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柏克萊加大在近五十年全美高等教育排名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其成功因素為何?
答:其實任何一所大學要辦得成功是整個環境及成長過程中種種因素交織而成,絕不是單一有利條件即可奏效。柏克萊加大的成功可由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來談。先從天時方面來說:不可否認的,柏克萊所在地區天氣很好,四季如春,吸引許多知名學者,很多人到了柏克萊後就再難離開。在美國每一個學校都有所謂「流動性」的問題。如位於奧本納的伊利諾大學(U. of Illinois at Urbana)雖是相當優秀的學校,但受氣候影響,教授流動性較大。而且往往被「挖走」的教授又是最知名的學者,對該校發展比較不利。
天時地利人和
其次地利方面,過去加州處在開發階段,地方廣闊,發展潛力雄厚。加上沒有已成長的工、商業的包袱,所以能發展最新的工業,如矽谷的電子、電腦、國防、生物技術等高科技工業。地區的發展也刺激了學校教育的發展,新興工業更是學校財源的有力支持。這些都是相當有利的條件。
至於人和,為外在因素,主要是州民與州長的支持。十九世紀末期有許多州長、州議會對加州大學非常支持。由於加大對農業推廣方面影響深遠,使加州一躍成為全美最大農業州。尤其一九五○年代,老布朗(Pat BroWn)州長對學校教育非常支持,該時期加州大學發展特別快。可見人的因素對學校發展也很重要,除了幾個特別的州長之外,一般說來,加州州長及其領導的州議會對高等教育相當支持。
校董會的制度對加大也有很大幫助。加大的校董會使學校與州議會之間有個緩衝。因為校董會的董事雖由州長任命,但任期長達十二至十六年,受政治因素的影響不大,形成相當獨立的機構。
學校經費雖有一半來自州議會,但透過校董會運作,學校不易受政治因素干擾。其他各州的州立大學若是無法擁有獨立的校董會,就易受州長、州議會的干預。
教授會享最高主權
問:除了天時、地利、人和之外,柏克萊加大本身的領導才能及教授會(academic senate)的實質運作情形如何?
答:教授會是柏克萊加大一個很主要的特色。雖然幾乎全美各大學都有類似的組織,但是組織最龐大且在學校中力量發揮最強的首推柏克萊加大。舉凡全校的學術方針規畫、全校教授的評鑑、任用、升等、加薪等等,決定權全屬教授會。有些類似總統與議會的制衡關係。教授會擁有最大主權,學校最高行政首長(校長、副校長)只執行教授會決定的學術方針及校董會決定的非學術方面的行政事務。
一般而言,校長的否決率佔一~三%左右,多半用在與政策有關的事務,或在決定性邊緣的事務或與州議會有關的政治事務。大致說來,校長是相當尊重教授會的決定。
問:教授會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請說明教授會是怎樣組成的?
教授代表負責決策
答:基本上,每一位教授都是教授會的成員。但全校有一千六百多位教授,不可能全部參與實質運作,因此有所謂的「教授代表」,約一百多位。即使這一百多位代表,也很難直接運作,所以實際上是由許多小組來執行各種事務。如預算經費小組,掌管全校教授的評鑑、升等、加薪等,是最重要的小組。又如研究計畫小組負責決定研究方針、研究事務及政策的處理等。如學校對星際戰爭研究應採取何種態度?電機電腦系發展愈來愈大是不是正常現象?人文社會科學的外界經費支持不如工程科學那麼多,應有那些校內補助措施?
還有教學小組負責教學方法的改進、頒發傑出教學獎,甚至有時還與經費小組在教授升等上爭執,為那些教學傑出而研究平平,較難升上去的教授打抱不平。所以現在相克萊加大相當重視教學,許多得過傑出教學獎的教授,陞遷特別快;相對地,有些研究強而教學差的教授也有久陞不上的情形。這使得教學地位抬高了許多。其他值得一提的是課程小組,負責全校每一門課裡的規畫與教學計畫。
活躍人士參與校務
總結來說教授會力量很大,舉凡任何與教學、研究、學術相關的問題,都由教授會掌握決定權。至於教授會中各小組的成員由委員委員會(committee on comittees)指定;委員委員會的成員是由一千六百位教授經過普選產生,負責指派各小組成員。
問:那麼柏克萊加大教授會如何能發揮預期功能?
