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觀文藝,開眼界

3佛殿 4展館 地宮天宮窺珍寶

林讓均
user

林讓均

2013-12-20

瀏覽數 13,800+

觀文藝,開眼界
 

本文出自佛陀紀念館深度遊

「北有故宮;南有佛館!」201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國知名作家莫言,2013年來台參觀佛陀紀念館時,隨行的女兒管笑笑,當下驚歎於佛館的豐富館藏,認為足堪媲美台北故宮,為佛館下了這句驚歎註腳。的確,佛館不但有數千年歷史的文物館藏,也有不少貼近你我的文學藝術創作。這些作品不管是平面或立體形式,屬於近代或遠古,都演繹著人間佛國,乃至於宇宙文明的大千萬象。

上千件縱貫古今、雲集八方的館藏精髓,就位於「本館」,是不可錯過的必訪之地。本館,是一座印度式塔形的黃色建築,位於成佛大道的終點。分別設有3座佛殿、4個常設展,二樓還有4個美術館。位於本館中軸線的三座佛殿,按順序分別是:普陀洛伽山觀音殿、金佛殿、與供奉佛牙真身舍利的玉佛殿,建議遊客一次瀏覽一殿、逐次參訪。

1.普陀洛伽山觀音殿〉

8字長名觀音殿 有巧思

首先,是「普陀洛伽山觀音殿」。將觀音殿列在三殿之首,是因星雲大師希望遊客進殿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最慈悲的觀世音菩薩。他說:「觀音菩薩象徵慈悲,代表佛陀的精神普及於一切!」有人疑惑,為什麼正式名稱是長達8個字的「普陀洛伽山觀音殿」,而非「觀音殿」?這點,也是星雲大師的巧思,他認為多加5個字,能夠引發遊客們的好奇心、增添遊趣。其實,「普陀洛伽山」指的是位於印度南部、當年觀世音菩薩修練的知名道場。

千手千眼觀音 高達388公分

來到殿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高達388公分、全身披掛彩帶瓔珞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藝術家楊惠姍為了搶時間完成這尊千手千眼觀音,曾經7天7夜幾未闔眼。整座觀音殿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大型琉璃作品,四周環繞著玻璃壁面,總共鐫刻著33尊菩薩,內嵌的各色光源透過裡層鏡面不斷折射,伴隨著萬千菩薩身影,營造出流光溢彩、幻化萬千的華嚴世界。

33尊菩薩 傳達佛教經典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重重無盡」的鏡中意象,是為了表達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的宏大悲願。創作這33尊菩薩的膠彩藝術家施金輝,特別讓菩薩化身成各種的身分樣貌,傳達佛教經典《法華經‧普門品》中「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的境界。

千手千眼觀音創作緣由

關於普陀洛伽山觀音殿內的千手千眼觀音,琉璃藝術家楊惠姍的靈感來自於敦煌千手千眼觀音壁畫。1996年,她到敦煌莫高第三窟參訪,驚見此幅璀璨絕美的元代觀音壁畫,早已斑駁。出了石窟,她對自己承諾,要以琉璃永留千手千眼觀音。當年觸發靈感的壁畫複製圖,如今就掛在觀音殿,與殿上的菩薩互相映照。

2.金佛殿〉

東南亞遊客必訪的大佛

第二進的「金佛殿」,則是東南亞遊客最愛的參訪點,因為主尊大金佛,就是從泰國遠道而來。這尊大金佛,是為了祝賀泰國僧王90歲冥誕,僧王隸屬的法宗派僧團代表聯合鑄製了19尊大金佛,贈予全球19個佛寺供奉。其中一尊指定送給佛光山,於是由泰國詩琳通二公主監製完成,2004年護送至佛光山。因此,這尊金佛一方面象徵南北傳佛教的融合,二來也表達國際友誼的交流。

抽法語解籤 可獲人生指引

為呼應金佛座像的周身金光,整座金佛殿以金色為主調,顯得富麗堂皇。殿中4支金柱雋刻著《藥師經》《金剛經》等經典,環繞大殿的壁面龕內,則供奉6000多尊小佛像。

此外,金佛殿之所以人氣高,還有一個祕密──「抽法語」。殿中擺著六個法語箱,遊客向金佛禮拜祝禱後,可以從中抽出一個球,球中的一紙法語,就是佛陀給你的人生指引。所謂「心中疑難事,法語可告知」,金佛殿中有法師專門幫忙解說法語,每天可解個上千張法語。其中一個法語箱還是英語版,不少歐美遊客也都來抽籤,連修女、牧師,也曾一試身手。

