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已占據現代人的生活,許多人回到家後仍緊盯螢幕不放,賠上與家人相處的時光,也讓家庭原該有的教育功能失常。
但就有這麼一個家庭,厲行每天「關三機運動」,拋開電視、電腦和手機,把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拉近了,從中給予孩子無形的品格教育。
這是位於桃園縣的一戶人家,爸爸在廣達電腦技術部門上班,媽媽魏雅淇是從泰國來台的外籍配偶。平常媽媽會利用時間教導兩個女兒泰國語言和文化,一家四口的泰語程度都呱呱叫。
過濾節目 看新聞時機會教育
「孩子一下子就長大了,希望回家就把時間給家人,」談到關機運動的起源,爸爸魏維澤有感而發地說,即使工作再忙碌,每天仍要陪小孩聊天。
他也認為,目前許多資訊內容並不適合小孩看,因此從女兒小時候,魏家就訂出使用3C產品的規則。「當我發現電視要怎麼用,爸爸媽媽就教我們怎麼看電視了,」就讀同安國小五年級的大女兒魏芝玟說,父母很早就教育他們看電視要選擇好的內容,「像我就喜歡看動物星球頻道!」
看新聞時,魏雅淇要求女兒們動腦思考,機會教育。有次新聞正播放一名小孩在陽台玩耍,不幸墜樓的消息,讓9歲的二女兒魏芝柔印象深刻,「這讓我知道玩樂的時候要小心,懂得保護自己。」
此外,魏家也限制使用電腦的時間。「每天功課做完,才能得到寶貴的20分鐘喔!」魏芝玟說:「自己要會控制時間,要是超過了,明天就不能再玩!」很難想像,小小年紀的她已懂得自律。
只是,要如何才能讓小孩自動自發的遵守約定呢?魏雅淇解釋,這需要親子密切溝通。例如之前兩個女兒曾在寫作業時偷偷玩手機,她花了一個晚上跟她們溝通,「告訴她們這樣會愈寫愈慢,對眼睛也是種傷害。」魏芝玟想起班上許多同學近視,了解了媽媽的用心,才決定改變行為。
魏維澤認為,不應把所有的教育推給學校,家長應扮演積極的角色,「小孩是自己的,不是老師的。」而自制力和負責任的態度,正是他們透過關機運動後,最想給孩子的品格教育。
全家人窩一床 分享生活大小事
每天晚上8點半,就是關機時間,也是魏家最喜歡的時刻,一家人洗完澡後,擠在房間裡,慵懶地躺在放滿布偶的床上,分享一天的生活趣事。
兩姊妹最喜歡聽爸媽說故事,在學校一發現有趣的書籍,就迫不及待借回家。原來,魏維澤在講故事時,總是不按牌理出牌,不僅隨著劇情變化講話音調,也自創劇情,惹得一家人哈哈笑。
魏雅淇也成了孩子們的泰語老師,每晚的外語學習課程,打開女兒們的視野,也建立自信心。2014年11月,魏雅淇帶著她們參加桃園縣政府教育的母語說故事比賽,三個人在台上全程用泰語演說,巧妙融入泰國風情,獲得第一名。
除了語言學習,全家人也利用傍晚時間一起研究食譜和做菜,練就好廚藝。到目前為止,兩姊妹已和媽媽學會了南瓜布丁、涼拌青木瓜和餅乾等泰式料理。
關機運動帶來哪些改變?「當然是感情變好呀!」一家人異口同聲地說。「看到那些不聊天的家庭就覺得好可憐喔!爸爸媽媽為何不能多陪孩子呢?」魏芝玟疑惑著說。
而有紀律的生活,讓魏家小孩從小就養成自動自發的習慣,更培養出與眾不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