答:因為傳統上柏克萊加大校長與副校長人選常常由教授教會裏活躍人士中甄選,所以學校最高當局相當尊重教授會的決定。如現任校長赫曼曾是教授會政策小組主席,我本人也曾為教學小組主席並參與其他小組的工作;當然也有許多位校長、副校長卸任後成為教授會的要員。如此優良傳統中,校長與副校長即使在會議中與教授會爭得面紅耳赤,但是在原則上,最後一定會尊重教授會的決定。這是台灣各大學今後可努力改進的地方,台灣雖然有教授會,但是力量很小,尤其在系的層次如學術規畫(五年、十年發展計畫),還要改進。
問:教授會掌管的事如此多,是不是會佔用教授相當多的時間呢?
答:這個要依事務而定。原則上,學校要求每位教授在教學研究外必須兼管一些行政顧問事務,如指導學生修課、各項為學校服務的行政責任。如果在預算小組,工作又特別重,幾乎是兩個全職工作,十分辛苦。
問:一般認為教授的任用陞遷是由系裏決定,依田教授剛才說明是由教授會作決定,能不能再進一步說明?
任用陞遷審核嚴格
答:教授會確實有最後裁決的權力,即使任用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也由教授會決定。一般說來任用程序是先由系裏推薦,然
後提到院方審核,院方再呈送教授會裁決。而教授會理想的批准率應在八○~九○%左右,通常強系的批准率較高,但是如果較弱的院系批准率經常偏低,顯示該院系核准尺度達不到學校標準,往往造成該院系主管引咎辭職。
問:教授會的任務如此龐雜,要管理不同科系的事務,又牽涉全校各個院系,教授會要如何作全盤決定,才不致有偏差?
答:教授會各小組的成員儘可能涵蓋各院系,且由富經驗的人來擔任。(如葛守仁教授擔任過系主任與院長,現為預算小組的一員),因此,對各院系有相當認識。如預算小組在各學院都有成員,有時連院長、副校長卸任後也加入預算小組,他們原本對各院系有深度的認識。再者,關於陞遷任用,決定權並不全在預算小組成員,還得預算小組指定一個特別小組做研究後才能決定。
系為重要行政單元
問:這樣看來,大學較公司還複雜龐大,所以某些學校校長為象徵性的角色,而以系為主要的管理單元,那麼柏克萊加大的行政管理體系是如何呢?
答:柏克萊加大是以「系」(而不是「院」)為重要行政單元。所以系主任是最重要的行政人員。但為能提升各系品質,就無法完全依賴「系」,如有些系已開始變弱,就必須在其上另有一統籌組織。有了外在的干預,才能振衰起弱,教授會就是處於類似輔導的地位。換句話說,系本身的強弱也會決定校方和教授會干預的程度。
問:董事會是怎樣組成的?它與學校之間的權力關係又如何?
答:加大校董會一部份成員(約二十位左右),是由州長任命,其餘的是所謂的「相關官員」(exoffcio),如現任州長、副州長、州議會議長、校友會會長、總校長及一位關切學校發展的社會知名人士,一共六位。非相關官員的董事任期為十二至十六年;相關官員董事任期隨其職務而定。
據州憲法規定,校董會擁有全部主權,但是其成員大半為社會及當地社區中有影響力的重要人物,本身另有要務,很難實質參與校務,就將行政權授予校長而學術權授予教授會。原則上九個校區都是如此,但是每個校區發展的情況不同。
避免近親繁殖
問:柏克萊加大成功的共他特色是什麼?
答:柏克萊加大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從一九五○年以來由教授會決定「不任用自己學校的博士班學生」,並限制副教授與正教授的研究方向太接近。在當時為畫時代的措施,一開始反對紛紛,因為一般觀念總想把優秀學生留在自己學校,但是這會造成「近親繁殖」,研究領域很容易老化、僵化。不用自己學校的博士班學生,才能引進新血,不同學校來的人由於沒有先天環境侷限,帶來不同的觀點,使學校變得非常有生氣,新觀念源源不絕,吸收各優秀學校的特色而集其大成。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等校也學柏克萊加大這套辦法,避免近親繁殖走下坡。
其次,限制正教授與副教授的研究方向太接近,可使年輕教授獨立開發新的研究方向,拓展新的研究領域,不容易形成派系。柏克萊加大活力強過許多其他一流大學是因為「出奇制勝」,才能走向成功。
在這裏,我要強調一個重要的觀念就走每一學校一定要有它的特色。在美國各較作風不同,如哈佛明定系不可太大,採挖角精兵戰略。又如加州理工學院以「小」而別樹一幟。但是我發現台灣各較少有特色,各個學校做法幾乎一樣,學校應該考慮出奇制勝的方法,就像柏克萊加大「不留自己人」的作風,處處設法提高學校學術水準;天天思考各系長短程發展力向與計畫,研究各院系發展動力學(dynamics,例如那個專業要減少人,那個該擴充),促使學校中每個系盡量保持上風。
這些策略極重要,還須加上力行,每天想,每天做,總有一天可以達成。
堅持學術本位
問:您剛才提到星際戰爭研究,加州大學是州立大學,會不會一定要有義務參與這些國家研究計畫,而喪失學術自由?
