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實驗大多一箭雙鵰,既解決陳年舊案,又開創未來。如養水種電,解決養殖業造成地層下陷,最深達三公尺。養水種電鼓勵漁民放棄養殖,將空間用於建置太陽光電,收益分給地主,漁民並可優先受雇管理設施。一併解決地層下陷、發展綠能、增加就業三件事。
沼氣供電 解決畜牧汙染問題
目前養水種電的土地計177筆,改善168個家庭收入,增加80個工作機會。2013年全年發電量足供8600戶家庭一年用電。又如沼氣供電是想解決飼養牛豬長期汙染。曹啟鴻指出,屏東縣有「咖啡牛奶」現象,牛奶產量全國最高,但也是養豬大縣,咖啡色澤排泄物造成「一家養豬萬家不香」。
因此縣府與養豬戶溝通,購買設備,成為綠色養豬場,渦輪式發電機能夠全天24小時運轉。豬舍上頭有太陽能板、豬糞尿收集發酵回收甲烷(瓦斯)氣作發電,產生的電可自用或銷售。成果是目前縣內已有九個畜牧場設置沼氣發電,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4萬6000噸當量排放,預計有299萬度沼氣電產生,以躉購電價每度3.25元計,可增加970萬元。
能源外的施政,縣府團隊完成台鐵捷運化高架工程及萬年溪整治兩個屏東百年來難得一見的大工程。他說明,高架工程「縫合」原本被鐵道切斷的空間,讓都市豁然開朗,平均每隔5至10分鐘一班密集車次,將帶給縣民聯外交通更多的便利。
八年卸任在即,曹啟鴻仍不忘呼籲民眾多食用環保豬,多支持綠電,讓屏東更永續。
施政亮點
①養水種電2011年起並聯發電,2013年發電可供8600戶使用。
②九場畜牧場設沼氣發電,每年減少二氧化碳4萬6000噸當量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