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鐵台中站驅車約半小時,來到彰化縣和美鎮。這是中南部常見的工業區,匯集許多家庭式的中小企業。近年常見的「缺工」新聞,箇中苦楚,問這些「草地頭家」們最清楚。創業30年的「永安金屬」總經理張文斌就是其中一位。為解決長年人力荒,他苦思許久,終於找到不必捨近求遠的方法,使永安金屬成為勞動部最推薦的活用中高齡人力企業案例。
穿著polo衫、西裝褲的張文斌謙稱:「我們是小公司,做的事很單純,沒什麼能分享的啦!」張文斌高工畢業,年輕時到工廠實習、摸機器,退伍後馬上創業。那個年代,有技術的黑手只要肯做、肯學,不怕沒工作,當老闆更比比皆是。
媽媽帶女兒來求職 一同被錄取
為什麼聘用這麼多中高齡員工?張文斌直說,「沒有刻意,因為真的找不到年輕人啊!」他曾應徵過很多剛畢業、學歷不錯的年輕人,打算栽培成幹部,沒想到流動率超高,「年輕人都待不久,讓我們沒辦法做長期計畫。」光一個廠長缺就懸缺8年,就算有訂單,也無法擴大規模。
心想這樣不是辦法,這幾年張文斌想出一招,就是鎖定方圓2公里內的街坊,到處貼紅單、挨家挨戶地問、並鼓勵員工推薦,沒想到效果出奇地好。
目前共聘9位超過45歲的勞工,約占整體人力三成,大家都住很近,不少人年紀都比53歲的張文斌還大。還有媽媽帶女兒上門求職,一起被聘用。平日巡視工廠,許多員工跟張文斌有說有笑,感覺不到老闆跟伙計的隔閡。「大家都是左鄰右舍,住同一個庄頭,」張文斌說。
職掌財務、張文斌的妻子陳慧珍指出,退休族是被忽略的人力資源,他們不是在家帶小孩,就是孩子已長大的空巢族,「很多人都整天在家被電視看!」只要做些調整,就能吸引他們重回職場。
張文斌分析,外籍勞工年輕、配合度高,可擔任技工,負擔較粗重的現場工作,中高齡員工適合品質檢驗或管理任務。「雖然學習力不比年輕人,要訓練久一點,但也能做久一點,」他苦笑。走進工廠,發現外勞多集中在搬運材料的生產線,品管跟倉管區以中高齡員工為主,每兩個鐘頭休息一次。
近來,永安金屬也做了省力化的設備改善,引進許多搬運器材與自動化機具,去年還申請政府的中高齡員工聘僱補助,在工廠內裝設放大鏡、游標尺、照明燈具等設施。一來減輕員工體力負擔,二來降低高齡者的職業風險。
提供彈性工時 做多少領多少
管理方面,由於中高齡員工已有社會歷練,不必高壓領導,只要告訴他們做什麼就好,容易溝通。再者,這群人大多希望工作多些彈性,最好能配合家庭作息。例如,有些婦女要接小孩、回家煮飯、幫忙拜拜,企業得提供彈性的上下班與請假制度。永安讓他們可隨時上班,幾個鐘頭都沒關係。臨時有事想請假,也只要打聲招呼,盡量給方便。
這些左鄰右舍幾乎都算時薪,做多少、領多少,平均月薪約2萬。陳慧珍歸納,中高齡員工集中在平日晚上跟週末上班,只要企業能配合,「好用得很。」1957年生的阿喜,年輕時在織布廠上班,後來回家帶孫子,過了50歲又想賺點錢。她現在每天上班四小時,能配合接送孫子、做家事。「退休後還是要加減賺,有做事比較不會老,」她笑說。
當了30年黑手頭家,張文斌深刻感受,從學校、實習、到職場的傳統人才養成路徑已徹底崩壞。「在高齡化的社會,必須善用身邊任何一份人力!」他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