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國內經濟方面,在面對國際競爭時,企業如何加速提升競爭力?另一方面,經貿全球化帶來的副作用就是所得分配的惡化,因此未來如何利用合理的租稅政策及產業政策,一方面導正所得分配惡化的情況,一方面協助弱勢的工作者有更多機會,都是這次經貿國是會議中重要的議題。
為了因應上述幾個主要的問題,這次國發會把經貿國是會議區分成兩大主題,一個是關於國內經濟發展的相關議題,包括如何提升產業競爭力,另一部分就是如何協助弱勢產業找到生存的空間,及如何利用租稅政策抑制惡化中的所得分配。另外一個主議題,就是面對國際經濟整合下,台灣應該如何融入?其中包括台灣應如何加速與其他國家洽簽FTA及加入TPP和RCEP;以及台灣與如何處理兩岸經貿關係等等。
提升競爭力和改善所得分配為首要
首先,在國內經濟議題方面,如何提升產業競爭力是一個基本及長期以來就一直受到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在未來面對全球經濟整合的過程中,國內市場勢必擴大開放,因此國內產業必然會面對更大的競爭。所以企業必須增加研發投入、自創品牌、或是尋找與國際生產鏈上更多的合作與融合,這些都是重要的議題,希望產官學界能夠利用這一次會議的機會,好好的討論協助業者找到一個最適的發展方向。
另一個重要議題,與工作機會及所得分配有關。事實上,很多人認為這次太陽花學運的導火線可能是立法院審查服貿協議的方式所引發,但是也有很多人認為其實近年來薪資長期不漲,而房價卻大幅上漲,造成許多人(尤其是學生)對於未來失去希望,才會造成這麼大的反彈。因此,我們認為在這一次會議中,關於社會公平正義的議題,應該要受到重視才是,包括如何創造就業、提高薪資、抑制房價與改善所得分配等。
其實要同時達到創造就業與提高薪資的最佳方式,就是把台灣打造成一個更適合企業投資的環境,或是提供企業更多賺錢的機會,就可以吸引企業進行投資,而只要國內投資增加(包括本資、外資與陸資等),企業就會創造就業,因此就會帶動薪資上升。
至於在抑制房價與改善所得分配方面,合理的租稅政策應該是主要討論的方向,比方說,每年房屋稅應該依實價課徵房價的1%,大幅提高不動產的持有成本,確實做到抑制養房的投機行為。在所得稅方面,所得稅最高級距的稅率已經由40%提高到45%,因此所得稅稅率應該不會是問題,問題應該是如何去擴大稅基,包括認真去稽核查稅等。
開放市場前 政府須更多與民眾溝通
其次,在與其他國家洽簽FTAs及加入TPP與RCEP等方面,我們相信國人都已經認知在面對國際經濟快速整合的今天,加速與其他國家洽簽FTAs及早日加入TPP與RCEP,應該是國人的共識。目前,行政院已經成立了一個國際經貿策略小組,由行政院江宜樺院長擔任召集人,每月固定開會,檢視各部會為了加入TPP及RCEP而必須做的自由開放,及相關法規的鬆綁等。
在這裡我們要特別說明的是,就政府部門而言,開放與法規鬆綁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真正的困難是在開放了國內市場之後,因為國外進來的競爭,可能會導致國內現有廠商因為受損而出現反對的聲音。因此,現在政府部門一方面在檢視因應自由化所必須做的開放措施以外,更重要的應該是儘早與民眾進行溝通,且進行詳細的影響評估等。因為我們相信加入TPP與RCEP,對於國內企業所造成的實質壓力應該會比服貿協議大很多,因此政府部門絕對有必要在簽署之前,就必須先與民眾全面的溝通,以爭取民意最大的支持。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儘早通過 更有保障
中國大陸市場占台灣貿易總量的28.8%,是台灣最大的單一市場,因此我們當然應該要儘早與大陸洽簽FTA。尤其是這一次服貿協議中,我們對大陸開放的項目很有限,因此對於國內產業的衝擊有限,因此我們希望立法院能早加開始進行審查,並且儘速通過。另外,現在正在進行中的兩岸貨貿協議也應該早日完成,讓台灣的貨物可以免稅進入大陸市場,相信這對於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將會有很大的助益。
當然,由於兩岸關係較為特殊,因此未來兩岸在進行更緊密的經貿交流時,政府部門的兩岸政策應該更為公開與透明,所以我們建議現在正在立法院等待審議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應該要儘早通過,一方面,讓政府部門對於與社會大眾及立法院的溝通機制更為法制化;另一方面,所有的兩岸協議都需要經過國家安全的審查,確定沒有國安疑慮時才得以進行。因此,我們希望立法院能儘早通過此一法案,如此對於未來兩岸各項協議的簽署及兩岸關係的發展都可以有更安全的保障。
最後,我們必須說明的是,這次的會議定位是經貿國是會議,因此希望會議能夠針對經貿的議題深入討論;至於一些重要但不屬於經貿的相關議題,我們建議不應該在這次會議中討論。
雖然,我們相信國內還有一些重要的議題,比方說政治相關議題,但是現階段我們認為應該還是經貿議題最為迫切,需要立即面對解決,因此希望國人都能聚焦在經貿議題上。大家努力為台灣的經貿問題把脈,一起為台灣未來經濟發展找出一條生存之路。
(作者為政大經濟系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