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 I DO不是在唸書,I DO顧名思義有『我願意』、『我做』,甚至『做自己』的意思。I DO社不是在讀書,我們做自己、我們ENJOY、我們不放棄、我們盡力做到最好!」這是新北市立丹鳳高級中學(以下簡稱丹鳳高中)「Just I Do愛讀社」的臉書介紹,短短文字隱藏著閱讀的「雙關性」―愛讀、我願意!也是丹鳳語文特色課程展現。
丹鳳愛讀社 閱讀因為I DO
丹鳳高中以語文為發展重點,長久以來,校方全力推動語文教育,2013年在新莊、瑞芳區國語文競賽中勇奪金牌。丹鳳高中成立才短短4年,已獲得教育部「磐石閱讀學校」、「親子天下百大晨讀學校」、「親子天下百大樂讀學校」、「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五大高中閱讀學校」、「新北市閱讀服務楷模王」等殊榮,並年年獲選新北市閱讀社群績優學校,在推動閱讀及語文教育方面不遺餘力。
近來再透過新北市高中旗艦計畫與優質化計畫,培養各項語文競賽優秀人才,並成立假期走讀營,帶領學生從閱讀書籍、電影,甚至到西門町觀察紅樓文史現場,打造出頗有創意的閱讀營隊。
丹鳳高中也結合圖書館舉辦「班級交享閱」的班級導讀,全校老師每學年要入班導讀6次,每週晨讀兩天,全力配合推動班級閱讀,也在假期舉行特色課程營隊,多次邀請大師級作家如陳芳明、廖鴻基、張大春、簡媜、陳幸蕙、焦桐、TEDXTaipei策展人許毓仁等蒞校演講,成就丹鳳學生的語文高度。
宋怡慧老師:閱讀是生命中最美的體驗
閱讀的推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老師,是一位長髮披肩的美麗姊姊,更是散發書香的閱讀天使,熱愛閱讀為校園帶來的正面能量。從2011年起,宋怡慧不斷引進資源到丹鳳,像是參加博客來「三魚網」活動,透過閱讀經典作品,在引導學生至亭台PO文,從閱讀出發開發學生的語文創意與潛能,也針對文學經典作品設計出多元的閱讀課程,讓閱讀可以跨越各學科,結合藝術、人文、科學等,成為學子生命中最美的體驗。
宋怡慧表示:「發展語文特色課程及愛讀社,是一個意外又美麗的旅程。因為這不只是語文課,也不是由老師單純授課單向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能與學生一起閱讀、對話、分享的過程,改變課室學習的氛圍,從活潑互動與文本對話中互相學習,讓學生真正愛上閱讀與學習。」
「因為夥伴,讓我們覺得無所不能!」這是愛讀社的社團精神,從2012年到新北市貢寮國中、2013年彰化縣媽厝國小、2014年新北市平溪國中,愛讀社用「實踐」的腳步抵達偏鄉,一步步拓展閱讀的範圍,並且擴大閱讀的影響力,到各處介紹閱讀的美好,這是宋怡慧和歐陽立中老師三年來給孩子的承諾。
帶領團隊到偏鄉 推廣閱讀
丹鳳高中三年級學生郭品宏,是愛讀社的創社元老,用「愛」填滿高中三年的色彩,為偏鄉孩童舉辦閱讀營隊,並藉由遊戲、分享的方式,讓偏鄉孩子也愛上閱讀。
他說:「過去負責辦營隊,2014年升級成為顧問的角色,看著學弟妹帶營隊,心中有更多的感慨。學弟妹們走在過往既有的道路上,裝飾得更華麗。2014年到平溪國中舉辦營隊活動,是第3次營隊,大家對於活動的要求更高,雖然一學期只有6次社課時間可以舉辦營隊,但是透過同學們自願留下來討論,努力規劃排程,在活動完成後,成就感是無可比擬的。」
辦營隊活動所遇到最大的困難,一定是由陌生到熟悉的過程。一開始,平溪國中的孩子們因為彼此不熟,都提不起勁,讓丹鳳的哥哥姊姊急得傷透腦筋,前任社長、現任顧問的高三陳俊任,便肩負著吸引孩子們的重任。
