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全球電腦大地震

蕭 蔓
user

蕭 蔓

1990-07-15

瀏覽數 16,850+

全球電腦大地震
 

本文出自 1990 / 8月號雜誌 第050期遠見雜誌

連電腦巨人IBM都開始賠錢!這個全世界獲利率最高的公司,一年做五百億美元生意,相當台灣全年進出口貿易總合,竟然在去年出現了史無前例的虧損,利潤大幅下降三五%,一萬名員工慘遭裁員資遣。

美國的王安電腦更是慘況空前,竟然在去年賠了五億美元,接著創辦人王安去世,更令這家公司的前景風聲鶴唳。

世界排名第二的電腦鉅子美國迪吉多公司,傲稱從一九五七年創辦以來沒賠一毛錢,最近創辦人肯.奧森卻感傷的宣稱:「九0年代的第一季大概會賠點錢。」

歐洲電腦業也難逃惡運。

法國最具潛力的布爾(Bull)公司,雖然前年仍然意興風發的賺了六千萬美元,去年卻一下子賠掉五千萬美元,使得一千二百名員工立刻面臨失業的困境。

德國最大的西門子公司則在購併尼克多夫(Nixdorf)電腦公司時,承擔了十億馬克的財務赤字,占這家公司年營業額的五分之一。

更別提一向對市場變化反應最敏感的個人電腦廠商。美國電腦業黑馬蘋果電腦,因為不肯向IBM稱臣,拒絕與IBM主機相容,過去幾年來持續喪失市場占有率。採取大量生產策略的「增你智」,一向以快速擴張市場占有率為能事,去年年底也不得不承認賠錢的事實。

這一連串的不景氣,突然席捲電腦業--這個全球年營業額高達三千億美元,僅次於石化、汽車工業,被全世界各國爭相推舉的明星工業--立刻引起全球業者的倉皇失措,紛紛探討資訊業面臨成長緩慢、利潤銳減、大量裁員等危機的原因。

當然大家都希望這只是季節性的衰退,但悲觀的人還是看到這個過去十年來出盡鋒頭的產業更深一層的問題。

戈巴契夫癥候

戈巴契夫與西方世界的和平開放政策,對世界和平或許是一大貢獻,但電腦行業卻深受其害。當國防的需求降低時,一向消費大量電腦器材的軍方,馬上削減新的電腦訂單。「優利系統」的業務受損就是明顯的例子,因為軍方訂單一直占他們總營業額的五分之一。

而世界最大電腦市場--美國,去年工業成長衰退四.七%,也是重要的大環境因素。根據統計,已開發工業國家的企業通常會花投資額的三分之一,購買電腦或與資訊相關的產品;金融服務業(銀行、保險公司)更常將投資款項的一半投入添置電腦。依此看來,工業成長衰退自然會影響電腦的生意,因為急著節省開支的企業主管,會要求減少添置昂貴的電腦設備。

歐洲的電腦行情雖不似美國衰退得嚴重,但這一波的景氣多半是拜一九九二年歐洲共同市場實現前,電腦業急於尋求夥伴以自保的購併風潮,加上東歐市場開放,瞬間給西歐電腦廠商注入一劑強心針;但歐洲廠商的交易多半限於歐市內部交易,對世界電腦市場起不了帶動作用,自然也就很難讓電腦業脫離頹勢。

而世界電腦業的龍頭,仍非波士頓和矽谷莫屬,於是,美國電腦市場的盛衰,仍將決定未來全球電腦業的發展。

電腦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另外一個危機,則是應用軟體的發展跟不上電腦硬體的發展。譬如法航、德航和北歐航空最近雖然都花了上億美元,購進IBM和優利系統,做為訂位業務部門的中央控制主機,卻因為應用軟體發展速度太慢,以致到目前為止,昂貴的電腦只能發揮七0%的使用功能。

盲目投資問題多

盲目投資是電腦業的第三大問題。當個人電腦開始席捲全世界而大量發展時,業者都不顧死活地投入,並各自發展軟體系統。百家爭嗚的結果是電腦與電腦間無法溝通,不僅電腦的效益不能有更大的發揮,以往投注在軟體上的大量資源也不能回收。結論是在不景氣時,必有產品遭到淘汰。而消費者也樂得延遲購買,等待天下底定。

而且,儘管業者急急開發更快更精密的新產品,像超級電腦、人工智慧,但消費者的需求卻因為應用軟體遲遲未開發,於是花下大筆資金發展的新系統,就很難有令人滿意的投資報酬率。

譬如一個一秒鐘可處理十一筆交易的高級微電腦處理機,要價一萬一千美元,平均一筆交易的成本是一千美元。但IBM的新機型雖可在一秒鐘內處理三百筆交易,要價卻達一千五百萬美金,平均每筆交易的成本竟高達五萬美元。為了提高二十七倍的速度,竟需要多花五十倍的價錢,也使得購買者越加審慎。