體悟與修持 命運會隨因緣變動

儘管許多抽過的人都說「很準!」但佛陀賜的法語,是否真令人豁然開朗,就要自己試試看了。其實,佛教是不算命的,因為講究因緣,認為命運會隨著因緣而變動。不過,星雲大師知道人們來佛陀紀念館朝拜祈福,總想求得心靈寄託與人生指引。因此透過「抽法語」,讓遊客從偈語中,多幾分的體悟與修持。

心有疑難事,法語幫你解惑

金佛殿的法語,由民眾向佛陀祈求之後抽出。每一則法語都是一首詩偈,寫的是佛教歷代高僧大德以其雲遊作務的心得及體驗,例如禪宗第三祖僧璨禪師曾寫過的詩偈:「至道無難,惟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也被選入金佛殿法語之中,並被奉為「法語之王」之一。

3.玉佛殿〉

臥佛上供奉的千年佛牙

佛陀紀念館的建成因緣,最初來自於一顆佛牙真身舍利。因此,沒來過玉佛殿、參拜過佛牙舍利,就等於沒到過佛陀紀念館。因為必須要管制人數,所以如果想要參觀玉佛殿,建議遊客先抽號碼牌,以確定入場的時間。

緬甸玉白刻成臥佛 躺娑羅雙樹下

玉佛殿的主尊,是以緬甸白玉雕刻而成的臥佛,訪客可以看到一尊臥佛,以涅槃像躺在娑羅雙樹下。殿旁則有星雲大師所題的楹聯:「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懺悔此身多業障,至今才見如來身。」原本楹聯的最後一句是「不見如來金色身」。但在供奉佛牙後,星雲大師則改為「至今才見如來身」,以此彰顯佛牙歷經千年、輾轉於此的難得珍貴。此殿最重要的文物或聖物,就是供奉在臥佛上方、藏身於舍利塔中的佛牙舍利。

彩色寶玉《經變圖》演繹傳奇故事

臥佛的兩旁,掛有以彩色寶玉刻成的兩幅《經變圖》,分別演繹著藥師佛的東方淨琉璃世界,以及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等故事。在肅穆的玉佛殿,有大約半小時的修持活動。由法師概述佛陀的生平,一直到證道、涅槃的過程之後,大家再一起聽法師恭誦星雲大師的詩文:〈佛陀,您在哪裡?〉最後,透過斂目調息、反觀自省 ,來與佛陀接心。

整個修持的過程,經常會令訪客為之動容,有時還會傳出啜泣聲,顯然是有人因此觸動了心弦,以至於潸然淚下。

玉佛殿擺飾的意義

玉佛殿的擺設與裝飾,無處不在開釋佛法真理及佛陀證道的傳奇故事。例如大殿兩旁的壁面,是以香木浮雕而成的各式佛塔。說的是佛陀入滅百年後,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建造8萬4000座佛塔來供奉舍利,佛法因而弘揚各地。也因為如此,在佛教中一直有「見塔如見佛」的象徵意義,而玉佛殿的塔林浮雕,正昭示著佛陀度眾、佛法流傳的奧妙因緣。

4.地宮還原展〉

每百年開啟一座的地宮

喜好古代文物的民眾,絕不能錯過本館中的常設展「佛教地宮還原」。佛教地宮還原館,就位在本館入口的右邊。展區的前半段重現大陸西安法門寺的唐代地宮,一踏入展區,就會見到一個石門的拓本。這扇石門的真跡就展在佛教地宮展區的後半段。但因為石門經過千年歲月淘洗,門面已然斑駁模糊,僅能從拓片一窺當年精緻的刻紋,例如門扇上兩尊守護地宮的天王與一對獅子。

還原千年法門寺地宮樣貌

建寺於東漢末年、鼎盛於唐代的法門寺,是聯合國指定的第九大奇觀,近年整修時意外發現地宮的祕龕中藏有佛指舍利。佛陀紀念館還原法門寺地宮樣貌,這座地宮的石門入口大約只容一人蹲身通過,蜿蜒的地道串聯四層宮室,空間一層小於一層。當年的佛指舍利就位在最後一層密室,藏身於地底的小小祕龕中,隱密之極。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陳列歷朝佛像 橫亙1500年

