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15秒喜悅!段行建終結 連十季虧損的慶祝

首度打破沈默 獨家專訪

楊瑪利、王怡棻
user

楊瑪利、王怡棻

2013-05-30

瀏覽數 30,550+

15秒喜悅!段行建終結 連十季虧損的慶祝
 

本文出自 2013 / 6月號雜誌 他們打敗失業率

如果你經營的公司,連續虧損了10季,終於轉虧為盈,你會不會大肆慶祝?群創光電2010年正式與奇美電合併後,風風雨雨三年,終於在今年5月9日,對外宣布終結虧損。

對群創董事長兼執行長段行建而言,當天真是忙碌的一天。上午召開董事會、下午召開法說會,傍晚和海內外幹部召開視訊會議。他告訴幹部們,公司虧損很久,終於獲利,應該要慶祝,但只慶祝15秒鐘就好──第一個5秒替公司慶祝,第二個5秒為自己的部門慶祝,第三個5秒為自己慶祝。15秒後,就要在公司面、部門面、個人面做更多的檢討,檢討要比慶祝多幾十倍、幾百倍。就這樣,獲利的內部說明會上,沒有開香檳、沒有歡呼聲,只有少數員工欣慰的默默流淚。

其實今年第一季的轉虧為盈早有跡可循。在2012年第四季本業已經有獲利,幕僚在高階主管會議上,特別整理過去兩年多來的新聞資料,做成影片播放。看到一則則新聞盡是債務協商、股東紛爭、壟斷罰款的段落,許多主管都忍不住哭了,唯有段行建一滴淚也沒掉。

合併三年 領軍度過驚濤駭浪

冷靜、實事求是,是66歲的段行建一貫風格。不論外在的挫折如何大,在他的身上很難看到大悲大喜的情緒。也是因為這樣處變不驚的特質,得以穩定軍心,帶領群創渡過合併三年來的驚濤駭浪。

與段行建共事多年的群創執行長幕僚部經理羅美君回憶,群創債務曾高達3000多億,當時公司人心惶惶。

尤其在2011年底原董事長廖錦祥因為400億聯貸案難過關,閃電以健康因素請辭後,董座懸缺近三個月。面對200家債權銀行的包圍,被稱為「面板界最資深CEO」的段行建毅然扛下董座重任,債務問題才終於有解。「要不是段董,公司現在應該沒了,」群創一位內部人事說。

「對大家覺得困難的事,我一兩天睡不著覺後,就認了,」回憶過往協商債務的艱辛路,段行建只是輕描淡寫地表示:「自己比較不『敏感』,所以對痛苦的忍受力比較高。」

事實上,支撐他的,不只是對公司同仁的責任感,還有對面板事業的高度熱誠。

段行建是台灣面板業老兵。台灣可以有面板產業,他是關鍵人物之一。20多年前從矽谷回到台灣,創辦聯友光電,之後被併入友達光電,再出來創辦群創光電。但是面板業起起伏伏,經營不易,問他,「這是不是一個幸福感很不高的產業?他同樣很冷靜的回答:「不會啊,有以前的痛苦,才有現在的快樂」。

群創若沒撐下去 台灣的損失

事實上,雖然經營面板業很辛苦,但段行建對於台灣面板產業能做到今天的規模,還是感到驕傲的。國內幾家面板廠加起來,台灣掌控全球30%的市場,等於掌握了重要的戰略物資。「如果群創沒法撐下去,不能夠反輸為贏,對台灣其實是個重大的損失,」他說。

他回憶,1990年代用3億台幣起步做面板業,現在公司整體資產,應該是3億的3000倍!

為了實現他的熱情與使命感,他雖然不像群創大股東、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一天工作16小時,但他也堪稱工作狂。出門在外,他會隨時隨地以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辦公,連開車、洗澡也時時想著工作。同仁發email詢問他意見,只要他在公司,一定立即回覆。

「若你對做的東西不喜歡,那你大概是選錯行,」回台灣前他在矽谷做研究工作,每到週五晚上,他的心情最不好,因為快要放假,但週日晚上最開心,因為明天就要上班。

熟悉段行建的群創員工,都覺得他是一個樸實、只想努力做事的人。

每當中午,段行建會和公司的同事一樣,到員工餐廳排隊,點一碗30元的陽春麵,而不是請助理跑腿。有熟悉的客戶、供應商來拜訪,他會邀請對方到溫馨的員工宿舍小酌,而非到高檔餐廳應酬。

在經營上,段行建融合鴻海精神與園區文化,打造的「群創模式」曾創下多項紀錄。它不但是最快公開上市的TFT面板公司,營收最快突破500億、1000億門檻,股價還曾高達178元。也因此,段行建深受郭台銘重用,「是唯一沒被郭董罰站過的高階主管,」一位內部人士形容。