陳俊任說:「我偷偷問孩子們最喜歡的課程是什麼?大家都說是打籃球,於是我答應大家,只要乖乖上課,下課後就帶你們去打籃球。沒想到,放學後孩子們真的全部聚集在籃球場,只為了等待大哥哥實現諾言,最終在汗水中化解尷尬,讓之後的課程更熱絡。」
丹鳳氣象站 提供NASA支援
丹鳳除了閱讀關懷人間,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丹高氣象站NASA學生線上雲觀測計畫」。
美國航太總署(NASA)推行「學生線上雲觀測計畫(Students’Cloud Observations On-Line,簡稱S’COOL)」,全球逾83個國家、超過10萬所高中參與,丹鳳氣象站於2011年首次加入美國航太總署的觀測計畫,就獲得卓越觀測團隊全球第11名。2012年得到全台灣第1名、全球第5名的殊榮,刷新台灣高中學生的觀測記錄。2014年也參加中央大學「GLOBE Taiwan」的計畫,全台只有11所高中、1所國中參加,幾乎都是各地區的明星高中。
S’COOL讓丹鳳學生對於天氣變化極具敏感性,透過每天對雲層的觀察,發現周遭天文氣象的變化,培養對於天文氣象的基礎觀測能力。透過觀測報告,也可以使美國航太總署加強觀測懸浮微粒與霾害、地球輻射能量系統研究,為全球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21項指標 10分鐘內填完
丹鳳最初想要設立天文台,但簡易型天文台都要價新台幣500萬元以上,經過師生動腦,一起創造簡易觀測氣象設施,費用不高卻能夠獲得極佳效果。
丹鳳也是新北市唯一擁有「常設性人工觀測的校園觀測站」的高中,丹鳳學生每天輪流利用下課短短的10分鐘進行觀測,在NASA的5顆人造衛星通過學校上空前後15分鐘,以肉眼觀察雲的形狀,記錄氣壓、氣溫、風向、能見度、雲量等多達21項觀測資料,再上傳至NASA雲端,與人造衛星同步記錄的氣候資料比對,是一項極需毅力的工作。
因為要上傳到NASA,是全英文的作業環境,氣象站活動也成為各科教師必須一起經營的平台,像是請英文老師教導學生氣候專有名詞,國文老師指導學生製作電子書等,一個小小的氣象站,實踐了全人教育的理念。
中央大學GLOBE Taiwan計畫 研究台灣氣候
中央大學的「GLOBE Taiwan」計畫,則是有5大領域觀測,丹鳳的強項在大氣方面,透過判讀全球暖化的資料,可以了解氣象對於生活的重要性。像是冬天由於中國大陸北方燃媒取暖,就會影響台灣北部的能見度,清明節、中元節等焚燒紙錢,都會讓空氣中懸浮微粒增加,影響空氣品質,這不是單純的大氣變化,而是與時事、社會了解結合才有的體認。
劉育宏老師表示:「丹鳳氣象站因為是義務性質,並不屬於社團,所以同學都還加入其他社團,展現多才多藝的一面。氣象站提升學生的態度及觀念,對於負責、守時的生活觀念多有所提升,這是專業外最大的助益。」
高二的陳倉農為了加入氣象站費盡苦心,「高一時考氣象站沒錄取,我才知道,原來想要完成一件事情,是需要付出努力的。高二時終於錄取了,因為我想要像《航海王》裡面的航海士納美一樣,擁有預測天氣的能力。在氣象站時了解到,觀測很容易,預測很困難,也是更值得學習之處。」
「那是卷雲,不是積雲!」、「那是積雲,妳到底有沒有看清楚?」林容安、林湘芸和陳美竹一同加入氣象站,常常為了觀測雲況有不同的意見,這是常見的對話。林湘芸表示:「和夥伴討論是什麼樣的雲層,高一時常將層狀說成積狀、層雲說成積雲,但是在學長姊不斷細心教導下,慢慢地我懂得如何分辨。現在媽媽洗衣服前都要先問我,我成了全家的『氣象主播』。」
陳美竹也說:「有些時候電腦測的不一定準,身體的體感溫度反而更真實,還能夠糾正電腦的錯誤。身體感受到的溫度和風向、溼度都有關聯,像是了解風向的變化,撐傘時更不容易被淋溼,傘也不容易變壞。」丹鳳氣象站每天都有無數的趣味小故事,伴隨著同學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