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在以色列研發產品,到矽谷靠近客戶

矽谷新人才2〉猶太人創辦Wilocity

張德齡
user

張德齡

2013-05-30

瀏覽數 15,150+

在以色列研發產品,到矽谷靠近客戶
 

本文出自 2013 / 6月號雜誌 他們打敗失業率

千萬不要忽視猶太人的影響力,尤其在高科技界。許多矽谷高科技公司的創辦人都是猶太家庭出身,例如,英特爾的創辦人葛洛夫(Andy Grove)是匈牙利猶太人;Google的共同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來自俄國猶太家庭;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也是猶太人。

矽谷的工程師來自世界各地,其中以地理位置來說,以色列應該距離矽谷最遠,但事實上,因為猶太人在美國的人脈與緊密度,以色列可說與矽谷距離最近。

多年來,以色列的高科技公司大多依循一個「矽谷成功模式」:先期的技術在以色列開發,等到研發接近成熟,再將公司遷到矽谷,因為更靠近創投資源與龐大的美國市場。

到矽谷是高科技業的固定腳本

Wilocity就是典型例子,創辦人泰彌(Tal Tami)三、四個月前全家才從以色列搬到矽谷的桑尼威爾(Sunnyvale)。他表示,平均每年有近200個以色列家庭搬來這裡。「來矽谷已經是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固定腳本(Script),」泰彌分析,第一步先在以色列研發產品,通常硬體公司需要四年,軟體公司可能短一點,等到第一項產品出來,就考慮遷來矽谷,讓高階管理者更靠近客戶與市場。

泰彌的弟弟三年前也來到美國,後來公司被併購後又回到以色列。他認為,猶太人很創新,也很愛冒險,不過工程師的思惟對於投資報酬率與市場很陌生,他們面對的挑戰是如何行銷產品。他舉例,像YouTube這樣的網站在以色列很早就開始做,沒有成功,就是因為沒有接近市場。

Wilocity是IC設計公司,成立五年,發展60GHz技術的網路傳輸產品,在以色列有50名工程師,美國則有10位員工。泰彌說,他們研發的產品至少比一般WiFi快70倍。目前是雲端商機與巨量資料的時代,網路傳輸速度會是一大關鍵,因此他的公司前景看好,到美國後已募到6000萬美元的創投資金,包括杉木創投、高通及Marvell等。

硬體工程出身的泰彌表示,比起與創投和客戶打交道,他還是喜歡待在實驗室工作。多次造訪亞洲,泰彌認為和台灣的工程師最合得來,許多以色列的工程師都很喜歡到台灣,覺得能「說同樣的語言」,就像回到家。同樣以硬體工程為主的台灣,或許可借鏡以色列的矽谷模式,開拓新天地。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Wilocity

成立時間:2007年

創辦人:泰彌(Tal Tami)

業務內容:無限通訊IC設計

投資者:矽谷杉木創投、Marvell、Qualcomm Atheros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