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安倍晉三政府希望重啟核電,然而民間反對力量仍高漲。到底日本已經關閉的48座核子反應爐,未來何去何從?連台灣人也很關心,把它當作指標觀察。311福島核災發生後,日本主管核能安全的原子力規制委員會(Nuclear Regulation Authority)就重新訂立安全審查規定。今年7月,新的審查規制終於出爐,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將派出總計80人左右的工作人員,分成3個小組,同時對多個核電站廠進行審查,通過審查者,未來才有重啟的可能。
日本的先例,能帶給台灣核能界什麼樣影響?事實上,今年6月底,台電由核四最高總指揮副總經理陳布燦帶隊,與日本原子力產業協會(JAIF)於東京進行了一場閉門的「台日核安會議」。
這一趟行程,台電也參觀日本兩座關閉中的電廠,包括位於靜岡縣的濱岡電廠與福井縣的美濱電廠,了解兩個電廠如何針對地震與海嘯而改革,做為核四安全的參考。核四廠運轉的條件是:「沒有安全,就沒有核四」。同樣的,日本的所有核電廠重啟,官方也做同樣的宣稱,台日有許多共同之處。
日本原子力產業協會代表向《遠見》記者表示:「若有媒體在場,我們將無法坦然對話。」因此,雙方會談謝絕了媒體採訪。因此台日雙方針對核能安全到底有哪些具體討論,不得而知。但《遠見》仍獨家專訪曾任職於東京電力公司的日本原子力產業協會理事長服部拓也。
他除了提出日本最新安全規制的內容與影響,曾經到訪核四廠許多次的他,也對台灣爭議不休的核四發表觀察。以下為專訪精華: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核電對於日本的重要性如何?為什麼你覺得日本非核電不可?
服部拓也答(以下簡稱答):日本有99%石油倚賴進口,也沒有煤炭、天然氣等,能源自給率只有40%。然而,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又是地狹人稠的島國,為了支撐工商業發展,能源消耗量非常大,因此,核能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為了國民的生活、產業發展,我們必須發展核能!
日本發展核能的背景,是因為石油危機的教訓。幾十年前,日本對中東地區石油仰賴度非常高,但1970年代石油危機發生,對國內產生很大影響。當時,日本政府就希望調整能源結構,極力發展多元化的能源政策。核能發電,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開始大力發展。
在福島事故發生前,原本日本採取最佳能源配比為:核能30%、天然氣30%、煤炭20%、石油10%、水力10%。然而,經過福島核災後,必須重新納入「安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與「成本」等因素,在未來重新考量最佳配比。據我所知,台灣同樣缺乏自然資源,能源自給率很低,與日本的情況十分類似。
問:剛出爐的新安全規制與過往有何不同?做了哪些更嚴格的規定?
答:在新的安全規制中,我們深切記取福島核災的教訓,重新制定了更嚴密、更周全的安全標準。新的管制標準,是重建人們對核能信心的第一步。最大的不同,就是新增嚴重事故對策。其中,不但包含了如何預防事故的內容,也包含了事故發生後如何減低影響的方法。
此外,諸如恐怖活動、飛機墜機等問題,也都納入考量。地震、海嘯的防護標準,則愈來愈嚴格。例如,濱岡電廠本來沒有防坡堤,現在則新設了22公尺高的防海嘯牆。我期許每一家電力公司,不只要密切觀察,達到這樣的安全標準,更要持續不斷努力,設立更高的標準,不斷地往更高標準邁進。
問:地震頻繁的日本,近來人們也擔心活斷層對於核電廠的可能威脅。這點要如何處理?
答:新的安全規定中另一個重要的差別,在於規定所有核電設施,都不能位於活斷層上,只要在活斷層上,都不能繼續運轉。過去對於活斷層的標準,乃是10~20萬年間,才能判定是活斷層,現在則提高標準至40萬年以前。人類的起源也不過是20萬年前,要推到40萬年前,這真的有點難以想像。
然而,世界所有的技術都一直進化,許多設備老舊的電廠,目前也都在積極改造。現在的情形,就像以前有一套汽車排放廢氣的標準,在注重環保後,也有了新規定,所有的汽車業也要努力改變,這是相似的情況。
目前,敦賀電廠已經被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判定下方有活斷層,不能運轉。然而,電廠所屬的日本原子力發電株式會社(JAPC)針對調查結果提出抗議與反駁,並重新提交敦賀核電廠下方破碎帶調查報告。收到反駁報告後,原子力規制委員會還會重新研議,目前還沒有最終結果。至於其他的電廠能否重啟,也都還在調查中,仍沒有最終結論。至於要調查多久?仍然是未知數。
問:氣候變遷急遽,許多災害超過人為預測。有人認為,人們再怎麼運用技術防護,也抵擋不了大自然災變的不可預測性,你的看法?
答: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竭盡所能、充分地想像所有最危險的狀況。至於在預測之外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我們也周詳設想了許多因應對策,與多重性的防範措施。當然,對所有科技而言,要達到百分之百零風險是不可能的。然而,人類為了存活,本來就應當去設想萬一問題發生,該如何解決。目前,新出爐的安全審查規定已經採取最高標準,我們抱持信心。
問:日本核能相關產業一年總產值為何?在311之後,是否受到什麼影響?
答:關於核能產業的年產值,我們沒有精確統計,但是,國內的部分可以粗估大概一年1兆6000億日圓左右。311地震後對產業的影響,主要在於核電廠關閉後,用火力發電替代,燃料必須依賴進口。
因為現在日圓貶值,造成進口成本增加,添購燃料的費用一年就要增加近4兆日圓,這些錢都支付給了國外。為了回收成本,電力公司只好漲電價,真正受到影響的是一般人民的生活電價與企業電價上漲所付出的成本。
問:日本近來與印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法國等國紛紛簽署核能合作協定,意義為何?
答:這些國際合作,可能加強日本的核電技術輸出,對日本經濟是一大助益。此外,這也表示國際上對於日本有很大的期待,仍青睞我們在核電上的技術能力。在首相安倍晉三的振興經濟方案中,關於核能產業的發展,主要是在提升基礎建設產業的項目中。核能產業本來就是我們的強項,如果未來可以增加輸出,將有助於經濟成長。
不過,由於這還牽涉到政府之間更深入協議,與其他很多條件的配合,要現在立刻輸出還不太可能,估計至少還要花10年以上。
問:你曾去過台灣核四廠嗎?核四的安全性受到質疑,你的看法?
答:核四廠我已經去過好幾次,之前發生的問題我也都知道,依我來看,本來五年就可以做好的核電廠,因為政治因素介入而停建,才要需要花那麼久時間。因為花的時間太久,使得美、日廠商都很難配合下去。之前發生的種種安全疑慮,其實很多是因為工程時間拉得太長所導致。核四問題的癥結主要是政治,而不是安全。
整體而言,核電廠只要照著設計圖中規中矩地去做,是不會有問題的,而設計、施工、試運轉、運轉等每個環節都要確實按照規定執行。關於核四是否運轉,我無法評論。這取決於台電的控制能力,以及台灣人民自己的判斷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