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多算勝,少算不勝

韓應寧
user

韓應寧

1986-12-01

瀏覽數 14,000+

多算勝,少算不勝
 

本文出自 1986 / 12月號雜誌 第006期遠見雜誌

近年來,美國工商業界發生過許多次危機,包括:三哩島核能電廠輻射線外洩事件;聯合碳化物公司設在印度波帕爾市的工廠洩出異氰酸甲酯,造成二千多人死亡的慘劇;嬌生公司製造的泰利諾止痛劑遭人下毒,在芝加哥地區造成七人死亡的事件;俄亥俄州的中小企業銀行倒閉事件;以及寶鹼公司生產的可靠牌衛生棉,引發疾病造成婦女死亡的事件。

危機發生猝不及防

這些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提醒世人,今天任何企業,不論規模大小,都可能在猝不及防的情形下發生危機。換句話說,到處危機四伏。只有接受現實,認清我們生存在一個複雜、難測的時代裏,隨時都會有不測的情事發生,並且在事前妥為籌措,準備好應變計畫,遇事才能轉危為安。

以三哩島事件為例。在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八日清晨四時,警報聲畫破了早晨的寧靜,使原來就生活在三哩島核能反應器冷卻塔巨大陰影下的居民,從心底油然升起恐懼。供應三哩島電廠二號蒸氣發電機用水的一組抽水機發生故障,發電廠的安全系統自動關閉了蒸氣渦輪機和發電機。由於沒有水流進來,反應器壓力缸的水壓繼續上升,安全系統使二號機的控制桿自動掉進反應爐爐心,停止核子反應。

但是,原先核子分裂剩餘的放射性物質還在釋出熱量,冷部用水溫度繼續上升,雖然緊急供水幫浦自動啟動,操作人員卻沒有發現供應冷用水的水閥已經關閉。而且操作人員不慎切斷了自動減壓閥的電源。

這兩點人為錯誤造成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核能事變,也引發了一場世界性的危機。

事實上,在三哩島危機爆發前一年一個月,有一位工程師發現電廠的操作人員會誤觸開關,將緊急冷卻系統關閉。他把前因後果鉅細靡遺的寫成報告,並且警告說,如果再度發生這種情形,一定會造成嚴重的意外事件。結果報告被積壓,無人改善工作流程,引發了滔天大禍。

又如聯合碳化物公司設在美國本土內的工廠,多次發生毒氣外洩事件,可是卻無人通知設在印度波帕爾市的工廠經理,如果任何一個異氫酸甲酯儲氣槽遇水,可能就會發生毒氣大量外洩的情形。而波帕爾工廠發生毒氣外洩的主因就是儲氣槽遇到水。

危機的四個階段

韋氏字典說,危機是「轉機與惡化的分水嶺」;是「決定性的重要一刻」。它又把危機解釋成「生死存亡的關頭」。

凡能預測危機做好打算,把危機視為轉機的人,一定要比任令危機來襲、措手不及的人,更會利用機會開創機運。

危機通常分為四個階段,節潛伏期、爆發期、後遺症期和解決期。潛伏期就是警告期,如果牽涉到的人能及時採取補救措施,這就是事情發生轉機的關鍵時刻。如果病兆或問題被人忽略,危機就會迅速蔓延,所謂的危機處理或應變計畫,實際上只是控制損害而已。

通常危機爆發後,許多人同顧過去發生的一連串事件,不禁會說,如果我們或他們這樣辦的話結果就會如何,但這只是悔之晚矣的後見之明,本書則是要提高大家的警覺,希望在事前發現預兆及早處理,不要在發生危機後才來找原因。

我們如果能在危機爆發前妥善地規畫,往往可以調整危機爆發的時間和地點,不讓危機立即發作,爭取準備的時間,達到控制危機的目的。

暴風雨來襲前的準備

例如在大海上航行的水手,發現天邊烏雲密佈,暴風雨即將來襲,他們雖然無力阻止暴風雨的來襲,但是可以關閉船上的水門,駛回岸上。如果他們知道在暴風雨來臨前,無法駛回岸上,至少有機會選擇一個最有利的地點和暴風雨搏鬥,或擔心洶湧的暴風雨會使船觸礁,而把船開到大海上去。

又如美國白宮新聞室總是在下午接近截稿時間,甚至於星期五下午,才發佈不利的新聞,迫使媒體根據官方擬好的新聞稿照本宣科,或者把它丟進字紙簍內,不刊登、不播報這一則新聞。這就是一種損害控制。

