流行中,還是隱隱然有一種共通的情緒。
景氣看淡,書市裡心理學和自我進修類的書籍重新抬頭,汽車廣告將捨「豪華富麗」形象,走向「實用而高品質」的訴求。
一九九一,流行在台灣,裡面可有你的分?
穿出溫柔的時髦
如果剛從歐法街頭回到台北東區,可以發現台北的時裝櫥窗幾乎是世界流行服飾的小縮影。田園色系的清雅繽 紛、巴洛克的豔麗、民族風的浪漫……盡皆匯流。只是比起懂得穿著藝術的歐洲人來,台灣似乎少了一份去盡繁複、走向簡潔的自信風格。
簡潔自然,線條柔和,正是一九九一涵蓋男裝、女裝的流行大軸。
復古是不變的循環
不久前來台訪問的義大利都本(D’URBAN)西服首席設計師強調,摒除高聳的墊肩,採取柔軟舒適、稍微寬鬆、具實用功能的西服,將是主力造型。
歐洲名設計師Romeo GiGLi最近一季女裝作品中,呈現纏繞式的、突出曲線的、極具女人味的風格,彷彿是從義大利古畫中走出來的美女。「好像女性覺得無須隱藏自己的特徵來和男性競爭,顯得更有自信了。」身為廣告創意人的許舜英察覺到這股流行背後的女性意識。
流行大軸下自有其主題分布,先施百貨企畫部經理王娟娟歸納出九一年的流行主題:
懷舊風潮--復古是不變的循環,一九九一將流行六0年代的長髮加額前一道寬髮帶造型。女人味是由瑪麗蓮夢露豐腴的性感,轉變為奧黛麗赫本般修長飄逸的性感。
環保意念--取材森林、土地、礦石的色系,像大紅大亮就不如磚紅色討好。動物的斑紋漸漸式微了,鮮花、樹葉的圖案取而代之。
海洋生態--由海面上的海軍、帆船引發的水手生活裝,漁網聯想的網狀上衣,進而鑽到海水中去,海藻、貝類、魚類圖案都可用到衣服上。藍色將被廣泛運用。
田園風情--從格子、小碎花圖樣的鄉村模樣,轉為較成熟、細緻、典雅,近似法國南部地方的田園風貌。
民俗風--非洲的圖騰、東方的禪意、東歐的織繡、濃郁色彩,各占一片天。
都會風格--不論取材那種主題,努力工作的現代人仍不忘俐落的、具機能化的穿著。
主題之外,時裝界也有反映時勢的異軍突起:
例如眼見共產世界的逐步瓦解,有設計師以五星旗帽配白紗裙,也有設計師取材共產軍裝做大衣,灰色毛呢料、翻毛的帽、領、袖,強調一股「勁裝」。
例如西德名牌Betty Barclay一向採沈靜的純色,兩德統一後,頓時添加了慶典色彩,紅、紫、小丑圖案都上了外套,顏色斑斕得一如被塗上油漆的柏林塌牆。
例如國內設計師洪麗芬採集海邊飄草,縫黏於衣服上,以銅線纏繞成帽子,強調現代環境裡任何東西皆可成素材;例如成立佑芳企業的呂芳智,面對西風不斷衝擊下的中國衣裳,提出「形、緻、淨、色」的衣著理念為中國特色。
「八0年代以前的流行,是大家都穿得一樣;九0年代的流行,是提供一個大方向,而由各人去找出適合自己的。」先施百貨企畫經理王娟娟一語道破多年的潮流沈浮。
流行一九九一,什麼適合你自己?
畫出台灣內在美
台灣畫廊的大陸熱已因鑑賞不足、氾濫成災而消退解熱;世界藝壇極盛一時的梵谷熱潮,在日本的極力哄抬後,已因日人覓妥下一個炒作目標莫迪尼亞尼(Modigliani),同樣具有英年早逝、為藝術死而後已殉道精神的法國畫家),因而漸行漸遠。
一九九一,藝術重鎮將重回歐洲。
曾經孕育梵谷、高更,曾經令上萬藝術愛好者癡迷群聚的歐法,二次大戰後被美國紐約奪走不少風采,八0年代又讓日本東京挾著經濟勢力搶盡鋒頭。畫家吳炫三認為,今天,在歐市整合、蘇聯改造、德國統一之後,藝術和生活總是分不開的歐洲人擁抱大一統、擁抱新希望的同時,也將擁回藝術霸權。
走向國際性格
歐亞相連,台灣不遑多讓。一九九一台灣畫廊的主流是「走向國際性格」,敦煌藝術中心負責人洪平濤明確點出,世界首屈一指的蘇富比拍賣公司就要來台成立分公司,國內畫廊漸次引進歐洲作品,台灣藝術作品的地位和價格都將在國際提升。
走向國際,先要有屬於台灣的雄厚實力。一群年約三十到四十歲的畫家,正致力於創造「台灣畫派」的可能性。
他們不願像老輩畫家僅畫本土素材,也不願只是師法國外流派,他們要表達內心對台灣的感受和看法。楊茂林的「MADE IN TAIWAN」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畫框裡常是雄渾色彩勾勒出肌肉勃發的手臂;南部一位中生代畫家劉耿一正描繪一系列名為「社會風景」的作品,綠色油彩中隱約可見軍人的身影,預計九一年秋天展出。
「他們用美學方式來表達和關懷社會問題,包括治安、環保、政治等。」半年前完成「台灣美術三百年展」的雄獅美術月刊社發行人李賢文,在最近一次拜訪畫家時發現全省不論南、北都有造種趨勢。
「台灣目前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時機,禁忌打破,可以回頭看,累積歷史;國際化資訊多,可以開創新格局。」李賢文對「台灣畫派」的蓄勢待發深具信心。
新時代奏古典樂
熱情洋溢、節奏浪漫快速兼具的黏巴達舞曲,和「黑名單工作室」陳明章掛帥,把歌仔戲、搖滾樂結合譜曲的「戲螞蟻」配樂,彼此之間可以畫上等號嗎?
