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台北科技大學校長姚立德飛往泰國參加校友會,上百名校友齊聚一堂熱鬧非凡。原以為僅是場交流,沒想到當場在台達電子公司泰達電任職資深副總裁的校友王名政提議:「何不在泰國開設EMBA班?」
深入了解後發現,許多台商在泰國打拚幾十年,適逢東協崛起,急需轉型,但這些生活在泰國的台商卻苦無進修機會。姚立德聽聞後當場答應,回台後立即成立籌備小組,派任多名老師接連到泰國接洽,終於與泰國蒙庫國王科技大學(KMUTT)完成合作簽約。
老師當空中飛人 熱忱不減
兩年後,台灣在泰國的第一個境外EMBA專班開課了,首屆學生來自製造業、化妝品和科技業等,其中高達1/3是泰達電的中高階主管。攤開課程,有資訊科技與競爭優勢,及品牌行銷策略等,師資主要來自北科大,搭配泰國老師,修業兩年時間。
泰國境外專班主任耿慶瑞坦言,起初覺得泰國好遠,為了上課得一學期飛好幾趟,但看到學生的學習熱忱,讓他樂此不疲,「好幾名學生在上課前1小時就到教室了!」他說。
首屆班級裡,年齡相當分歧,最小28歲,最大68歲,整整差了40歲。今年62歲的泰達電執行董事謝深彥不諱言,一開始的確吃力,「30%的知識是懂的,也有在做;30%是懂的,卻沒有做;另外40%則是完全不懂,」但EMBA學歷在商業界很受重視,因此說什麼也要報名。
「我其實不喜歡讀書,但結果我從沒遲到或早退!」謝深彥打趣說,就連自己也相當驚訝,完全變了一個人。「班上68歲的,用功得不得了!」謝深彥說,這讓也跟著努力向學,教材念一遍不會,就老老實實讀五遍,「勤能補拙嘛!」
長期沒有進修機會的這批外派台商,幾乎對什麼課程都感到無比興趣。例如鉅樺工程轉印公司常務董事總經理黃春華說,到泰國工作10多年的他,一聽到北科大要開課就馬上報名。「品牌行銷策略」課程讓他印象深刻,不僅分析國際公司個案,也把台灣公司納進,甚至連失敗例子也是教材。對他來說,透過同學們的分享,讓他意識到品牌建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
打漆彈比賽 學員交流互動
為了讓兩地學生交流,今年4月中,泰國班學生來台和台北班參加一星期的活動,包含漆彈比賽、個案競賽及企業參訪。其中個案競賽最讓大家難忘,更大呼過癮。原來學校刻意在四個月前混合編組,要兩地組員討論,一開始大家都傷透腦筋,該如何討論?
之後運用視訊、臉書和LINE等,一一磨合和拼湊想法,「他說他的、我說我的,很多時候其實兜不太起來呀!」謝深彥說,下班後還天天絞盡腦汁,找尋共識,「每個人講到欲罷不能,常常討論到半夜不肯停!」。
由於個案競賽主題是討論特斯拉(TESLA)電動車的創新策略,有學生到歐洲出差時收集相關資料,並訪問當地消費者對特斯拉的看法,甚至還有人在比賽時展示電動車電池,以此解釋產品特性與結構。
經過兩地學生交流,北科大EMBA執行長范書愷觀察,台灣企業較注重成本控制,屬於精實管理,泰國班學生則在乎國際拓展和曝光度,地域連結性較強。生活在不同地域,身處不同文化,兩邊的激盪火花相當難得。
兩地學生也舉辦相互企業參訪,其中泰達電更大方開放廠區廠線,讓所有人一睹年營收13億美元企業的廬山真面目。
很難想像,北科大泰國校友會的聚會,每次結束之後,還會唱兩次校歌,幾十年來從不間斷。在外地打拚多年的泰國台商,現在透過EMBA課程,又多了一分認同與連結。而台灣的EMBA課程,還能夠延伸到海外,發揮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