領導 融合科學家與財務長

不同於許多罵人不留情面的大老闆,段行建屬於「斯文的獅子座」。不但從不「國罵」,也絕不做人身攻擊,處理公事判斷精準,絕不拖泥帶水,因此跟著他八年、十年的員工比比皆是。

段行建自己分析,他的個性是融合了父親與母親。一面是科學家,像他的工程師父親,另一面則是像他那勤儉持家養活一家人的母親一樣,「小時候家裡窮,媽媽管理每個月支出,常常要標會。而標會,其實就是聯貸、短期貸款,」他說。

「科學家」段行建對任何事都具備追根究柢精神,聽到同仁談到先進的面板技術,他會要求對方從最根本的原理開始解說。一有不明白,就會立即提問。

對於媒體報導,他會認真研讀,如果有錯誤的地方,他會和記者更正。聽取簡報,他要求主管不做PPT,而是口頭報告,並就報告內容隨時「抽考」。因為這麼做可以直擊問題核心,還能杜絕主管偷懶,要屬下代勞做PPT的情況。

「財務長」段行建則對數字敏感,精打細算。「段董不只對群創財報瞭若指掌,對競爭者財報也很熟悉,」一位群創員工表示,在法說會前夕,同事提供友達基本財務數字,他立即嫌棄資料不深入,「是左手進、右手出的『出納』資料。」

在與奇美電、統寶合併之初,面對三家公司多達101項轉投資事業,一般人早就撤手放棄,但段行建卻是極有耐性的把所有業務數字,徹徹底底研究一遍,進而擬出通盤整頓的大方向。

在終於轉虧為盈後,他第一個想到的,也是重新和銀行團協商,爭取更好的還款條件。與奇美合併三年來,他走過怎樣的艱辛路?轉虧為盈的關鍵是什麼?以及台灣面板業如何因應韓國與大陸的競爭?首度打破沉默,段行建接受《遠見》獨家深度專訪,以下是精華整理:

從管理、財務到策略

段行建:我們真正做的,是讓體質強化起來

《遠見雜誌》問 (以下簡稱問):今年第一季終於獲利,請問轉虧為盈的關鍵?

段行建答(以下簡稱答):群創、奇美電、統寶光電在2010年3月18日合併。我們三家的產品不一樣,技術有出入,重複投資也很多。三家的文化不同,人資體系不同,職等薪資不同,甚至連料號也不一樣。所以在合併後的第一年、第二年確實比較艱苦。但也因為原本比較亂,給了我們動力去徹底解決問題。

過去三年,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把公司體系做一個大整理,把12個工廠重新做一個排列,在財務面做了徹底整頓。現在群創財務的管理,我可以非常驕傲的講,是比以前好上N倍,毫無問題。

大家分析,去年我們推出39吋、50吋面板產品,對群創非常有價值,是轉虧為盈的關鍵,讓我們買到一年兩年的時間,這是對的。但這只是看到表面。我們真正做的,是把公司的基礎重新打一次,讓體質強化起來。

問:台灣面板的技術實力,與世界前幾大面板廠的差距如何?

答:技術的差距是愈來愈小。韓國的LGD是做IPS面板最久的一家公司,因此接了不少蘋果的單,相對台灣,它確實有優勢。但是大家覺得台灣被別人超越很多,這點我不太同意。我承認是有短暫的落後,但應該可以迎頭趕上。

現在社會充滿一種氛圍,認為台灣應該變成服務業導向。我並不反對服務業,但真正下去算一下,一間大型觀光旅館一年賺幾億算多,比起來,我們一個月就超過這數字,一個月十幾億美元外銷,養這麼多員工,用了大量台灣製造的元件,這些都是製造業對台灣很大的貢獻。

面板正在轉型 群創帶領風潮

問:台灣面板業需要迎頭趕上的面向有哪些?

答:很多啊!因為產品線很廣,TV、筆電、平板、觸控等,總是有東西是落後的,落後就需要趕上。過去TFT的技術範圍比較窄,即使有變化也不多,但在最近兩年,這情況就有點變化。我們發現,產業回到技術導向的程度很大,比方強調輕薄、觸控、省電、窄邊框、多視角等。這是在技術上做的小革命。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問:為何是「小」革命?

答:從沒液晶到液晶,從液晶到電漿、OLED是大革命。但我們是在液晶的技術裡面做變化,所以稱小革命。所有客戶都在轉型。以前是TV為主,現在有顯示器、筆電、平板、智慧型手機,這些與TV將來一定是串在一起,我相信將來許多智慧TV都會和現在長不一樣。

比方平板,今年第一季出貨數量是去年第一季的2.5倍,250%!在我這麼多年的工作經驗,從沒看到這麼大的轉變。這表示所有客戶內部產品線的分割、組織,統統都在做調整。

問:現在市場都在談4K2K電視,群創在這方面是否也做得很積極?

