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社會科 掌握時事脈動,從關鍵字延伸聯想

5.告別「背多分」,考驗跨科整合能力

柯曉翔
user

柯曉翔

2013-09-06

瀏覽數 13,950+

社會科 掌握時事脈動,從關鍵字延伸聯想
 

本文出自教育特刊

社會科「背多分」的時代將逐漸式微。日前心測中心宣布2015年的特色招生社會科將加考非選擇題,這對一向習慣於記憶選擇題標準答案的學生來說,即將面臨思考方式的轉變。

新北市中平國中地理老師賈生玲提醒,和基測社會科相比,會考和特色招生的難度都會提升,學生不像過去可以直接從題幹尋找線索與解答,而是要經過廣泛了解與思考,才能寫出答案。

社會科包括歷史、地理與公民三科。和其他科目相較,社會科特別重視三個分科的概念統整。最常見的是,題幹敘述某一科的內容,卻考學生另一科的概念;或者以題組方式呈現,考驗學生跨科多元整合知識的能力。

高雄市明義國中歷史老師陳莉婷舉例,今年5月發生菲律賓公務船攻擊台灣漁船事件,這當中涵蓋公民科的主權概念、地理科的領海概念;從歷史角度來看,也可以探討菲律賓曾是美國殖民地、美國的冷戰布局,以及美、菲和台灣的關係。

社會科另一大特色是出現大量的圖表題。以會考社會科的試測題目來說,全部63個題目中,含有圖表的題目為23題,占比超過1/3。「轉譯圖表、摘要與分析資料的能力,在社會科顯得特別重要,」賈生玲說。光靠老師講課,學生在台下聽講,不見得能全然吸收,學生要學習閱讀文本,透過畫關鍵字、魚骨圖或組織圖等閱讀策略,自己擷取訊息,並進一步延伸。

考非選擇題 測出思路過程

新北市頭前國中公民科老師王台琴舉例,當學生學習到民法、刑法與行政法的基本概念時,可以繪製矩陣圖,將三者的適用年齡與責任等做摘要統整。作答時,先抓出題幹的關鍵字,例如人物的歲數,再聯想自己所做的舉證圖矩陣圖,就能釐清答案。

針對歷史,可以從關鍵字搭配時序概念,聯想題幹敘述為哪個時代;針對地理,要建立想像的空間概念。因此,找出關鍵字與聯想的能力,可以說是應試社會科的重要訣竅。

至於2015年將出現的社會科非選擇題,可能會怎麼考呢?王台琴舉例,題幹敘述「小明和小華結婚」「小明的爸爸過世後留下遺產」「小芬借小華10萬元」等例子,要學生畫出民法階層圖,分析上述例子分別隸屬於哪些民法分支。學生必須先畫出結構圖,寫出身分法和財產法等概念,再將日常生活例子加以歸納。陳莉婷很樂見社會科出現非選擇題,她說選擇題只能看出學生作答的結果,但在非選擇題中,可以清楚看出學生的思路過程。

除此之外,關注時事也是準備社會科考試最好的方法之一。王台琴提醒,社會科通常不會考太瑣碎的時事內容,但會以時事內容做為題幹。例如,行政院日前向立法院提出覆議「會計法修正案」,行政院是根據什麼法律向立法院提出覆議?課本內容在生活經驗中出現,結合時事,更能幫助學生應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

陳莉婷總結,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會考和特色招生社會科試題,約八成來自基測的考古題,大方向並沒有出現太大改變,題目仍然很生活化,貼近同學的生活經驗,因此學生只要按照國中3年的學習進度,蹲好馬步,無需太過焦慮。

社會老師怎麼教?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先消化艱澀教材,再引導找答案

「社會科的概念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其實不需依賴背誦,」新北市頭前國中公民科老師王台琴說。她擁有34年的授課經驗,由於公民課活潑生動,是頭前國中學生最喜歡的課程之一。

時事新聞正是王台琴的活教材。她每天都會瀏覽新聞,蒐集與課程相關的時事,成為課堂上的觸媒。例如在上經濟學的「機會成本」概念時,剛好適逢NBA球星林書豪從尼克隊轉到火箭隊,她準備新聞剪報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尼克隊和火箭隊各自失去和獲得什麼?

由於學生喜歡林書豪,討論異常熱烈。甚至連平常不愛念書、卻喜歡運動的孩子也特別帶勁,參與討論:「尼克這樣一來會失去華人市場,我以後不會看尼克的比賽,我要看林書豪的火箭隊!」待學生討論完後,王台琴會對學生說:「機會成本的概念,其實你們已經學會了。」藉助林書豪的新聞事件,艱澀的經濟學概念,一點就通。因為經過選擇,有得必有失,學生所放棄的,正是自己的機會成本。

培養批判與論述意見

在講解「生產要素」時,王台琴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合力創業時,會想開什麼類型的店、可能會需要哪些要素,並將這些條列出來。學生討論完,王台琴再帶入自然資源、人力、資本與企業家精神的概念,請學生試著將剛才討論的要素加以歸類。

「老師應消化和轉化教材,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找答案,」王台琴說。她喜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通常她會把成績或學習意願低落的學生打散分在各組,讓他們先擔任觀察員的角色,記錄同學的發言。孩子先學習參與任務,後來慢慢願意發表意見。只要老師先改變教學,學生也會跟著改變學習意願。

高雄市明義國中歷史老師陳莉婷則是用說故事的方式,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她觀察每次講故事時,學生總是特別開心。教社會科首要關鍵,就是讓學生不排斥,一旦產生興趣,社會科就會變得更平易近人。

故事要如何說得精采?陳莉婷認為課本通常平鋪直敘,可讀性不高,老師的角色非常重要,要把課本沒有寫到的細節建構出來,利用細節與場景,講成有趣的故事,幫助學生建立時序的概念。

由於年代久遠,多數學生對中國史感到陌生。陳莉婷有一回講起唐太宗玄武門之變的故事,問學生唐太宗是好人還是壞人?其實,這並沒有標準答案,歷史並不是秦始皇是壞人、唐太宗是好人這麼簡單,學生應該學習用不同角度解讀歷史人物、事件,並運用於日常生活做決策之中。

面對社會科即將出現非選擇題題型,新北市中平國中地理老師賈生玲建議,老師可以從過去的基測試題著手,改變問法,幫助學生熟悉非選擇題。例如,有一年基測社會科的題目畫出四種不同的地形,考學生若遇敵軍攻打,要躲在哪個地方比較安全?賈生玲建議,老師可以搭配學習單,將過去選擇題的選項,改為開放題型,讓學生寫下答案和理由,練習如何言之有理。

無論題型怎麼變,培養批判性思考、練習論述意見,都是學好社會科的不二法門,也是未來社會科出現非選擇題時,必須運用到的關鍵能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