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開始接觸烘焙也不過10個月,至今已能親手製作出來40~50種麵包。吐司、貝果、司康、瑪德蓮、可麗露、紅豆麵包、韓國麵包,他一口氣念出一長串各式麵包的名稱,全是他做過的成品。親朋好友們,近年來經常在聚會中品嘗到他的麵包,無不大為驚艷。
他的手藝不只親友稱讚,更朝專業水準邁進。5月11日、今年母親節當天,林國勛通過烘焙西點麵包類的丙級考試,未來還要拿乙級執照。
一趟旅行 讓他栽入烘焙世界
大學主修國際貿易,上班近十年後,林國勛創辦電子公司。去年把公司結束後,59歲的他看似退休了,但退休後反而更忙,忙著享受烘培的樂趣!不過,會一頭栽進烘培,一開始是因為「不服輸」。
2013年過完農曆年後,林國勛結束20多年的公司,閒不下來的他,著手規劃退休生活。原本他想開餐廳,和朋友飛到美國拉斯維加斯,品嘗4~5家高檔餐廳,其中不乏米其林星級餐廳。但這趟為開餐廳作準備的四天三夜美食考察行,卻意外成為林國勛和烘焙結緣的起點。
這回旅程讓他深刻體會精緻美食背後的文化堆疊,更發現其中隱含的樂趣。他發現到,一道完整的饗宴,從最開頭的麵包、到結尾的甜點都是重點,可以說,烘培是從頭到尾的關鍵。這讓林國勛開始對烘焙產生興趣,想挑戰自己、親手做出好吃的麵包。
烘焙,主要材料是麵粉、水、蛋、油等,「如此簡單的原料,卻能組出千變萬化,你有很多天馬行空可發揮,」在烘焙世界裡隨心創作,帶給他很大樂趣。感性的他發現,每次做麵包會不會成功,揉麵團時,心裡就有會感覺,配方比例抓得好不好、麵糊會不會黏手、環境溫度等,一旦用心做,和麵團接觸的手,彷佛能感應到彼此在對話。
此外,親友吃過後滿足的表情和回應,可以分享快樂、創造幸福氛圍,更是他的一大動力。林國勛現在平均一週至少會有二、三天宅在家裡做麵包,有時甚至早上起床烤麵包,讓太太和女兒醒來就有剛出爐的麵包當早餐。
從「不進廚房」到為烘焙瘋狂
半路出家,林國勛是非常認真的學生。買書自修,書房桌上有20~30本食譜書,每本都有不少彩色標籤,記錄每次製作的筆記。去年8月,他還報名高雄餐旅大學的手作麵包班,將近兩個月,每週六一早起床,趕搭第一班高鐵到高雄,上一整天課,傍晚再坐6點多的車回台北。坐高鐵的車錢都比學費貴,但他認為非常值得。
不只高餐,到其他烘培教室上課,或參加丙級證照的考生,不管到哪,共通點都是他年紀最長。但林國勛從不認為這是困擾,「年紀最大也有好處,其他學生不敢問老師問題,我反而能厚著臉皮一直問,」比任何人還認真的學習態度,及回家後勤奮練習,難怪能做出好吃麵包。
近來已陸續有人向他下訂單。去年聖誕節朋友聚會,他就趕製了200個可麗露;還有朋友孫子彌月,託他烤瑪德蓮蛋糕當點心;偶然結識的簡餐店老闆,也把他的餅乾放進店裡賣。笑說沒有要靠賣麵包賺錢,但林國勛倒是把截至目前靠烘焙賺來的錢收進專屬小鐵盒,打算當作買大烤箱的基金,儼然在他心中已有搭建小型個人烘焙廚房的夢想!
從前的他,是從來不進廚房的,看到今日的轉變,太太陳春美用「瘋狂」來形容。陳春美回憶,先生第一次學做可麗露時,為了要讓焦糖表面著色均衡,林國勛守在烤箱前,緊盯著烤箱內的溫度和麵糊的膨脹變化。可麗露做工繁複,相當考驗技術和經驗,林國勛曾烤過200個,全都失敗,但他沒放棄,晚上躺在床上,腦袋裡還在不斷檢討究竟哪個環節出錯,終於讓他體會出心得。
看來,只要有熱情與興趣,不管男女、年紀,愛上烘培,都是給自己最好的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