整個展場分為12區,收藏有石函、石棺、金銀棺、陶瓷造像、金銅造像、護法獅、香爐、淨瓶與各式法器等古文物。而所陳列的歷朝佛像,年代橫亙超過1500年,從五胡十六國到清代都有。地宮還原展區的古文物,約有130組件,是由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與夫人陳白玉葉所捐贈。

贈予過程中,陳白玉葉女士健康不佳,她所珍藏的一件寶物,據信能夠避邪保安,但她還是決定將一生的典藏都奉獻出來。「我們一件都不留,全部奉獻出來,讓佛教團體來弘揚佛法給更多的人,讓更多人能夠受惠,」陳永泰曾經透露了捐贈的初衷。

地宮開完一輪要4800年後

佛陀紀念館特地以八層錐體的裝置藝術,來呈現佛陀的「八相成道」。這八相,分別是降兜率相、入胎相、降生相、出家相、降魔相、成道相、說法相,最後是舍利所代表的涅槃相。地宮展區中還埋伏著一個未來地宮的入口,入口上方以電子表倒數100年。當電子表歸零,就會開啟這個未來地宮之門,起出近年十方捐獻的各種珍寶。

像這樣的未來地宮,共有48座,就埋藏在佛陀紀念館的地底,將每100年開啟一座。就算全部開完一輪,也已是4800年後了。

地宮內的神蹟

地宮內有件值得一提的事蹟。在佛牙進奉於佛光山時,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曾將珍藏的一只宋代舍利瓶,暫奉在佛牙旁邊,沒想到隔天一看,小小一只舍利瓶居然被滿溢的再生舍利漲爆,觀者無不嘖嘖稱奇。目前,這只破裂的傳奇舍利瓶,也陳列在地宮還原展中。

而展區中吸睛指數最高的,就屬同樣帶著神蹟色彩的「佛牙再生舍利區」。這些被小心翼翼供奉在缽中的數百顆舍利,是1998年佛牙真身舍利來台之後,再生而成的。

5.天宮文物蒐奇〉

佛陀吃過的米 你看過嗎?

有地宮;當然就會有天宮。「天宮」,並不在本館裡面,而是位於成佛大道兩旁的八塔二樓至七樓。星雲大師規劃,八塔之中將要放進各種對眾生有意義的珍寶文物,做為一個常設展覽。不過,由於許多文物還在蒐集中,天宮現在未對外開放,除非專案申請,才能一睹為快。

目前,天宮內的第一批文物來自星雲大師。這批文物的珍貴之處,在於這都是星雲大師自50多年前開始,歷次千里迢迢到印度朝聖,循著佛陀行過的足跡,苦苦尋覓而得的聖物。這些印證了佛陀曾經降世度眾,現場親睹文物,彷彿可以回到2600年前,置身於1250位弟子眾之中,在聖地親聆佛陀說法。

星雲大師 印度帶回佛陀米

星雲大師的聖物珍藏,還包括了一包「佛陀吃過的米」。1979年,星雲大師率領佛教史上最龐大的朝聖團前往印度朝聖,由於當時印度的觀光條件仍然十分落後、政經局勢也動盪,可以想見光是要到達當地就多麼困難。然而,星雲大師不但成功朝聖,還包了專機,賑濟當地貧民與西藏難胞。印度政府回贈的禮物,就是這包已經呈現褐色的「佛陀米」,據說這是印度政府整理聖地時,挖出來的米食。

佛陀涅槃場 捧回恆河金沙

而佛陀曾經說法的鹿野苑、恆河兩岸、甚至在80歲那年圓寂的涅槃場,星雲大師也都逐一地尋訪過。親自從遺跡當中,捧回了恆河金沙,也在涅槃場中,發現傾頹的古塔,拾起了其中一塊五穀磚。

佛陀金襴袈裟 舉世罕見

天宮內的文物,還將有現代的珍寶。例如一件難得的「佛陀金襴袈裟」,這是與佛光山締結為兄弟寺的韓國通度寺所進獻,做為佛陀紀念館落成的禮物。

佛陀金襴袈裟

金襴袈裟的歷史淵源,要遠溯至唐代,一名新羅(朝鮮歷史上的國家之一)僧人到中國留學。一場因緣讓他得到文殊菩薩所贈的佛陀金襴袈裟、頭骨舍利等聖物,他回國之後,便啟建了通度寺,來供奉上述佛寶。