答案是可以的,在音符的世界裡,他們都屬於方興未艾的「世界音樂」(World Music)潮流。
「「世界音樂」指的是從各民族音樂中取材,融入到當代的音樂型式裡,可以和搖滾、電子樂、爵士樂自由結合,也可以是經過重新整理編曲的純民族音樂。」推出「黑名單工作室」系列作品的水晶唱片公司策畫人何穎怡做了說明。
音樂偏好壁壘分明
於是,源於巴西的黏巴達、琉球的舞曲、保加利亞的女子樂團,甚至大陸歌手崔健鮮明的東北豪情加西方叛逆,我國民族學者明立國採集原住民音樂而成的「泰雅族之歌」……,都可以匯集為這道流行音樂主流。
音樂世界已不再是獨尊西方白人的局面。「當代白人樂手也自覺到應該尋找新的素材,」何穎怡興奮的歸納:「這正可以反映國際局勢打破藩籬的現況。」
國際藩籬已破,各階層的音樂偏好卻仍是壁壘分明。當雅痞族坐在房間裡,隨著新時代音樂(New Age Music)的飄渺樂音放鬆心情、馳騁想像力的時候,大多數年輕人則流連舞池跟著浩室音樂(House Music)盡情擺動身軀。
節奏經常重覆得近乎單調,有時像饒舌歌,有時又接近吶喊,被稱為具迷幻效果的浩室音樂,原先是美國芝加哥地下舞廳的黑人DJ利用簡單樂器搞弄出來,隨之引起英國年輕人(失業問題使他們極需催眠發洩)極大興趣,再擴及於歐洲大陸;九0年下半,台北街頭一些具特殊風味的小酒吧(pub)引進浩室音樂,一九九一前夕,已可見到少男少女像蛇一樣的扭動身體、雙手交纏於胸前舞弄。如果覺得那不像狄斯可,也不像探戈,那八成就是最新流行的浩室了。
若是不想被迷幻,也不想去擺動,只想靜靜的讓古典音樂滌塵解憂,那一九九一的台灣聽眾肯定有福了。「古典音樂會會愈來愈多,」本身也是樂迷的音響論壇總編輯劉漢盛指出,以往只有新象一類的經紀公司會引進國際樂團,但接著唱片公司也會加入引進行列,再加上台灣市場日益開放,各國樂團紛來演奏將愈演愈盛。
更何況「古典和現代音樂結合」已成流行趨勢,像不久前來台演出的美國辛辛那提交響樂團,像國內音樂博士吳冠英灌錄鋼琴卡帶,像大陸著名作曲家黃石錄製「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作品,劉漢盛分析,這些或由國際知名樂團巡迴演奏古典音樂中較通俗易解的部分,或由學院派人士投入流行音樂,「都將使古典和現代兩蒙其利--古典音樂更受歡迎,流行音樂更為精緻」。
讀「我」千遍不厭倦
「實用歷史元年就要開始了!時間是一九九一年……」
這是國內一家擅長以套書引導趨勢的出版社最新的宣傳DM,明白指出:把歷史「實用化」,從過去的經驗尋找未來的路,是浩瀚書海中的新年新走向。
書市,就像是人心的指標。當錢潮看淡、人心思安的時候,自我進修類的書籍又將盛行,包括從歷史脈絡裡、從心理學說中找答案、謀定位。
知名人物的傳記正是歷史洪流的縮影,自政治人物、軍事將領、企業領袖到文學耆老的過往歲月,或親自口述、或由他人搜集撰寫,傳記的吸引力將有增無減。「四十年是一個世代,下一代正登上舞台,很希望對前一代做追蹤、評估和省思。」經常考查各國書市的台灣英文雜誌社執行副總林訓民分析台灣的書潮。
而世界局勢的翻攪變動,像對立多年的東西德幾乎是在一夕之間擁抱統一,更會引人往書叢探究「過去是如何?現在為何會如此?未來又將如何?」的種種歷史解答。
流行「自己」書籍
景氣循環是一種歷史重演。大約四、五年前,有一段不景氣時期,遠流出版社順勢推出「大眾心理學全集」,果然擊中大眾的心理,廣受歡迎。一九九一年,延續九0年下半年的景氣低沈,談心理、論自我、求超越的書籍又重回流行軌道。
