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漢江奇蹟不再?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0-06-15

瀏覽數 19,350+

漢江奇蹟不再?
 

本文出自 1990 / 7月號雜誌 第049期遠見雜誌

漢江風雲變色。隨著一九八八年奧運的落幕,南韓成為「第二個日本」的經濟野心遇到了重大挫折。

漢城奧運曾使得南韓的經濟呈現一片繁榮好景;從一九八六到一九八八年,連續三年國民經濟成長超過一二%,貿易轉虧為盈,外債減輕,股市堅挺,而產品品質和技術創新也普獲肯定。其中,現代集團的「小馬」汽車更打破外來車種在美國第一年的銷售記錄,

然而近兩年來,南韓的出口銳減,經濟成長減半,而平均股價自去年四月以來,也跌落了三0%以上(見附圖)。

過去水乳交融的官商合作,也出現裂痕,政府官員怪罪企業短視,公司老闆指責政府無能,而員工則批評政府和雇主的不是,經濟危機儼然已成為全韓最受議論的話題。

總統盧泰愚為挽救企業的信心,曾漏夜召開緊急內閣會議,商討遏止股市暴跌和房價颱漲的對策。最後決定「請求」企業集團拋售他們手中的空地,並將賣得的錢再作投資。

此舉總算使股價翻揚,達到了一時之效;然而就長遠目標來看,盧泰愚政府要重振南韓的經濟,仍有待從基本架構著手。多數經濟官員都表示,未來的成長,應以投資和發展科技為主,不宜再依靠廉價的勞力。「如果在未來的五年內,政府和私人企業還不作明智的決定,我們將無法躋身重要工業國家之列,」一位前任政府官員憂心忡忡的說。

由於受到來自美方的壓力,韓國比當年尚在同一發展階段的日本更早開放經濟門戶,採取更多自由經濟政策,例如韓國匯率自由化。「結果是,許多人都相信私人企業應該主導經濟,而政府應該放手不管,」南韓商工部長朴辟秀表示,他同時也抨擊南韓的大企業不願因應時勢,「沒有作必要的投資,來提升自我的競爭能力。」

其實韓國經濟的急速衰退,每位國民都該分擔部分責任,因為那是解嚴後、為了達成更多的民主和白由所付出的代價。於是,有些人--特別是企業界,竟然懷念起往日極權統治的日子。已從銀行退休、目前是南韓「全國經濟人聯合會」會長的劉彰順就說:「目前,這裡沒有一股主導的力量,也缺乏主導性的領袖,這對國家的穩定或經濟成長都有負面的影響。」私底下,許多商賈和執政黨官員都極為推崇這種看法;有人甚至公開表示,願意回復到戒嚴前政府與企業一體合作,共創「韓國公司」的美好時代。

極力防範「春鬥」

儘管官商之間的氣氛惡化,政府和多數雇主在處置勞工問題時,仍然站在同一線。為了避免滯緩的經濟更加惡化、他們均極力防範春鬥(春季大罷工)的蔓延和過高的工資要求。

八0年代南韓的快速成長,主要是來自高工時和偏低的工資,使現代、大宇、三星等大集團得以強勢地位,分割各種工業利潤。八0年代中期光州事件爆發,企業界為安撫勞工,紛紛提供極為可觀的薪津調幅。因此工會勞工的薪水,平均一年就增加了將近二0%。「在過去韓國經濟快速起飛的過程中,我們疏於照顧員工,」總統的首席經濟秘書金鍾仁也表示,「因此,就政治上的考慮而言,調高工資是無可避免的。」

但由於出口嚴重衰退,今春政府和企業界卻又傳出消息,勞工若不願陷國家經濟於岌岌可危的地步,就必須接受低於一0%的薪津調幅。浦項一家煉鋼廠過去兩年來,工人已享受七成的薪資調幅,因此對這種大幅壓低工資的政策極為不滿,決議要集體罷工。後雖在警方和勞動部的鎮壓下取消,一股工潮的暗流已隱然形成,並在南韓蔓延。五一勞動節的前夕,蔚山市「現代重工業」的兩萬多名工人宣布全面罷工,粉碎了短暫的寧靜。而韓國廣播公司的職員,也紛紛放下工作,不滿新總裁與過去極權政府的勾結。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南韓政府為表明絕不容忍「非法罷工」的立場,再次動員了一萬名鎮暴警察,和「現代重工」手持鐵條、自製手槍的罷工人潮搏鬥。

這些紛爭對未來的勞資談判不啻埋下了一顆炸彈。即使談判過程比預期順利,南韓勞資之間「先天」的不睦一時也很難消除。「我們發現公司在管理方面有許多缺失,」現代汽車的工會領袖李山本(音譯)表示,「高壓政策和權威式的管理,使我們必須比其他國家的員工更賣力,領的資水卻比人家少。」

危機何時化解

因此,許多分析家認為,南韓未來發展的關鍵,應是促進勞資雙方的和諧;韓國企業目前最欠缺的,就是「同舟共濟」的精神。此外,韓國企業若要重拾競爭力,就必須發展高科技路線,減少對勞工的依賴。

根據統計,雖然許多企業集團因大炒股票、房地產,引起嚴重的通貨膨脹和住宅危機,但去年在工廠和設備上的投資,也確有增加,單是今年第一季,固定投資就比去年同一時期上揚了七.五%。

如果投資持續增加,南韓目前的經濟難題便可能如許多樂觀的專家所言,會逐漸消失,而南韓人民將具有和日本人民同樣高的儲蓄率,對企業集資也很有利。同時扮演政府智囊的韓國開發研究所所長具本湖強調,「沒有必要對韓國抱持長期的悲觀。」此外,南韓還具備其他有利的發展基礎。譬如教育體制不斷培育出大量的科學和工程人才,有助於更多的研究開發,進一步有效面對來自亞洲其他國家的低工薪競爭。

許多政府經濟官員和外界的分析家則表示,和世界大部分的國家相比,南韓的經濟問題似乎不能稱作「危機」,七%的經濟成長、六%的通貨膨脹率、日益壯大的國內市場需求、低失業率以及小幅的貿易盈餘,仍是許多國家望塵莫及的。

為自己而活

然而競爭也更劇烈,「在八0年代,感覺上是我們快追上日本了,現在則是遙遙落在日本之後,反而其他亞洲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快要趕過我們,」財務部(相當於我國財政部)一位官員表示。另一位研究國際經濟政策的學者則點出了面對現實的必要:「許多韓國人還沈醉在「第二個日本」的夢幻裡,並以留有一二.五%的成長率而沾沾自喜。」

過去推動南韓成長的要件--低工資、低美元匯率以及低利率,將不復存在,南韓目前的經濟不安正可以給人民比較切乎實際的想法,「我們非忘掉日本人不可,」二十七歲,在一家電子工廠服務的李義順說,「南韓人民應該為自己而活!」

(取材自新聞週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