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程建人:處理危機學經驗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0-09-15

瀏覽數 10,850+

程建人:處理危機學經驗
 

本文出自 1990 / 10月號雜誌 第052期遠見雜誌

問:波斯灣危機,對我國整體外交有什麼影響?

答:中東危機對於我國整體外交的影響應該是有限的、局部的,因為它基本上是一個區域性的問題。不過因為我國所需的石油七0%由中東地區供應,科威特占一七%。科威特停止供油之後,對我們不無影響。

我也覺得這一次中東危機所引發的問題,譬如國防、能源、駐外機構的應變能力等等,都值得我們深入研討。

問:我國過去與波斯灣各國的關係如何?是否會受這次事件影響?

答:去年我們與中東地區十七個國家的雙邊貿易總額是四十二億五千萬美元,目前我們仍在八個國家設有代表機構,大致都可以維繫相當好的實質關係。

這種實質關係在這次自科國撤僑事件的過程中的確發揮了大作用。譬如約旦政府曾對我方人員在伊約邊境予以支援,准許我們派專機赴約接運所有人員返國,以及同意給我們臨時降落權等。

立即的影響是我們與科威特關係的完全中斷,同時從科威特每日進口七萬五千桶的石油也全部停止。

加強應變能力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問:從我國是否參與制裁伊拉克的爭議,請談談我國在國際上的角色定位和處理原則。

答:作為一個負責任、有原則的政府,我們第一會考慮到國家本身的利益,短程的和長程的,以及國際社會的道德和規範。

這一次就是如此,我們考慮到國際正義,也考慮到石油的問題,我們更注意到留滯在科威特境內一百四十多位國人的安危。或許有人認為我們公開的反應稍許慢了些,事實上伊拉克軍隊八月二日凌晨入侵科威特之後,我們很快的就表示希望國際爭端能以和平方式解決。

八月八日伊拉克兼併科威特,當天及隔天李總統、郝院長及外交部均先後強烈譴責伊拉克的行為,同時支持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案。

問:我國在護僑行動中遭遇到那些困難?在危機中的應變能力如何?

答:就這次撤僑經驗來看,曾經遭遇到二項主要的問題:第一,通訊問題:八月二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後,我們隨即與我駐科威特代表聯繫,指示採取各種應變措施。可是次日晚上十點多鐘之後,伊拉克切斷了所有科威特對外的電話、電訊,從那時候起,便無法直接與代表處聯繫,也就難以掌握當地所有人的安危情形。

第二,我國駐科是代表處,不是大使館,可是由於伊拉克入侵,整個科威特政府等於消失,使我們駐外人員失去交涉洽助的對象。

在這次危機處理中,我們用心檢討,仍得到一些寶貴的經驗和教訓,譬如我們要加強外館與國內的通訊設備,尤其比較危險困難的地方;此外,除了督促外館加強與當地朝野的聯繫外,亦要與其他國家駐在當地的機構、人員加強往來。

今後也將加強駐外人員危機處理的訓練。

(任孝琦、王慧芬採訪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