「為自己活」、「創造自己」、「栽培你自己」、「超越自己的五十個方法」……,半年以來,排行榜上多了許多把「自己」嵌在犀頁的書。「自己」的盛行,除了積極地歸功於解嚴後的氣氛有助於獨立自我意識的表達外,也有消極無奈的解釋:「社會競爭愈來愈激烈,很容易迷失掉自己,所以想重新找回自己吧!」大型連鎖書店分布台北主要街頭的金石堂書店副總經理陳斌說。 可惜的是,台灣的看書人似乎只看到「小我」,而沒有發現「大我」的流行。九0年在美國,一本談生態保育的書籍「拯救地球五十簡法」(50 Simple Things You Can Do To Save The Earth)十萬多本被搶購一空;在日本,一本名為「用語事典:地球環境」的袖珍小書也在發行一週內晉身排行榜前十名。九一年在台灣,環保的綠意卻仍不夠茂盛。
近來美國書市更掀起了東歐熱、蘇聯熱(一如台灣前兩年的大陸熱),從「戈巴契夫:改變世界的人」到「新俄國人」;從「史達林:開放啟示錄」到「俄國平面設計」,洋洋灑灑數十本;俄文版讀者文摘也要在九一年進軍蘇聯。目前這股世界之熱並未感染到台灣書市,不過,當行為科學家陳怡安前不久因一連串成功邀約蘇聯高級官員來華訪問而聲名大噪,他透露關鍵之一是早在半年前就閱讀了幾十本有關蘇聯政、經、文、史的書籍,光是與戈巴契夫有關的書就讀了七、八本。
從陳怡安的經驗,聰明的讀者,已讀出了什麼流行訊息?
續集電影再繼續
一九九一的好萊塢,忙著生產和推出賣座影片的下一代--續集片。
「異形第三集」、「捍衛戰士第二集」、「蝙蝠俠第二集」、「聽誰在說話第二集」……,屈指數來不下十部,連經典名片「教父」在相隔十幾年之後,也要隆重獻映「教父第三集」。賣座大片既有票房保證在前,又有基本故事架構可延續;對於鬧素材荒的美國電影界而言,開拍續集是一條利潤當前的流行大道。
當然,好萊塢還是不忘展現他們日益精湛的專業技術、特技效果,好把觀眾從五光十色的MTV和高傳真電視前拉回電影院,所以張力十足的科幻片仍舊會大行其道,並且特意在片中展現過往電影的痕跡,「藉此證明他們不但有優秀的歷史背景,而且也有創作的活力。」影評人黃建業一針見血的指出。
傳統浪漫不失理性
以科幻片為主,再輔以家庭喜劇片、愛情片、動作片,幾番排列組合下來,就產生了如「鬼爸爸」、「親愛的,我把孩子變小了」、「第六感生死戀」、「魔鬼總動員」等添加非現實情境,令人或驚嘆、或眩目、或加深感動的片子。
超乎現實情境存在的片子,總容易帶給觀眾一些想像和希望。代理西片數十年的片商黃世文細數自己經手的影片潮流,「大家物質環境什麼都有了,還有什麼能超越物質的,就是感受點希望、做點夢吧!」
黃建業更進一步發現,這些電影之「夢」逐漸落實到較傳統的、浪漫中不失理性的價值觀,「人們漸漸覺得一男對一女是最好的關係,比較關心如何去建立美好的家庭。」從「性、謊言、錄影帶」、「當哈利遇見莎莉」,到九0年下半瘋狂賣座的「麻雀變鳳凰」、「第六感生死戀」,都不難觀察出這種回歸原點的感情。
八0年代末、九0年代初,歷經反叛、激情之後,在現實生活中的一群,知道了自由安穩的意義,也不願放棄理想色彩,電影潮流正宣洩出這種情緒。
一九九一在台灣,也有一種想重回秩序的嚮往。雖然「國片跌到谷底」的講法已有多年,但關心電影的人漸次察覺到:文化會議的力圖改變,廣告界、企業界的即將加入,還有從小型創作中慢慢出現一些有心人,像「西部來的人」,像「刀瘟」。國片主流縱然難覓,但創作企圖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