而這件送給佛光山的金襴袈裟,則是由特殊金線織成布料,再由年屆七旬的通度寺法師縫製成袈裟。由於每穿一針、便念一聲佛號,讓這件集眾人願力完成的袈裟,又承載了無上法力。

6.佛光山宗史館、4D影院〉

卡通動畫 看佛的一生

佛陀的一生,令你好奇嗎?想追溯佛教的起源嗎?除了在玉佛殿「聽故事」,你還可以轉往本館內4個常設展之一的「佛陀的一生‧4D電影院」來「看故事」。這部可愛的4D卡通動畫片,精要闡述了佛陀的出生、成道、與涅槃的過程。透過4D科技,讓觀眾彷彿身歷其境,回到佛陀說法的時代。

本館入口的左邊,則有另一個常設展「佛光山宗史館」,以沙畫藝術、影像、與文獻等形式,介紹星雲大師的生平與佛光山的開山歷史。想要了解佛光山「人間佛教」要義的遊客,可以入內一探究竟。

四展館蒐羅世界名家作品

本館二樓則有四個展廳,提供了世界各地藝術家的作品展覽或收藏。佛陀紀念館對展覽的品質與規格相當講究。例如2013年12月上旬落幕的「光照大千─絲綢之路的佛教藝術特展」,就是召集大陸16家博物館,首次聯合將精采文物空運來台的大展。

4D科技 還原佛陀時代

本館內的4D電影院,利用卡通動畫闡述了佛陀的一生,其中包含出生、成道、涅槃,並還原佛陀說法的時代。故事中,悉達多太子一箭射穿七鼓的情節,這支箭就像挾著赫赫風聲,從螢幕中飛竄出來、射往觀眾的胸口,引動滿席的驚呼聲。

而佛陀在修道過程中,受到魔鬼、女色考驗時,片中出現雷電交加的惡象,整個劇院彷彿也跟著颳起颶風。最終,佛陀在娑羅雙樹下入滅,現場飄落陣陣的菩提彩葉,讓觀眾也能拾回一片善緣。

7.廣場之美〉

戶外天地 品禪畫禪話

佛陀紀念館的本館與八塔之內,固然有許多珍寶典藏,但別忘了戶外還有許多藝術創作,就敞在天地間,任你欣賞。走到廣場,就能看到3米高的十八羅漢與八宗祖師石雕像,這是藝術家吳榮賜的作品,採用廣東古田青斗石鑿刻而成。難得的是,十八羅漢當中特別列有三位女羅漢,彰顯眾生平等的信念。

全台最大水泥浮雕作品

至於兩邊各長達600公尺的南北長廊,裡裡外外都是現代藝文的創作。例如「禪畫禪話」就是集結星雲大師與多位書畫家、雕塑家與彩繪家的創作,並以難得的水泥浮雕藝術形式呈現。而佛館外牆的「禪畫禪話」,則由雕塑家葉先鳴、彩繪家陳明啟,依著之前美學家高爾泰夫婦的畫作版本,合作完成40幅水泥浮雕,除了具有當代藝術的興味,也是全台最大幅的水泥浮雕作品。

水泥雕塑難就難在,因為水泥易乾的特性,必須搶時間直接於牆壁塑形、雕刻,所以每一部分的創作必須控制在3~4小時之內完成。風乾後的水泥雕塑,則必須再經過彩繪。而由於浮雕已經有凹凸立面,因此力道與色度都得拿捏,一方面求色彩亮麗,又不能過度處理明暗。

禪畫禪話位於南北長廊的外牆前段,後半段則是民初漫畫家豐子愷與弘一法師共同創作的86幅《護生圖》。別忘了長廊裡側,還有「佛陀行化本事」的一系列創作,這將佛陀當年度眾的事蹟形諸於壁畫,每一幅壁畫都搭配相襯的古德偈語。

南北長廊 品味壁面禪機

南北長廊不只幫遊客擋風遮雨,一邊在長廊上漫步,一邊品味壁面字畫中的教誨與禪機,無形中訪者已若讀了好幾部經典,也欣賞了許多當代藝文創作。在佛館觀文藝,不只見證了橫亙古今的文物典藏,你也成了當代文創藝術中不可少的一片風景。

禪畫禪話的源起

27年前星雲大師受報社之邀,創作一系列「星雲禪話」專欄,集結古今有趣的禪門事蹟。後在1993年由大陸知名畫家高爾泰、蒲小雨夫婦以此為題材,畫下百幅「禪畫」,來台展出。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