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用服務業精神和新科技,解決學生大小事

大葉大學的跨世代溝通新模式

柯曉翔
user

柯曉翔

2014-02-26

瀏覽數 18,550+

用服務業精神和新科技,解決學生大小事
 

本文出自 2014 / 3月號雜誌 不服輸的首爾

50歲的武東星,是大葉大學創校以來最年輕的校長。在全台灣161所大學中,他可能也是最愛上網與回覆校長信箱的校長。

自2010年10月接任校長以來,武東星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機搜尋「大葉大學」關鍵字,也四處瀏覽國內外大學新聞。他曾意外發現,有位畢業女校友的不雅照遭人放上網路,第一時間啟動校安機制,移除照片,並協助校友報警追查。校長得知訊息的速度比熟悉網路的大學生還快,讓人津津樂道,堪稱「智慧型治校」。

至今,武東星仍親自回覆每一封校長信箱的來信,大至選課問題,小至家長陳情宿舍沒有衣架,他都認真回應。曾有學生寫信到校長信箱,自覺一定石沉大海,沒想到立刻收到校長回信,學生嚇了一大跳。「要以學生為本體,讓學生共同治校。其實,全校學生和家長就是維持校園品質最好的稽核,」武東星說。

大葉大學地處彰化縣半山腰,公車罕至,學生上下車多騎乘摩托車,易發生事故。且機車呼嘯而過,常造成噪音,鄰近路邊的行政大樓辦公人員上班時總將窗戶緊閉,仍不堪其擾。

為了解決機車問題,校方決定增加設立減速墊(路突),引導學生減速騎乘。沒想到卻引發軒然大波。過度密集的減速墊,不僅讓學生的機車避震器故障,也讓剛買完早餐、急著騎車趕課的學生,一經過就豆漿四濺。學生群起在大葉大學臉書抱怨,甚至打電話向媒體投訴。

了解學生意見後,武東星親自帶一杯豆漿,請學生騎機車載他,實際親自體驗,發現確實會發生學生描述的窘境。於是他請同仁連夜將新設立的減速墊拆除,改設立限速標誌柔性勸導。學生感受到校方誠意,在行政大樓打工的同學也體會到機車產生的惱人噪音,同學間互相提醒注意。當師生彼此同理,就化解衝突了。

既然師生非常關心交通的問題,想要達到機車減量,就必須先提供學生更便捷的大眾運輸資源。大葉大學因此首創「五車共構網」,和員林客運合作,提供高鐵與員林車站接駁車、校園巡迴交通車等,方便教職員和學生通勤。

校方並推出「五車共構網」App,學生只要用手機連上App,就知道接駁車的行車狀況與抵達時間,上下學更方便。努力改善交通,讓大葉大學在2012年榮獲教育部交通安全評鑑大專組第一名,也是大專院校唯一「金安獎」得主。

主動發現問題 讓抱怨減少

其實,凡是學生最基本的食衣住行各面向,武東星都希望儘量讓學生滿意。學生滿意了,正規的教育大業也會推動更順暢。

大葉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碩二學生劉士浩分享,由於該系館位於全校最頂端的山坡,過去沒有提供餐飲服務,導致學生用餐時總要走上好長一段路程到其他學院覓食。向校方反應問題後,學校立刻設立販賣機販售餅乾和泡麵,也和攤販合作,開賣便餐,讓學生省去奔波之苦。「校長其實做了很多事情,」大學、研究所皆就讀大葉大學的劉士浩,已經在學校待了七年,把一切改變看在眼裡。

身兼總務長的大葉大學主任祕書侯雪娟說,校方對於學生關心的大小事務,也早從被動接收抱怨,轉變主動發現問題。以往學生抱怨最多的就是總務問題,過去由學生反應後,總務處再抵達處理;但現在,學生還沒陳情,校方就先發現問題,學生的抱怨變少、稱讚變多了。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和學生喝茶聊天 就像家人

另一個跨世代溝通方法,則是親近與理解。武東星習慣運用「走動式管理」,與學生第一線接觸。早上,他常去學生宿舍探訪,看看學生的住宿生活。有趣的是,有些新生還不太認識校長,把武東星當成新舍監。晚上,他常去社團練習場地,為學生加油打氣。期末也現身社團表演活動,觀看學生的練習成果。

如今,學生走進侯雪娟的辦公室,就如同自家客廳,可以喝茶、聊天、談易學,像是一家人般。侯雪娟從1991年在大葉大學任教至今,20多個年頭過去,她經常聆聽學生的煩惱,用擅長的易經,替學生解惑。就連學生畢業後,侯雪娟也持續和他們保持聯絡,結婚幫忙挑日子、搬家看風水、生小孩幫忙命名。

武東星說,現在環境和過去年代完全不同,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方式也轉變了,如果把過去習以為常的認知,套在學生身上,就會產生衝突和怨懟,「大人要先理解學生,自己先改變,學生也會隨著改變。」

年年陪學生完成鐵人三項

為了親近學生,老師也必須親自參與學生的活動。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有個特別的傳統──鐵人三項。學生要通過游泳200公尺、騎車20公里、跑步2公里的考驗。這個迷你版的鐵人三項,是大學生的選修課、研究所的必修課。每年5月第一個週末,參加鐵人三項的學生,汗水與淚水交雜,奮力通過終點。休閒事業管理系助理教授李俊憲回憶,通常哭最凶的,都是那些練習時進度嚴重落後的同學,回想一路練習的辛苦,忍不住落淚。

其實,推行鐵人三項傳統並非一路順遂。曾有學生反應,老師沒有親自參與,只是「虐待」學生。36歲的李俊憲於是身先士卒,陪伴學生練習,年年堅持全程陪學生完賽。

曾有位24歲當上鄉民代表的校友,畢業後返校分享,自己最難忘懷的校園記憶就是鐵人三項,想想自己「這麼辛苦的事情都完成了,還有什麼辦不到?」

坐在校長的位子,武東星深刻感受到世代差異,也學到重要的一課──大人變了,孩子就會不一樣。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