後遺症期就是善後期,也是自我分析、自我檢討的療傷止痛期。管理者可運用這段期間,分析毛病出在什麼地方,進而採取補救措施。

後遺症期也是公司財務動盪不安、人事改組、銀行接收和宣告破產的時期。

本書作者曾訪問財星雜誌排名五百家大公司的重要主管,發現根據他們的經驗,一個事前有危機處理計畫的公司,在危機發生後產生後遺症的時間,要比沒有應變準備的公司少了二倍半之多。

每個人都有恐懼之事。除了死亡以外,一般人最怕的是身敗名裂;對美國總統來說,最怕的可能是核子戰爭;而對公司的駐外人員而言,最怕的可能是恐怖份子的綁票威脅。如果你把公司的財力全部投資在一個新產品上,產品上市後才發現過去做的市場調查不夠翔實,因為另外有一家財力雄厚的公司也推出了相同的產品,結果使你損失慘重。這正是你所恐懼並且應預想到可能發生的危機。你也應預想到這些危機對你和公司的打擊程度。

停電時的手電筒

我們都遇到過停電的情況。停電時,我們腦中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設法找到照明用品,如手電筒,再去查看斷電器或保險絲。不管停電的原因是保險絲燒斷或是線路跳脫,沒有手電筒,你是無法恢復供電的。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幾年以前,洛杉磯前鋒檢查者報(Herald Examiner)突然停電,工廠無法及時將報紙印好,只好借用洛杉磯時報的印刷機,將報紙印刷出來。前鋒檢查者報在這次事件中認清,洛杉磯時報就是它的「手電筒」,借用它的印刷廠解除了危機。

手電筒就是一個公司的應變計畫。沒有手電筒,無法恢復供電;沒有應變計畫,一個公司很難度過難關。

在草擬危機應變計畫前,先要組成危機應變小組。遇事時由總經理召集處理一切事宜。平時該小組也要定期集會,檢討各項演習計畫。

每一個危機處理小組都要有核心份子。但是技術危機要由技術人員解決;財務危機要由財務人員處理。視業務需要,危機處理小組的核心份子應包含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經理、公共關係室主任及法規室主任等人。

成立危機應變小組

核心份子的首要工作,就是提出危機處理小組的人員名單,並且決定後補人員,以免危機處理小組人員因故無法報到時,無人可用。

其次,核心份子須擬定危機應變計畫,把可能發生的危機告訴危機處理小組,要他們提出解決辦法。危機小組的人員應先檢查這份危機名單是否還遺漏了任何危機,再提出「如果發生某種情況,我們要如何應變?」的答案。

草擬危機應變計畫時,先要考慮下列幾點:

.誰負責通知員工?

.誰是他的替代人選?

.誰負責通知新聞界?

.誰是前者的替代人員?

.要通知那一個中央、省或地方政府機關?由誰負責通知?

.電話總機人員是第一線對外人員。他們接到電話後,要對記者和一般民眾怎麼說?誰負責向總機簡報?他們要會說兩種語言嗎?

.倘若總機人員接到某一類電話,如有關產品的謠言時,他們知道和誰連繫嗎?

.公司有沒有設立闢謠專線電話的計畫?接聽熱線電話的人要會說兩種語言嗎?

保持機動準備應變

每一家航空公司無時無刻不在面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墜機、撞機、劫機、恐怖份子放置炸彈或威脅要放置炸彈、勒索,或敵國將民航機擊落。只要飛機一離開場棚,航空公司就進入警戒狀態。

美國聯合航空公司負責溝通的經理查理士.諾瓦克說:「我們隨時保持機動,準備應變。」他是該公司危機處理小組的主要成員之一。

諾瓦克指著一本厚厚的手冊說:「這就是我們的聖經。」

紅皮的「聯合航空公司危機應變計畫」厚度有一英寸多,專供各分公司使用。所有的內容均由設在芝加哥的總公司批准,但是每一手冊均視各地區情況有所增刪。例如要找吊車,每一本手冊內均列有附近的車行名址,及吊車操作手的全天電話號碼,內容不斷更新。

芝加哥總公司內還設有一個狀況室,事發時可供事前選定的八名危機處理小組人員,分坐在一張方桌的兩邊。這個狀況室專門用來處理危機。

各行各業危機四伏

根據作者對財星雜誌列舉的五百大公司主管所做的調查發現,他們認為公司容易發生下列危機:工業意外災害、環境污染問題、工會問題及罷工、產品收回、公司與投資人關係、具有敵意的接收、經營權之爭、謠言或向新聞界洩密、政府干預、恐怖份子的活動、貪污等。

雖然各行各業難免潛伏各種危機,但若能及早發現問題加以處理,並在問題爆發後由訓練有素的危機處理小組緊急應變,則可避免危機擴大影響到整個公司的正常營運,儘速謀求補救解決。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