標準化的年代

這場因機型、軟體而引起的電腦混戰,在世界資訊行業景氣時還吸納得了這些噪鬧,而且外表看來生氣蓬勃;但是當世界市場不景氣時,大家就不得不開始反省,並尋求解決之道。

業者一致公認的首要任務,就是電腦規格的標準化。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提倡的Unix系統軟體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當各國電腦都在因彼此溝通而大傷腦筋時,這種Unix就備受擁護;美國軍方甚至拒絕採購不具此系統軟體的迪吉多電腦。Unix卻在去年電腦業一片沈寂中,達成四十億美元營業額,而且年成長率高達二0~三0%。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可見資訊行業已經從初期的產品導向,邁進行銷導向的成熟之途。以往一逕顧著推銷產品的廠商,越來越需要顧到消費者使用的便利和最大的效益。也許這是不景氣帶給消費者的一項意外好禮。

資訊業裡賠錢的老大哥,或許也該向跟消費者真正親近的中、小型新興廠商學習。以個人電腦著稱、並快速成長的Compact、蘋果與Victor就是行銷導向的成功實例。Compact甚至設計了一套經銷商策略,補助代理商做廣告、參加電腦展、訓練推銷員,或提供電腦訓練課程,對建立整體行銷網路發揮了很大效能。

邁進二十一世紀,甚至往後任何一個科技時代,人類對電腦的依賴是越來越深、應用層面也越來越廣。長期來看,電腦業無疑仍將是下個世紀,甚至未來好幾個世紀的「明星產業」。眼前要決定的是,誰能在這次不景氣的大地震中存活下來,進而保留往前推進的實力?

結論是,越能掌握行銷導向原則的電腦公司,越有面對未來的機會。

(取材自法國展望財經雜誌)

日本不肯當老二

電腦界盛傳一句名言:日本人並不能因為搶光了所有商品的市場,就能在電腦業闖出天下。至少只要日本的軟體設計一天不強,它在電腦界的地位就永還只能敬陪次席。

軟體設識的能力不強,也直接影響到目本在電腦業的決定性產品--微電腦處理機的發展前途,因為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已經密切到唇亡齒寒的地步。

用錢買希望

可是這些都不能嚇阻日本人占領全球電腦市場的野心。他們首先委屈求全的與世界電腦巨人IBM達成軟體相容的協定,企圖藉外力補救自已的不足,例如富士通及日立就是用這種辦法在全世界兜售大型電腦;東芝則因為利用IBM解決了軟體的問題,而放大膽量致力發展隨身型電腦,目前躍升為該項產品的世界排名第三位。

資金也能買到未來的期望,一向生產攝影器材的佳能,看準蘋果電腦創始人史提夫.傑貝斯(Steve Jobs)是締造佳績的奇才,因而投資一五%買下傑貝斯新開的Next電腦公司股分,期待雙方的合作能再創蘋果電腦當年的成長光榮。

同時日本人也不放棄打響「日本製造」品牌的任何機會,既然主機的天下暫時打不進去,就先從周邊產品做起,磁碟片、印表機,終端機都紛紛打上日本的品牌,行銷到全世界。佳能的印表機已在法國取得市場占有率第二位的不敗之地,同時它還替歐洲大公司如西門子、布爾、ICL……等生產周邊設備,主要就是為了建立日本在電腦業的知名度。

這一切努力都是因為日本人深切瞭解電腦主宰科技時代,而誰想要在未來掌握市場勝算,就非得奮力一搏。(取材自法國展望財經雜誌)

軒體打硬仗

在全球電腦業競爭激烈的舞台上,也有不靠財大氣粗主控局面的獨裁霸王。年僅三十四歲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就掌握了微電腦處理的先進科技,連IBM也得對他俯首稱臣。

一九七五年他創辦微軟公司(Microsoft),出售BaSic電腦語言軟體系統,甫推出即被大量使用。十五年以後,員工超過四千人,每年做六億美元生意,其中三分之一是純利。

微電腦處理機滿天下

微軟公司的成長奇蹟,主要在一九八0年,lBM委託蓋茲設計一套後來被稱為MS-DOS的軟體程式,當時只有二十四歲的蓋茲在完成之後,決定由自己的公司保有專利權,結果MS-DOS的優良品質,立即使業界趨之若驚,連IBM也得花錢採購,造成當時的蓋茲旋風。

到了一九八四年,蘋果電腦推出一套足與「微軟」相提並論的軟體系統,蓋茲立即跟上這套軟體,寫出日後創下銷售冠軍的應用配合軟體,反而使蘋果電腦的創意軟體與MS-DOS成為市場上無法區隔的類似商品,蓋茲又占盡便宜。

未來電腦業仍將是微電腦處理機的天下,IBM不肯再把江山拱手讓人,已研究開發出即將取代MS-DOS的OS/2新軟體,可能將繼Unix的標準規格系統之後,在全球電腦業創造另一套世界性的標準規格。

而一向大肆抨擊Unix是「偽裝」標準化的蓋茲,卻也不得不在全世界電腦使用者要求標準化的衝激下,一邊不停的攻擊Unix,一邊卻無奈的售出一套又一套的Unix,因為軟體電腦標準化已成趨勢,連這位軟體設計奇才也阻擋不了。

(取材自法國展望財經雜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