答:群創逐漸走出差異化道路,去年是靠產品尺寸,今年就是靠4K2K。事實上,這股風潮也是被群創帶出來的。過去一兩年,我們做了一些新的創造,為世界市場帶來新的機會,這也是我們為台灣多帶來的一點小驕傲。例如39吋、50吋,現在很多人都在後面做,4K2K也是我們最先做。當時一些在面板技術領先的國家覺得這東西不可能,可是我們把它創造出來。

韓廠創新競爭 將迎頭趕上

問:近幾年大陸面板業在政府扶植下快速擴張,台灣面對中國的競爭,要如何因應?

答:假如說大陸TFT廠經營得比台灣好,我們絕對會認真研究、認真向他們學習。但如果是靠政策性的補貼讓他們做得好,我倒是建議台灣政府應該要好好研究。

問:你怎麼看韓國的競爭?

答:韓國三星、LG絕對是滿不錯的公司,尤其是三星。他們的文化也和我們很不一樣,比起來,台灣年輕人的紀律差很多。

三星對員工的嚴格程度,比台灣任何一家公司都還高。他們的VP(副總)級績效是每年檢討,做不好就走人。台灣員工要這自由、要那自由,三星員工就我所知,連上廁所都要算幾分鐘,身上必須配帶追蹤器,你去哪他都知道。

去參觀他們公司,所有筆電、手機都要檢查,如果沒有檢查到,出來會把所有檔案都看一遍。台灣管理算很鬆。

問:韓國也在做4K2K,會不會擔心很快被追上?

答:就像很多人講,怕熱就不要進廚房。進了這行業還怕競爭?競爭是永遠存在的。他們有什麼創新,我們也會積極趕上。

問:與韓國、日本相較,我們有哪些需要迎頭趕上?

答:前幾天報紙寫到,韓國的強項是大量生產,日本是技術,台灣是彈性。39吋、50吋的產品創新會不會在韓國發生?可能,但在台灣發生的機率比較高,因為我們比較活,他們偏向一個產品吃很久。比方4K2K,他們幾家大品牌覺得這價錢太高、賣不掉,反而沒做。

日本技術領先,但管理就我來看非常落後,不只是心態,連利用電腦的程度都有問題。而且日本TFT幾乎要沒有了,保留一個Japan Display和夏普,其他大規模面板製造都消失了。

面板需求仍呈增加態勢

問:明年中、韓都有新產能會開出來,分析師表示供過於求情況會加劇,你怎麼看?

答:關於面板需求,我是樂觀的。我跟鴻海的同仁開會,每一個人身上至少有兩個屏,牆上還有很多郭董的電視。放眼望去全都是螢幕,你想螢幕怎麼能不成長呢?

手機螢幕原來是3、4吋,現在已經是5吋、6吋,需求怎麼會沒有增加?TV愈來愈往大面積走,面板從40吋變成50吋,成長1.25倍,這是非常大的調整。

問:談談郭台銘董事長對你的影響?

答:過去幾年郭董對我的影響滿大。我在群創成立第一天,就知道我有一個重大任務,是把郭董或說鴻海的精神,和科學園區的模式結合起來,並經營下去。

但是這其實是一個挑戰。鴻海是一個系統的製造商,跟園區做TFT、半導體當然不一樣,怎樣把兩邊優勢融合,這是別人所不能複製的。回到企業可維持的優勢,我和一些管理幹部從郭老闆身上學到做事的精神,是可以維持的。

問:那是什麼?

答:可以意會不能言傳。

問:你和郭董一冷一熱,你很冷靜,他很人來瘋嗎?

答:郭董做事很認真,看東西看很細,比我們還細,讓我們學到不少。他嘗試很多事情,總是要求更高水準。我可說多年來沒向郭董求什麼,但我從他那邊學了很多東西,挑戰還是在於把他的和我的兩邊長處和在一起。(王怡棻整理)

段行建

出生:1947年

學歷: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博士、美國羅徹斯特大學(Rochcster)電機工程系碩士、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系學士

經歷:奇美電子(CMI)董事長暨執行長、群創光電董事長暨總經理、友達光電總經理、聯友光電總經理、美國XEROX Palo Alto研究中心經理

群創光電

創立時間:2003年1月14日 2010年3月18日,正式合併奇美電子與統寶光電,改名為奇美電子 2012年11月14日,再次更改為群創光電

資本額:新台幣910億

董事長暨執行長:段行建

員工人數:全球超過9萬人

產品:監視器面板、行動裝置面板產量全球第2;電視面板全球第3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