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直著身軀、容光煥發,一見面就以宏亮笑聲迎接訪客的到來,很難想像眼前這位看似60多歲的長輩,今年已經高齡96歲。他是梅可望,東海大學前校長,自詡為「十樂老人」,出版了《95歲長壽大師的不老祕訣》一書,所謂「十樂」是指他的事情從沒間斷過,現在仍背負10個工作和身分,一天工作近8小時。
94歲登上好漢坡 臉不紅、氣不喘
兩年前,身體硬朗的梅可望竟能挑戰大陸黃山的好漢坡。好漢坡有300多個台階,且坡度高達70度,在山腳下老早就排滿一大群人,準備讓轎夫抬轎上山,跟梅可望同行的朋友,因為長期缺乏運動,打算花錢坐轎子。但當時94歲的梅可望竟然二話不說,自己一步步爬上好漢坡。面對陡峭地形,臉不紅、氣不喘,讓在場所有人都大吃一驚。他有可能是史上攀登好漢坡最年長的人之一。
梅可望的好體力引起外界好奇,近幾年他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你如何保持健康體魄?」每次梅可望的回答都很一致:「忙碌,就是營養大補帖!」一句話,道破了他保持活力的精髓。
攤開梅可望的人生經歷,80歲後這幾十年來,他的確一刻都不得閒。從年輕開始,他就同時有兩、三個職務,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已是常態,從中央警官學校(中央警察大學前身)校長、青輔會祕書長、國防部法規司司長等。1973年,他被當時的行政院長蔣經國派到美國執行情報工作,之後到韓國擔任韓國漢城亞太文社中心執行長。
經過4年多的國外生活,他選擇在60歲時回國,擔任東海大學校長職務,14年之後,在74歲時退休,但事情依舊不斷找上他。年過90歲,他目前仍然身兼台灣發展研究院董事長、台灣現代化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以及中華民國幸福家庭促進協會理事長等10個職務。
沒真正退休 忙碌幫助身體活化
因此梅可望可以說沒有真正的退休。目前,他仍早上固定到台灣發展研究院上班和開會,並自己動手寫文章,每天都忙到晚餐時間才回家。繁忙的工作證明了他身體硬朗。梅可望笑著說:「我就是愈忙就會愈有勁。」他認為,適當的忙碌很重要,不僅可以讓腦部思考和活化,保持神經系統敏銳度,也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同時,梅可望不忘鍛鍊身體,並靠著年輕時打下的根基,維持健康活力。
其實小時候,他是瘦弱體質,父親嘗試讓他練功,練了兩年的少林長拳後,整個人脫胎換骨,不僅身體變好,也體認到鍛鍊的重要性。之後在學生時代,他除了念書,也積極鍛鍊身體,從初中、高中練習長跑,到後來念了中央警官學校,幾年下來的軍事化訓練,讓梅可望的身體狀況愈來愈好,之後他每天工作早出晚歸,全力衝刺事業。
直到40歲左右,梅可望才開始重視養生之道。「我發現那時體力已經有點不如從前了,」於是他將累積多年的閱讀和人生體悟,歸納出「健康十訣」原則:「立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營養豐、運動充、精神蓬、情緒鬆、菸酒空和大便通。」其中包含生活作息、運動、飲食和心態等概念,透過身體力行和心靈上的相互搭配,成為他這幾十年來保持活力的不二法門。
快走、打太極 每天還幫自己按摩 至於運動形式,梅可望幾十年來每天固定做三種運動,包含健康不老操、太極拳和快走3000步。其中的健康不老操,是由前國民黨大老陳立夫傳授,陳立夫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瑞,梅可望發現他在100歲後,仍保有健康體態,一問之下,才知道陳立夫的抗老之道很簡單,就是每天幫自己按摩。
從此,梅可望每天在家練習,並隨著自己身體的感受,結合太極拳和中國傳統保健功法「八段錦」,發展出一套獨門的健康不老操。這種運動能在床上做、坐著做或站著進行,可以運動到頭頸部、腰背部和手腳部,每天起床之後,他替自己按摩,每個部位搓揉66~99下,「這樣做也讓我的皮膚看起來很有彈性。」
梅可望的第二種運動是太極拳。由於從小處於戰亂時代,他一直對國術很有興趣,不過直到將近40歲,才真正拜師學藝。而快走3000步,則是梅可望每天晚飯後做的運動,1分鐘走100~120步。他分析,沒有哪個運動是最好的,每個人要依照自己的體能和興趣來選擇,因此梅可望的家中成員,都有各自的運動方法。他強調:「重點是要為自己運動。」
在飲食方面,就算工作再忙,梅可望多年來盡量在家吃飯,幸運的是,家裡有個大廚師。他的太太梅呂素琳出過食譜,由於從小出生在官府家庭,嘗遍河南、江浙、福建等地佳餚,並學習各式菜類,之後還接觸湖南菜及台式料理。因此梅家的家常菜種類豐富,最常吃的,有以鹽、醬油、高湯調合蛋汁翻炒蒸熟,宛如蛋糕一般的「漲蛋」、四季豆燒肉和海帶排骨湯等,並採取少鹽和多元食材的原則。
作息規律沒壓力 旅行是生活的調劑品
除了運動和飲食,梅可望特別指出兩個生活態度上的建議。一是作息要正常,「人的器官會有所期待,」梅可望認為,若是生活步調沒有建立固定次序,將會使器官無法適應,造成體內循環系統錯亂。因此梅可望的生活作息,數十年如一日,起床、吃飯、運動和睡覺的時間都相當規律。而其中為保有充足睡眠,他每天午休1小時,除了可以拒絕不必要的應酬,還能擁有飽滿精神面對下午的工作。
生活態度的第二個建議,是正面的人生觀。「我從來沒有壓力,」曾經做過無數工作的梅可望,很懂得調適心情。他分享,人生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只要把握凡事盡力的原則,就可以保有平靜安穩的心。「我面對挫折的方法,就是不要把它想得太嚴重,」他說。
現在的梅可望忙著工作、演講、寫作和旅行,其中旅行是他生活的調劑品,10幾年前和女兒一起到大陸的湖南省進行尋根之旅,由於鄉村地區衛生條件不佳,讓女兒頻頻拉肚子,反倒年紀更大的梅可望絲毫沒有不適。之後到九寨溝旅行,面對崎嶇不平的山路,也難不倒梅可望,他的女婿曾說:「爸爸真的很不得了,都跑在我們前面。」
「我的下一個目標要挑戰西藏!」他開心地說。經過多年的養生生活,不僅讓梅可望擁有過人的健康狀態與活力,更保有樂觀的心態。採訪結束後,到室外拍攝照片的過程,發現梅可望真的是健步如飛,就連20多歲的記者,也趕不上他的腳程。梅可望用整整50多年、超過半世紀的時間,以堅強的毅力和實踐力,讓自己成為「健康十訣」的最佳見證者。
●出生∕1918年●經歷∕中央警官學校校長、青輔會祕書長、國防部法規司司長、東海大學校長●現職∕台灣發展研究院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