答:不會。當然聯邦政府對所有公私立大學儘量設法干預,但是全美各大學會及最重要的美國大學學會力量很大,經常與聯邦政府周旋。如柏克萊加大以學術自由為原則,堅持不接受任何限制學術自由的研究計畫,不管是來自政府的或是企業界的委託計畫,這在別的學校很難辦到。
問:州立大學由州出錢勢必得完成州政府所託付的使命,如此學校發展是不是會經常受州方干預?
答:干預當然是有的,加州議會始終要柏克萊加大降低外籍學生人數、增加黑人及西班牙語系人數比例,再就是必須考慮轉學生等問題。尤其是大學部的限制較研究所多,研究所因經費多半來自外界,所受限制較小。但仍免不了要受經費主要來源的聯邦政府之干預。
問:州議曾是不是也會以州法限制柏克萊加大發展?
答:當然會,譬如州憲法規定高中畢業生在前八分之一的優秀生。可以進入加州大學就讀,但是過去有許多分校收不到足夠的學生,所以問題不大。但最近幾乎其他各分校也都收滿學生,所以產生危機,學校曾多次討論尋求突破的折衷辦法。
一流學府一流師資
問:最近柏克萊加大教授得到美國總統年輕學人獎的人數特別多,學校是否曾特別推動,在這方面對學校有何實質影響?
答:教授得獎是評估一所學校的基準之一(如諾貝爾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人數等)。如何將最優秀的人選提到校外去競爭,一直是學校努力的重點。整個來說,評審與吸收最好的教授是學校最重要的決策。柏克萊加大教授在這三年得總統年輕學人獎的人數最多,也證明了學校辦學成功。換句話說,一流教授陣容是提升學校躍入一流學府的要件。
問:這幾年來,一般注意到美國工學院教授的薪水趕不上工業界,很難吸收好教授。最近聽說學校已把薪水提升到與工業界相近。這個牽涉學校是否採行單軌的薪水制,工學院如何實施這一單軌的薪水制,其標準又是那個單位決定的?
答:學校目前並不是採單軌薪水制,而是依實際需求狀況分成四個薪水標準:醫學院最高、法學院次之、再來是工學院及商學院、其他學院再次之。這個標準是由校董會決定的。
認清高等教育重要性
問:東吳大學教務長劉源俊非常關心我國高等教育之發展,曾由台北打長途電話來請教:「加州大學九個分校與國內一個獨立大學相較是否有不同處?加州大學的教育行政獨立自主性有多高?」
答:加州大學教育有三種體系:(一)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二)加州州立大學(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及(三)社區大學(Community College)。加州大學在層次上有點類似國內的公立大學,所不同的是在管轄上國內大學是由教育部作全國性的全盤策畫。
問:您認為先進國家在推展高等教育上,什麼地方最值得我們國內參考?
答:首先,一國的決策者必須認清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多做高等教育的投資。因為在今後這個科技革命的社會裏,高等教育將佔有主導地位,將帶動科學研究、人才訓練,進而激發工商業革新與新興工商業的崛起,加速整個地區的經濟繁榮。
最明顯的兩個例子是美國東北角波士頓地區始終興盛不衰,以及西部加州的工商業快速發展,兩者都與當地幾所一流大學培育優秀人才有密切關係。
其次,是各大學應有相當的自主權,並且必須學術至上,減少行政干預,提高教授會的權責,讓各大學積極在學術水準上競賽高低,創立各院校自有的學術傳統與風氣。
問:如果以柏克萊加大為一面鏡子,您認為台灣的高等教育未來應做那些努力?
以成功經驗為師
答:去年回台灣時,覺得那兒的高等教育進步很多,尤其是研究所大量發展,而且教授水準不錯,研究氣氛也很強。台灣的高等教育是比以前進步,但是要再進一步的話,就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是每個學校必須發展各自的特色,更要想辦法「出奇制勝」,以求突破,達到更高的學術水準。
第二是一定要讓教授來決定學術方針,加強教授會力量,讓教授會發揮應有的功能,不要讓其他因素影響學術成果。
第三是要使各方面人才流通,更重視學術本身,而且應該重視台灣本身既有的優秀人才,讓他們更能一展長才。
總之,應該由懂學術的人來掌管實務,就像吳大猷先生的科學建言,總是由學術觀點來看眼,才能充份發揮高等教育的功能。
(杜麗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